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遠:東羅馬銀盤上的希臘神話
1988年5月初,25歲的靖遠縣北灘鄉北山村農民許立會一鐵鍬下去,沒想到就挖出了國寶級文物東羅馬銀盤。
“這個銀盤分為三圈,中圈上雕著古希臘奧林匹亞山的十二主神神像,里圈則是雕著古希臘的酒神狄奧尼索斯。”
“它隨著使節商隊,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爬山涉水,向東而來,不幸的是,在快到長安城時,卻意外失落在黃河邊上。”
“毫無疑問,這是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見證。”
1.干活挖出了東西
2008年5月12日上午,靖遠北灘鄉北山社的農民許立會正在地里干活,忽然手機響了,給他打來電話人是北山村開木材加工廠的高振寧。
高振寧在電話中給他說,靖遠縣縣志辦公室的杜老師和晨報社的記者已經到了北山村街道上。
這個電話如同戈壁灘上的旋風,在許立會的心中掀起了陣陣巨浪,他刻意忘記了二十年的往事又涌上了心頭。
二十年前的五月初,正在籌備蓋新房子的許立會,一鐵鍬下去就發現了一件震驚世人的文物——東羅馬銀盤。
這個直徑31厘米的銀盤,高4.9厘米,重3190克,盤子中間雕刻著希臘神話圖案,圈足內是大夏文(一種希臘字母草寫體)的銘刻。這個銀盤的誕生之地在東羅馬帝國范圍內,故此被專家命名為東羅馬銀盤。
“許立會,我們早就聽說過,他以前挖出過一個寶,十里八鄉的鄉親們都知道!”給我們帶路的高振寧說。
許立會的家在北山村最北面,背靠連綿不絕的山丘,面對大片平原。同絕大多數國寶發現者一樣,許立會生活的地方也是偏僻鄉村。
到許立會家時,他剛剛從地里回來,正在洗頭,聽見說話聲,趕緊從屋里走了出來,頭發上的水滴滴答答地往下滴。
今年45歲的許立會,頭發有些卷曲,說起話來,聲音有些低沉,很是滄桑。
1988年之前,許立會并不住在這里。他們是從山里搬遷來的。
“當時,北山村一帶幾乎沒有什么人,都是一塊塊的荒灘。”許立會說。他是第一個在這個地方落戶的人,說起這些來許立會有些驕傲。
搬了過來就要蓋房子,1988年春節過完后,許立會就開始籌劃蓋新房子。
5月初,天氣轉暖了,他準備先把土坯打好。
“那個寶物的確是五月初發現的,而不是人們傳說的七月。因為我的房子是在七月蓋的。挖出那個寶物時,房子還沒有蓋呢?”許立會對東羅馬銀盤的出土時間記得很清楚。
發現東羅馬銀盤的地方,就在許立會家大門的右側。
那里現在已經是一個大坑,坑里的土早已打了土坯,坑里也種上了蔬菜,由于地勢低洼,蔬菜長得還不錯。
坑邊上通往許立會家的路,東羅馬銀盤就是在緊靠路的一邊發現的。
“那個寶物就是在這個地方挖出來的。”許立會指著坑邊上說,盡管過去了20多年他對銀盤出土時的點點滴滴仍記憶猶新。
“那天早上正在和泥。”
那年許立會25歲,對生活充滿了憧憬,干的非常起勁。忽然,鐵鍬下發出了“咔噠,咔噠”的聲音。
“明顯是碰到了什么東西,我用鐵鍬勁用挑了一下,結果那個東西滑掉了,我就把手伸進泥中,想把那個東西摸出來,看看究竟是啥東西。土早已泡軟,很輕松就把那個東西拿了出來。”
許立會回憶說:“原來是個盤子一樣的東西。擦去上面的泥水,用手輕輕彈了一下,那個東西靈得很,上面還有各種各樣的花紋,我沒有聲張,悄悄收起來。”
一件國寶就這樣和一個農民不期而遇了。讓許立會沒有想到的是,這個東羅馬銀盤給他帶來了榮耀,也帶來無盡的煩惱。
2.原來是東羅馬的銀盤
許立會怎么也沒有想到,他發現的盤子竟然是一個雕著希臘神話的東羅馬銀盤。
當天晚上,許立會琢磨了大半夜,但始終沒有弄清楚,這個盤子究竟是個什么東西。實際上,不僅許立會弄不懂,專家們也是各執己見。
想來想去,許立會決定找個人看一下,但都說不清楚。最后他在朋友陪同下來到了甘肅省博物館。
“我滿懷希望,盼望專家能給這個東西下個結論,如果是個寶也希望能有點補償。”作為國寶的發現者許立會的想法很簡單。
“我們找到了省博物館,把東西給專家看了。專家說,一時無法識別,讓我們把東西先放下,把地址留下,要慢慢看看。”
思謀了一陣,許立會覺得還是先把地址留下,東西他先帶回家。就這樣,許立會有些失望地回家了。
誰知就在他回家的半路上,汽車已經在他家等著了。他一回家就被拉到了白銀,在那里等了7天后,又再次來到了省博物館。
這次有個結果“給了3000元。就讓我們回來了!”
