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院派出第一位援疆干部
十年來
20余位中六醫者接力奔赴喀什
扎根邊疆
將木棉的熱烈化作胡楊的堅守
建立起“帶不走”的醫療隊
為喀什的醫療衛生事業注入了源源不斷動力
如今,2024年“組團式”援疆干部將載譽歸來
讓我們循著堅守足跡
走進他們的故事
本期援疆故事主人公
肝膽胰脾外科 俞建東 主治醫師
“醫療援疆不僅是技術的輸出、文化的交融,也是心靈的洗禮,更是靈魂的升華。”回想起將近一年的援疆生涯,俞建東由衷感嘆。
2024年5月底,我院肝膽胰脾外科俞建東主治醫師作為廣東省第十批“組團式”醫療援疆專家中的一員,辭別了年邁體弱的母親和出生僅5月的稚子,跨越萬里山河來到喀地一院擔任肝膽胰腺外科副主任兼中山大學附屬喀什醫院(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普通外科主任,開啟了為期1年的醫療援疆工作。
一年來,俞建東全身心投入科室的建設與發展,引入各種普通外科診療新技術與新理念,不斷拓展臨床醫療服務的深度與廣度,著力提升專科臨床服務能力。同時,他還積極牽頭舉辦學術會議,以“師帶徒”模式開展培訓,致力于打造一支技術過硬的醫療團隊,用實際行動踐行醫者使命。醫心向黨,初心純粹,在喀期間,俞建東鄭重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開拓多項“首次”
引領醫療水平躍升新臺階
來到科室后,俞建東迅速投入工作,充分調研科室發展現狀,根據實際,健全科室管理,落實醫療核心制度,讓各項工作有章可循。
面對科室臨床服務能力不足,且缺乏開展復雜腹腔鏡手術、解剖性肝切除術、復雜膽道等手術經驗的情況,俞建東帶領科室團隊積極投身于各種普通外科診療新技術的探索和實踐中,組織團隊開展技術研討、模擬手術訓練,不斷拓展臨床醫療服務內涵和提升專科臨床服務能力。
在俞建東的悉心指導和帶領下,科室迎來了多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首次膽管擴張癥的微創外科治療、首次“雙主刀模式”腹腔鏡下胰十二指腸根治性切除術、首次腹腔鏡下解剖性肝切除術、首次規范化的腹腔鏡下胃癌根治術、首次基于精細化被膜解剖技術的甲狀腺全部切除術……
這一項項“首次”的成功實踐,是俞建東帶領科室團隊攻關克難的成果體現,不僅填補了科室在多項復雜手術領域的技術空白,更引領著科室醫療水平躍升新臺階,為當地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與服務。
“能讓患者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優質、高效的醫療服務,這是我此次援疆最大的心愿。”俞建東說。
完善多學科MDT診療模式
筑牢患者生命防線
為更好地救治疑難危重患者,提高精準診療效率,俞建東通過明確科室成員職責、制定標準化操作規范、搭建多維度評估體系、定期組織MDT專題培訓及演練等多項舉措,不斷完善和優化多學科MDT診療模式。
去年冬天,一名從縣醫院轉診的患者因膽道手術后出現膽漏,并發腹腔、腹膜后膿腫,導致感染性休克及多臟器功能障礙。手術與麻醉風險極大,救治工作陷入兩難。危急時刻,俞建東帶領科室迅速啟動多學科MDT診療機制,各科專家緊急展開疑難病例討論,制定了周密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成功施行一系列手術,挽回了患者的生命。
不久前,42歲的阿女士因反復右側腰背部疼痛伴發熱前往科室就診。經檢查,其右側腹膜后竟長了一個直徑35厘米的巨大實體腫瘤,嚴重擠壓周圍器官。更嚴重的是,腫瘤內部的血管破裂,還伴有腹膜后感染、心包積液等多種并發癥,生命危在旦夕。面對這一棘手的病情,俞建東聯合多學科反復研判病情、制定手術方案,最終成功切除了這顆“定時炸彈”,并保住了患者的右腎,極大提升了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
“看到患者康復,就是我們醫生最大的欣慰。”俞建東說,這兩場手術的成功,不僅讓患者重獲新生,也凸顯了多學科MDT診療模式在應對復雜重癥時的強大優勢,為科室今后處理類似病例積累了寶貴經驗。
立足教研工作
打造一支技術過硬的醫療團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俞建東立足教研工作,精心設計契合團隊發展的教研體系,將前沿的診療技術和科研思維傾囊相授,打造了一支技術過硬的醫療團隊。
