新能源商業評論(NEBR),致力于打造新能源產業創變時代最有質感的商業評論內容,凝聚核心產業從業力量。明星公司欄目,關注行業頭部重點公司,結合企業最新動態拆解產業方向、內部戰略,形成權威的系統解讀。
【摘要】晶盛機電由傳奇企業家邱敏秀創立,與浙江大學長期合作,一路迅猛發展。2012年上市,2016年突破10億營收,2023年營收約180億元,實現業績“十連漲”。
“賣鏟人”的商業模式,在晶盛機電應對周期、實現增長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帶來了隱患。行業下行,“賣鏟人”不可能獨善其身。
傳統業務的不確定性被放大,晶盛機電也在尋找新的動能。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新能源行業新進展(不建群),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
以下是正文:
設備企業的業績往往滯后光伏廠商一年,這意味著留給“賣鏟人”們的寒冬可能會遲到,但一定不會缺席。
去年的晶盛機電,還處在營收猛增69.04%、利潤大漲72.54%的亮眼表現中,表現出較強的韌性。
進入今年,在光伏廠商仍在擴產的情況下,營收也不過才同比增長20.7%,與之相對應的是明顯的增收不增利,歸母凈利潤21億,同比下降近5%。
“旱澇保收”的優勢背后,賣鏟人們也不可避免地要進入冬天了。
01風口上跑出的老將與新秀
2006年,邱敏秀在61歲高齡時創辦晶盛機電,時隔6年后,公司登陸資本市場。
邱敏秀本科就讀于浙江大學機械系,畢業后擔任浙江臨安通用機械廠的技術員。1977年,邱敏秀回到浙江大學,在浙大液壓教研室、流體傳動及控制研究所、機械電子控制工程研究所工作,歷任實驗室主任、機電所副所長等職。1999年,邱敏秀出任浙江大學機械與能源工程學院黨委書記,直至2005年退休。
2006年,我國第一批光伏企業蓬勃生長,上游設備技術被競相追逐。
恰在這一年,邱敏秀主持金輪機電、慧翔電液、浙江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四家單位聯合承擔“全自動大規模集成電路單晶硅生長爐關鍵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項目,在這個項目中,其取得了多項與單晶硅生長爐相關的核心技術。后者一度成為光伏設備企業的關鍵專利。
就這樣,手握關鍵技術的晶盛機電2007年研發出國內首臺全自動單晶硅生長爐并實現批量銷售,2008年研制出國內規格最大的全自動直拉式單晶硅生長爐,結束了大規格單晶硅生長爐設備依賴國外進口的歷史,吃到了光伏行業第一波國產替代的紅利。
2008年,金輪公司進行股權調整,調整后邱敏秀成為該公司第一大股東,隨即成為上虞晶盛機電工程有限公司最大的實際控制人。2010年上虞晶盛機電工程有限公司完成股份制整體變更,更名為晶盛機電,邱敏秀擔任董事長。
從學界轉戰商海,在技術背景、人才背景和行情的加持下,邱敏秀帶領晶盛機電一路狂飆,于2016年突破10億營收。
也是在這一年,邱敏秀選擇退休,把公司交給了自己的學生曹建偉。此后晶盛機電繼續飛速發展,在行業內取得技術和規模雙領先的地位。
伴隨著晶盛機在A股上市及發展壯大,邱敏秀也在去年10月以145億人民幣財富位列《2023年·胡潤百富榜》第388位。
值得一提的是,邱敏秀的丈夫路甬祥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原校長,以及中國科學院原院長。
02賣鏟人的韌性
不同于直接“挖礦”的新能源巨頭,晶盛機電的核心產品是設備。即圍繞硅、藍寶石、碳化硅三大主要半導體材料,完善單晶硅生長、加工、外延三大環節的設備體系,服務半導體產業和光伏產業。
定位方面,晶盛機電積極布局大硅片、先進封裝、先進制程和碳化硅,推進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
作為國產長晶設備龍頭,晶盛機電提供長晶、切片、研磨、拋光整體解決方案;封裝方面,已布局晶圓減薄機,并突破12英寸30μm超薄晶圓的高效、穩定減薄技術;制程方面,開發了8-12英寸減壓硅外延設備、LPCVD以及ALD等設備;碳化硅外延設備方面,開發了6-8英寸碳化硅長晶設備、切片設備、減薄設備、拋光設備及外延設備,8-12英寸常壓硅外延設備等。
在整個2023年的光伏寒潮中,晶盛機電都呈現出較強的韌性。
業績方面,2023年晶盛機電營收近180億元,同比增長69%,歸母凈利潤近46億,同比增長56%,扣非凈利潤近44億元,同比增長60%。至此,晶盛機電實現了自2014年以來的業績“十連漲”,這在光伏行業大批龍頭企業血虧、全球半導體市場增速放緩的環境下尤為難得。
分產品來看,設備及服務作為晶盛機電的基石業務,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51%,達128億元,毛利率較上年略有下降,為39%。材料業務的表現則更為亮眼。2023年材料業務營收近42億元,同比增長186%,毛利率高達56%,同比增長17%。