如今20年過去了,對銀盤的來龍去脈也基本上有了一個結論。
專家認為,這個口徑31厘米的銀盤大約是公元2—5世紀銀器,曾鎏金,現在已經大部分脫落。應該是東羅馬早期遺物。
許立會一邊講著往事,一邊拿出精心保存的銀盤照片給我們看。
這張黑白照片非常清楚,銀盤內滿飾浮雕花紋,分為3個圈域:外圈飾16組相互勾聯的葡萄卷草紋,配置均勻而有規律,其間棲綴鳥及其它動物;中圈面積較小,呈環帶狀,內列12個人頭像,頭像間飾有鳥及其它動物;內圈是一個坐在椅子上的人物。
整個銀盤散發著異域風采,飄蕩著神秘色彩。
3.希臘神話
許立會挖出寶物后,沒有給任何人說。在北灘鄉除了許立會本人和他的兩個朋友外,幾乎沒有人看見過這個銀盤。這些人中包括許立會的一些親戚。
許可強是許立會的四爸,1988年任北灘鄉的經委主任。現在說起來,還有些生氣。許可強可能是北山鄉最后一個知道許立會挖出東西的人。
“這年七月初,我正帶領著鄉上的干部估產,一個鄉干部給我說,你侄兒挖了一個寶。”許可強一愣,“挖到了寶?”于是這個干部就把他聽到的情況給他說了一遍,其中自然有添油加醋,以訛傳訛的地方。
許可強一問,果然挖到了一個東西。這時,銀盤已經送到了省博物館了。
在北山鄉人眼中許立會挖出的東羅馬銀盤的事情也僅僅是個傳說而已,人們道不清,說不明,就和銀盤上的希臘神話一樣,充滿了神秘色彩。
許立會在北山鄉有些名氣,但這也僅僅限于北山鄉而已。他的名氣遠遠無法同他挖出的東羅馬銀盤相比。
如今這個銀盤是甘肅省博物館內外展頻率最高的文物之一。人們都把它看做是絲綢之路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實物見證。
“二十年來,許多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對東羅馬銀盤進行過研究,其中有林梅村、初世賓、祝中熹、李永平等人。” 靖遠縣縣志辦杜樹澤主任說。
甘肅省博物館的有關人士說:“東羅馬銀盤中間圈上的雕像共有12尊神像,29個小動物,神像有一個動物,相互之間形成一定的搭配關系。這十二個神像是希臘神話中奧林匹亞山的12主神。里圈坐在椅子上的人物則是希臘神話中的酒神狄奧尼索斯,在羅馬神話中酒神的名字是巴克斯,這個銀盤上雕塑的是希臘神話中奧林匹亞山的12主神。日本、俄羅斯等國專家也進行過研究,最先進行研究的是甘肅省博物館老館長、考古學家、簡牘學家初世賓先生,甘肅省博物館的劉志華先生翻譯介紹了日本學者的文章。這件文物曾先后到日本、美國、意大利、克羅地亞等國家展出過,引起高度的關注。”
銀盤外圈的十二尊神像是奧林匹亞山十二主神的分別是:天神宙斯,天后赫拉,海神波塞冬,冥王哈得斯,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陽神阿波羅,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戰神阿瑞斯,美神阿芙羅狄特,眾神使者赫爾墨斯,火神赫菲斯托斯,家灶女神赫斯提婭。
銀盤中間雕的酒神狄奧尼索斯最有特色,初世賓先生介紹:酒神 “倚坐于獅豹類猛獸背部,頭發卷曲,上身部裸露,腹下裹巾,姿態非常優雅;猛獸揚首張嘴,頸下鬃毛濃密像獅,而身上遍布圓斑又像豹。”
酒神狄奧尼索斯是希臘神話中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傳說他是天神宙斯和西姆萊公主所生的兒子。西姆萊不幸被雷霆擊死,宙斯從西姆萊的腹中取出未足月的胎兒,縫入自己的大腿,結果宙斯的腿瘸了。在希臘神話中狄奧尼索斯的地位和太陽神一樣,他是葡萄酒與狂歡之神,也是古希臘的藝術之神。在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人就在每年3月舉行大酒神節。
“酒神的特征是一個由常春藤、葡萄蔓和葡萄果穗纏繞而成的花環,一支杖端有松果形物的圖爾索斯杖和一只叫坎撤洛斯的雙柄大酒杯。”
4.狄奧尼索斯的絲路之旅
在許立會家背后不遠處有一個大溝。這個溝其實就是一個已經干涸了的河床,它也是一條被人遺忘了的絲綢古道。
