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如今的朝鮮,內外交困、與世隔絕,還時常爆出糧食短缺的問題,似乎一副落魄的模樣。
但其實在幾十年前,它也曾經有一段富裕而瀟灑的日子。
自朝鮮戰爭結束后,面對百廢俱興、一片荒蕪的局面,金日成同志決定振興朝鮮經濟,發展民生事業。
在金日成的請求下,中蘇兩國先后向朝鮮伸出了援助之手。
比如,駐扎在朝鮮的中國志愿軍戰士們,主動幫忙朝鮮居民修橋鋪路、耕田收糧。
此外,新中國還在自身工業剛剛起步的情形下,從牙縫里擠出了一些工業設備,給朝鮮建立了幾座加工廠。
而蘇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的領頭羊,在強大綜合國力的支撐下,對朝鮮的援助更加賣力,是朝鮮的第一大援助國。
尤其是中蘇交惡后,蘇聯為了讓朝鮮站隊自己,把它納入了自己所創建的經濟互助組織體系。
當時,蘇聯對朝鮮說:“我給你提供低價的石油、拖拉機、化肥,你只需要負責生產糧食即可。”
就這樣,在蘇聯的支持下,朝鮮很快就實現了農業全面機械化之路,一度領先了旁邊的韓國和東方大國。
朝鮮在獲得糧食大豐收的后,在供應本國居民食用的同時,還通過蘇聯之手,把糧食賣到了國際市場,賺到了不菲的外匯收入。
也因此,在上世紀60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的這三十年里,朝鮮確實過了一段富裕的生活。
在這段時期里,由于農業的機械化,導致了農村人口都往城市里跑,朝鮮的城市化很高,老百姓們基本上都能吃飽穿暖。
轉折點就發生在蘇聯解體之后,朝鮮在失去了近乎于免費的化肥和農業機械后,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水平一落千丈,不得不從城市調回大量人口去農村支援。
再加上洪澇災害的頻繁出現,在雙重打擊下,朝鮮的糧食產量最終下降了三分之二,直接從糧食富余國變成了缺糧國。
從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期,朝鮮經歷了長達十年的糧食危機,
按照朝鮮的說法,這十年也就是所謂的“苦難行軍”!
期間,美國、韓國、中國、丹麥等國都對朝鮮伸出了援手,提供了大量的糧食和布料,美國更是成為了朝鮮的最大糧食援助國。
當然,老美也不是完全出于好心,他的要求就是朝鮮要停止核試驗。
在朝鮮成功研制出來核武器后,老美等國家最終停止了對朝鮮的糧食援助。
經過十多年的緩沖期后,朝鮮如今的糧食狀況已經改善了很多。但從前缺少糧食的陰影,依舊讓很多朝鮮人心有余悸,導致他們十分地珍惜糧食。
實事求是地說,即便是21世紀的今天,朝鮮人的餐桌上還是以素菜為主,很少有葷菜上桌。
一般而言,普通朝鮮人最常吃的伙食如下:大米飯、泡菜、大醬湯。
其中,大米飯可以替換成玉米飯,泡菜可以替換成炒蔬菜,大醬湯可以替換成泡菜湯。
因為在朝鮮的糧食配給制度中,每人每天的糧食額度為700克左右,粗糧和細糧各半,大米屬于細糧,玉米屬于粗糧,且需要憑票領取。
食用油則為每個月半斤左右,炒蔬菜的時候可以少量放一點油進去,省著點能用一個月,也需要憑票購買。
而泡菜的話,只需要鹽即可制作。朝鮮兩面臨海,食鹽產量大,價格便宜,并且不需要憑票購買。
也因此,泡菜就成為了朝鮮普通人最常吃的菜。
至于豬肉的話,則要根據不同單位的富裕程度而定,好單位的職工一個月能有三斤的肉票,差一些單位的職工一個月只能有半斤的肉票。
在戰爭勝利紀念日或者太陽節的時候,朝鮮的國營單位還會額外發放物品作為獎勵,比如豆腐、大米、食用油或者是豬肉。
每當這個時候,朝鮮市民們就很開心,因為可以大快朵頤地吃一頓美味佳肴。
朝鮮的餐館基本上也都是國營的,并且收費不菲,普通人很少會進去吃飯。
只有當有重要客人光臨的時候,朝鮮人才會選擇下館子,點幾個硬菜,以表示對貴客的重視。
這樣豪橫地吃一頓,一般要花費三天左右的工資。
如果桌上的菜沒吃完的話,朝鮮人便會將飯菜打包帶回家,完美體現出了對糧食的珍惜之情。
其實吧,吃的太油膩也并不是好事。想西方很多國家的飯菜都很油,導致了肥胖率很高,對身體的健康狀況有一定的威脅。
而朝鮮的街頭則基本上都是身材勻稱的人,一看就是很健康的模樣,這都源自于日常的清淡飲食。
在此,我們也衷心地希望,在金正恩的治理下,朝鮮人的生活能夠越來越好,更上一層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