分客戶來看,前五大客戶營收占比78%,其中第一名TCL中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占比超50%。
資產負債方面,2023年底晶盛機電資產總計368億,其中貨幣現金占40億,占資產總額的比例約11%。負債總計207億,資產負債率約56%,處于較高水平。但是負債中大部分為無息負債,有息負債中也是短期占多數,且流動比率達1.38,故付息壓力和償債壓力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從去年開始就逐漸滲透的光伏客戶一邊積極擴產、一邊付款難的問題。
2023年底,晶盛機電的合同負債為107億元,同比增長13%,存貨為150億元,同比增長25%。存貨中大部分是發出商品,共有115億。由于設備發出后有一個驗收期,沒有確認交易完成、未驗收的商品無法計入應收賬款,只能計入發出商品,所以高存貨一定程度上預示著未來的高收入。
當然,這其中也伴隨著較大的存貨減值風險,尤其在廠商屢有停工停產消息爆出的今年,不確定性仍然很大。具體來看,僅年報中披露的2023年底存貨跌價準備和合同履約成本減值準備就有2.3億元。
光伏主產業鏈企業對于設備的付款周期一般要2-3年,存在去年的訂單今年付款的情形,因此,去年的亮眼業績可能標志著2022年的光伏高潮,而今年下半年和明年的財務表現,可能會因為環境影響產生更多不確定性。
03前景難言樂觀
正所謂“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行業下行時,“賣鏟人”不可能獨善其身。
根據半年報,今年上半年,晶盛機電實現營收為101.5億元,同比增長20.71%;但歸母凈利潤卻下滑至20.96億元,同比下降4.97%,這也是其近五年來首次出現凈利潤下滑。
此外,公司今年上半年毛利率37%,相比于去年的41.7%,下降了4.7%,凈利率23.5%,相比于去年的29.5%,下降了6%。
盡管沒有公布產品銷量及售價變化,但其營業成本同比增長26%,比營收增長還要高,材料業務的營業成本更是同比大增66%,遠高于營收增長。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公司合同負債為84億,同比下降19.44%,這一指標幾乎是晶盛機電的蓄水池,盡管仍有光伏廠商在擴產,但從這個視角看,增量訂單已經遠不如前。
尤其在當前階段,光伏設備企業的回款風險尤為突出。
如果下游企業出現財務危機,很可能會導致應收賬款回收困難,增加壞賬風險。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表示“設備供應商是很被動的,不管是頭部企業還是后面,貨款催收都是現階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被客戶欠款逼上梁山的金辰股份就是這樣的例子。近半年,金辰股份已經連告愛康科技、昊晟科技、無錫尚德等6家光伏企業,如果不是承壓明顯,誰會愿意對自己的客戶動刀呢?
此外,晶盛機電于今年6月發布公告,宣稱終止子公司浙江美晶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創業板上市計劃,撤回全部申請文件。
據媒體報道,終止原因主要系政策與大環境兩方面,“新‘國九條’發布后,交易所不是特別鼓勵上市企業拆分子公司上市;其次,基于光伏板塊的低迷,公司內部也擔心拿不到匹配的估值。”
04尾聲:布局新動能
傳統業務不確定性被放大的同時,晶盛機電也在尋找新的動能。
上文提到的毛利率遠高于設備業務的材料業務,有望成為晶盛機電的第二或第三增長曲線。
2016年,晶盛機電通過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投向藍寶石材料生產項目,正式進入材料領域;2017年,晶盛機電成功研發出300KG級超大尺寸藍寶石晶體,實現材料業務的重要突破;2019年,晶盛機電進一步拓展材料業務,投資設立控股子公司,開展半導體拋光材料的研發、制造及銷售等業務。
材料業務相比設備業務,雖然對產能、服務的響應速度等要求更高,技術含量更低,客戶黏性也比較低,但天花板更高。
兩者結合,既可以幫助晶盛機電實現從設備制造到材料生產的產業鏈整合、更好控制成本,又可以分散風險,增強面對市場波動時的穩定性,打開企業成長的天花板,繼而提升估值。
產業冷靜下來后,緊接著考驗的,將是晶盛機電如何利用好技術基因。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新能源行業新進展(不建群),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
- NEBR -
喜歡就獎勵一個“”和“在看”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