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太藍新能源和長安汽車于重慶舉辦無隔膜固態鋰電池技術發布會,聯合推出的該項技術通過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成果評價鑒定,達“國際先進”水平。
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這一電池行業永恒話題上,傳統液態電池中二者呈負強相關,能量密度升高會增加溫升和安全風險。傳統液態鋰離子電池隔膜用PE、PP材質,高溫易收縮,易使正負極短路、發熱,引發電解液燃燒和電極材料熱分解,導致電池起火或爆炸。業界雖采取多種改進隔膜耐熱性措施,但電池溫度超200°C時,隔膜收縮仍難遏制,且行業常用的“加”方案成本高、系統復雜,無法根本解決隔膜引發的安全問題。
發布會上,太藍新能源提出“減材制造”理念。在傳統液態鋰離子電池四大主材基礎上,先減掉隔膜和部分電解液實現半固態電池量產、裝車;再完全減掉電解液用于低空經濟等細分領域全固態產品;未來減掉負極,進入無負極全固態產品階段。
無隔膜固態鋰電池技術減掉隔膜,在極片表面導入高致密復合固態電解質層,不燃燒,兼顧鋰離子傳導能力和耐熱性,還能抑制熱失控,提升安全等級。太藍新能源推動電池技術向全固態邁進,不過這一理念還需行業工程師共同探索完善。
太藍依據“減材制造”理念提出4 - 3 - 2 - 1路線,明確從液態到半固態、全固態電池的產業路徑。
固態電池雖好,但全固態電池從實驗室到生產線面臨成本和工藝挑戰,量產還需時間。半固態電池前景更樂觀,可沿用90%以上液態鋰電池生產設備,性能大幅提升。太藍新能源實現無隔膜固態電池技術突破,其無隔膜半固態電池安全性能遠超國標要求,通過相關認證并獲檢驗檢測報告。太藍公布量產時間表,無隔膜半固態電池2026年裝車驗證,無隔膜全固態電池2027年批量生產。
無隔膜半固態電池裝車意義重大。在綜合性能提升上,無隔膜技術增強電池兼容性與靈活性,通過極片復合固態電解質層、原位亞微米工業制膜技術等抑制鋰枝晶,實現本征安全,還能兼容多種材料體系,可靈活定制。在生產成本控制上,減少對傳統隔膜材料依賴和部分電解液,原材料成本降10%以上,提升生產效率。
此外,太藍新能源與長安汽車等還共同發布《固態鋰電池技術發展白皮書》,“反哺”固態電池行業發展,合力推動產業進步和技術革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