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財經九號
作者| 胖虎
作為新能源電池頭部企業的中創新航,最新的財報數據來看可以說并不樂觀。受大環境影響,今年上半年營收增速已跌至個位數,雖然利潤同比好轉,但是銷售、管理、財務三項費用同比出現近乎翻番的高速增長;整體盈利水平仍然很低,上市以來的凈利潤率一直在1.6%-3.4%左右徘徊。
而最令投資者擔心的是,中創新航的債務水平和現金流問題,近年來中創新航的資產負債率一路走高,短期債務規模驟增,不受限的在手現金已經難以覆蓋短期債務,而應付賬款規模居高不下,現金流面臨考驗。
此外,也是頗受資本市場關注的是,中創新航2022年上市以來,雖然年年盈利,但一直沒有分紅,反倒是劉靜瑜、戴穎等公司高管卻領著行業內領先的薪酬,其中董事長劉靜瑜連續兩年薪酬超2200萬,在行業困難、新能源上市公司高管普遍降薪的2023年甚至還逆市漲薪。到了今年上半年,中創新航較上年末一下子減員了4700人,行業的寒氣傳遞給了員工,卻沒有撼動高管的薪酬。
至于資本市場的糟糕表現,不說股價長期走低并早已跌破38港元的發行價,近一年來,中創新航的股價更是長期處于破凈的狀態下,實在令投資者心寒。
1
業績放緩盈利能力持續低位
超百億短債壓頂現金流緊張
隨著鋰電新能源行業去年下半年進入下行期,中創新航的日子也開始不好過了。最新一季的2024年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營收124.7億元,同比僅微增1.4%,時間拉長來看,中創新航的營收增幅已經降至近年來新低。不過好在歸母凈利潤表現不錯,達到了2.49億元,同比有較大幅度增長。
但從盈利能力來看,中創新航的賺錢能力似乎并不太行。2022年中期至2024年中期數據顯示,中創新航的凈利潤率僅有1.81%、2.17%、3.35%,雖然在走高,實際上很低,而且從年度表現來看,整體的賺錢能力在下滑,2022年、2023年的凈利率水平僅有3.4%、1.62%。
相較另一家頭部電池企業寧德時代,其凈利潤率能達到兩位數,2022年中期至2024年中期的凈利潤率分別為8.56%、11.35%、14.92%。
中創新航盈利能力低下背后,對成本把控特別是三費管理的“失控”是很大的因素。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創新航的銷售費用同比大幅增加了90.06%至2.05億,財務費用也翻了一番多至2.975億元,行政開支同比增加65%至5.17億元,問題是今年上半年人員少了近三分之一!行政開支居然不降反升,減員不增效豈非咄咄怪事?
研發費用雖然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但是研發費用占營收的比重不到5個點,僅有4.3%,去年同期更是只有1.4%。與同行比,上半年寧德時代的研發費用是85.92億元,占同期營收的5.2%,欣旺達研發費用14.23億元,占同期營收的6.1%。
研發費用投入低下,產品在市場的競爭力就會沒有優勢,在競爭激烈、技術迭代快速的新能源電池領域,更是容易被淘汰出局。
盈利水平低下、研發投入不足的中創新航,卻把自身的負債水平創下新高,甚至陷入了在手現金難以覆蓋短期債務的現金流緊張境地。
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中創新航的資產負債率達到了57.43%,較去年同期提升了2.2個百分點,創下了近幾年來的新高。
特別是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債務,高達108億元,同比激增了85.3%,但同期在手的不受限現金僅有89.96億元,現金短債比僅為0.83。
更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超百億元的短期債務外,中創新航還面臨178.1億元的貿易應付賬款及票據,其中有72.17億元的貿易應付款將在今年下半年到期。另一方面,中創新航應收賬款及票據的規模快速走高,上半年大幅增長41.43%至84.2億元,創下新高,應收款的增加反而加劇了減值風險,上半年應收款的減值虧損達3118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半。
現金短債比已經捉襟見肘了,應付款和應收款這“一出一進”的變化,更是加劇了中創新航現金流的壓力。
2
上市以來不分紅,劉靜瑜連領超兩千萬薪酬
半年減員近三成
中創新航在業績、盈利能力、研發投入、現金流等層面,至少從財報的分析來看,是存在較大的短板,甚至在現金流方面還存在一定的風險,但從宏觀看仍然屬于企業的經營范疇。作者還想提及的是中創新航的管理,也是令投資者不盡滿意的。
上文提及上半年中創新航的行政開支同比增長了2億元,同比增幅65%,但是至今年6月底中創新航的總員工數為12286人,較2023年底16962人凈減少了約4700人,減員比例近三成,如此大比例的減員,說是沒有主動裁員作者是不信的,但人員減少三成行政開支卻增加超6成,這種減員不增效的怪事,是否是管理上出了問題?
相比員工的大規模減員、業績的走弱,中創新航的高管們卻過得越來越好了。比如董事長劉靜瑜去年全年的累計薪酬高達2365.7萬元,執行董事戴穎的總薪酬是983.4萬元,兩位高管較2022年分別漲薪150萬、43萬。這一薪酬水平在新能源電池上市公司中基本上是排在第一的。相比寧德時代、欣旺達這種百萬級的高管薪酬,中創新航可謂一騎絕塵。
要知道2023年因為整個行業形勢下行,許多新能源電池領域的上市公司高管都進行了降薪,中創新航如此厚待高管真是讓人羨慕,除了董事長的2000萬級高薪,在中創新航2023年年報中,還有1300萬至1350萬年薪的高管一位,450-500萬級高薪的高管2位等等。
對待高管如此慷慨的中創新航,在對待投資者方面卻是很吝嗇了,自2022年上市以來,中創新航居然是0分紅!你要說業績虧損不分紅也就罷了,但問題是2022年至今年上半年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92億、2.94億、2.49億,兩年半時間累計歸母凈利潤超過了12億元。
這樣的中創新航,投資者會愛嗎?所以中創新航的股價表現一路走低甚至每股跌破凈資產恐怕也就不奇怪了。
(免責聲明:本文數據及信息均來自上市公司半年報、年報等公開信息,數據或信息如有遺漏,歡迎更正,并以公司最終披露為準。未經授權,本文禁止轉載、抄襲或洗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