希臘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國家,希臘神話更是遙不可及。這個刻著希臘神話的銀盤是如何來到靖遠的?專家們抽絲剝繭,解開了希臘神話的絲路之旅。
破解的鑰匙就是銀盤背面的西方系統的文字。
杜樹澤說:“專家們在銀盤圈足內發現了一些西方文字。經過釋讀發現,這是一種3世紀中期到4世紀在巴克特里亞使用的“大夏文”,屬于希臘字母草寫體,銘文可釋為“價值四百九十金幣”。”
這些文字為探索這個銀盤的出生地提供有個支持。
銀盤發現人許立會,講述往事(2008年)
巴克特里亞是古希臘人對今興都庫什山以北的阿富汗東北部地區的稱呼,巴克特里亞(國都在今阿富汗巴爾赫)是中亞最古老的奴隸制國家,形成于公元前6世紀,中國的《史記》、《漢書》中稱為“大夏”。這里希臘文化影響的最東地區。
希臘的很多傳說都和海洋有關,通過他們可以窺見希臘人是最喜歡海洋人群。他們或是商人,或是征服者,都先后接踵而至來到了地中海的各個海岸,直指中亞一帶。在三四世紀阿富汗和印度一帶,希臘人的聚落比比皆是。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則從公元一直延續到了1453年,他們以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為國都,他們文化和語言大多數是希臘的。而君士坦丁堡正是絲綢之路西段最為重要的城市之一。
蘭州市申報歷史文化名城辦公室的關振興先生說:“中國從4世紀(魏晉時代)已與拜占庭有貿易、文化聯系。中國由拜占庭輸入的商品有琉璃、珊瑚、瑪瑙等。拜占庭的民間幻術傳入中國,與中國傳統技藝相結合發展成為今天的中國雜技藝術。基督教(景教)也是由此傳入中國的。”
公元三、四世紀,那些來自西域客人,或是商人,或是使節,帶著東西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一路東行。
他們從拜占庭出發,一路向東,經過安都城、忒息豐、剡賓或貴山城,進入新疆境內,然后過陽關、玉門關匯入河西走廊,或走蕭關道,或走金城,分別經平涼和天水等地入長安。
而滿載著絲綢的商隊,則一路西行。
“商旅們從長安出發后,沿著涇河流域一直抵達平涼,過六盤山,向西沿祖厲河而下,在靖遠附近渡黃河,再經景泰、大靖至武威,沿河西走廊西行。”長期致力于交通史研究的張國藩先生說。
靖遠是絲綢之路蕭關道必經之地。許立會發現東羅馬銀盤的地方正在蕭關道上。
“蕭關道是關中通向河西的交通要道。它東起蕭關,接回中道,西至祖厲河口過黃河至武威,接河西道通往西域。”
蕭關道因蕭關而得名,蕭關是關中通往長安的要沖,唐宋時期的蕭關在今天的寧夏同心縣東南。
“經寧夏固原,過境靖遠,抵達靖遠北部的哈思堡,經過休整,從哈思堡西行五公里到達黃河岸邊,渡河后通往河西走廊。”靖遠縣縣志辦主任杜樹澤說。
盛唐時,這條道路異常興盛。許多文人墨客從此走過,王昌齡的《塞下曲》、陶翰《出蕭關懷古》、王維的《使至塞上》等詩句所寫的蕭關就是這個地方。在這些詩句中以王維的《使至塞上》最為膾炙人口。
開元二十五年(737),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戰勝吐蕃。同年,王維以監察御史身份前往涼州宣慰將士。王維在赴河西節度幕途中寫道:“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可以說,王維的西行和東羅馬銀盤的東來相互映襯,是絲綢之路上繁榮興盛的見證。
對于這些,許立會并不是很清楚,也沒有人給他講過,他只知道那年干活時挖出來的寶物很重要。
作為東羅馬銀盤的發現者,他現在已經被人們遺忘了,5月12日是他20年來第一次面對新聞媒體和地方史志工作者,談這件事情。
后來,許立會的四爸許可強利用到蘭州開會的機會,到省博物館詢問過情況。“那一次,我到西固開會,開完會就到了省博物館,人家也給了一張照片。”
這是一張東羅馬銀盤的黑白照片,也是許立會保存的唯一東羅馬銀盤的照片。從照片上人們能感受出濃濃的異域色彩,然而這些似乎與許立會已經沒有什么關系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