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書法名家楊永法向喀什市捐贈其楷書《金剛經》手稿,以實際行動踐行“文化潤疆”,推動滬喀兩地文化交流,增進兩地深厚情誼。
此次活動由喀什市政府、上海航天書法家協會主辦,喀什市委政法委、宣傳部、統戰部、融媒體中心、市文旅局和上海永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承辦。
向喀什市捐贈《金剛經》手稿
當天,喀什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曉慶,喀什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拜合提亞爾·阿布力子,喀什市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張萬鵬,喀什市文旅局黨組副書記、局長艾力亞爾·阿布都,上海永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書記馮學澤,上海博物館文物復制研究所原副所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沈亞洲等領導嘉賓,以及喀什市文旅局、上海航天書法家協會、上海永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會等單位相關代表出席了活動。
捐贈儀式上,喀什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拜合提亞爾·阿布力子提到,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根與魂,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書法藝術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魅力,傳承了中華文明的基因。在喀什市文化建設蓬勃發展的新時期,有幸迎來書法名家楊永法楷書《金剛經》手稿捐贈,不僅讓我們欣賞到書法藝術的獨特魅力,更能感受到他對南疆喀什這片熱土飽含的慷慨奉獻情懷。這次捐贈活動是“文化潤疆”工程在喀什的一次生動體現,推動著喀什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
書法家楊永法說,喀什是一個充滿現代氣息的歷史文化名城,我是第三次來到喀什,這里開放、包容,人民特別熱情好客。從2010年起,上海市對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區,文化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近年來,上海還出臺了全國首個“文化潤疆”五年行動計劃。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也希望盡一份“文化潤疆”的責任。
楊永法表示,此次捐贈的《金剛經》手稿是他前后花了2個多月精心書成。《金剛經》是佛教的重要經典,在中國歷史上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全文五千多字,楊永法用正楷書寫,平均一天書寫100-150個字左右。在書寫過程中,一筆一劃,都是一絲不茍,力求字字體現出唐楷的嚴謹、顏體的氣度,以及魏碑的力度,將《金剛經》中的智慧、莊嚴與正氣表現出來。此次捐贈,旨在為促進滬喀兩地的文化交流貢獻一份力量,增進兩地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希望喀什發展得更快、更好。
捐贈儀式上,楊永法將《金剛經》手稿(上下冊)交到喀什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拜合提亞爾·阿布力子手中,喀什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王曉慶為楊永法頒發捐贈證書。
據悉,這是繼安徽九華山、浙江普陀山、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浙江雪竇山等中國五大佛教名山捐贈之后,楊永法第八次捐贈經書手稿,通過書法藝術為橋梁,書寫佛教經典,助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播。
該手稿將會在喀什市莫爾寺遺址保護開發建設建成后長期展示在遺址展館內。莫爾寺遺址系目前新疆發現最早的佛教遺址之一,始建于公元3世紀前后,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正在保護開發建設。
與此同時,楊永法還捐贈了毛主席詩詞、習近平總書記用典等五幅書法作品;上海博物館文物復制研究所原副所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沈亞洲也將精心創作的國畫作品《和合二仙》和《羅漢圖》進行了捐贈。
據喀什市當地媒體報道,此次捐贈不僅是文化瑰寶的傳遞,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通過書法藝術的傳遞,使大家能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多元與統一;通過文化上的交流與交融,進一步激發了大家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書寫文化交流促進民族團結的生動篇章。
學習、感悟歷史和文化的魅力
捐贈期間,楊永法、沈亞洲、馮學澤一行也參觀了神秘而古老的莫爾寺遺址,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歷史文化之旅。
大家懷著崇敬的心情,漫步在遺址之中,古老的佛塔殘垣,雖歷經風雨侵蝕,卻依然透露出昔日的莊嚴與神圣,大家仔細觀察著遺址的每一處細節,從殘存的建筑結構中,試圖去想象當年莫爾寺的輝煌與繁榮。
在現場,專業講解員詳細介紹了莫爾寺遺址的歷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文化價值,也讓大家對莫爾寺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位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里曾是佛教文化傳播的重要節點,見證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參觀過程中,大家紛紛感慨,無不為遺址所蘊含的深厚文化底蘊所觸動。探尋歷史的足跡,感悟文化的魅力,也讓大家更加堅定弘揚中國璀璨的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