在日常教學中,俞建東將醫療、教學查房及病例研討納入常態化工作體系,重點培養團隊成員臨床思維能力和疾病診治能力。同時,俞建東打破科室傳統被動式學習模式,首次以“翻轉課堂”模式開展科室業務常態化學習,充分調動了團隊成員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高了團隊成員臨床理論知識儲備。此外,俞建東每月至少開展一次理論授課,傳播新理念,推廣新技術,為科室的發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在臨床實踐中,俞建東依據團隊成員的業務能力、專業方向和發展需求,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以“師帶徒”模式開展手術演示、手術指導、技能培訓等,全面提升團隊成員的臨床技能水平。
在科研工作中,俞建東充分發揮引領作用,搭建系統的科研培育體系定期開展科研思維培訓,結合實際案例,分享科研思路,引導團隊成員大膽提出創新性想法,提煉科研課題。此外,為了拓寬團隊成員的視野,俞建東積極舉辦學術會議,邀請疆內外知名學者和專家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臨床經驗和診療技術,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顯著提高了科室在行業內的學術影響力。
離粵向喀萬里行,情牽后方醫者心,在俞建東援疆期間,我院肝膽胰脾外科主任萬云樂主任醫師、副主任李國林副主任醫師受邀赴喀地一院,進行學術交流,開展查房、手術,指導攻克日常工作中疾病診療疑難處,共同助力推動喀什地區專科疾病診療。
“一段援疆路,終身援疆情!醫者的價值不僅在手術臺上,更在于將希望播撒到每一寸需要健康的土地。醫療援疆這段經歷,是我職業生涯的榮耀勛章,更是激勵我永葆初心的精神燈塔。”俞建東深情地說,今后,他將持續關注喀地一院發展,隨時為新疆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本文指導專家
肝膽胰脾外科 俞建東 主治醫師
醫學博士,主治醫師,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肝膽胰脾外科。中山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喀什大學醫學院外聘教師,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外科住培醫師全程導師,廣東省“第十批”組團式醫療援疆專家。獲2020年中山大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2024年“組團式”醫療援疆“先進個人”、2024年“組團式”醫療援疆“奉獻之星”等榮譽稱號。
主要從事移植免疫和腫瘤免疫的基礎與臨床研究,主持廣東省級課題項目2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課題研究3項,參與其他省級課題研究4項。目前已發表論文20余篇,其中高水平論文10余篇。近年來專注于轉移性肝癌的規范化診療、肝膽胰系統惡性腫瘤的精準診療以及肝膽胰脾外科微創新技術等方面的研究。
學術任職:
廣東省醫學會肝膽外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師協會肝膽外科分會青年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肝膽胰微創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胰腺疾病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教育協會甲狀腺外科青年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藥學會肝膽外科專家委員會委員
擅長領域:
擅長肝膽胰脾外科、胃腸外科以及甲狀腺外科各類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對肝膽胰系統惡性腫瘤的個體化診療和綜合管理、轉移性肝癌的規范化診治、甲狀腺(甲狀旁腺)疾病的外科手術治療以及腹腔鏡微創手術等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
責任編輯:張婷婷
初審:戴希安
審核:樂虞瑩、簡文楊
終審:李文敏
審定發布:李漢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