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祠,是我規劃中的打卡之地。搜索引擎出現有:晉祠、晉祠博物館、晉祠風景區。
2024年8月3日,我與老伴自駕游完大寨村,行100多公里來到太原市晉源區晉祠,此時,是上午十點,停車場附近嚴重堵車,費了好大勁,才在景區管理員指揮下,將車停好。
晉祠博物館入口門樓.
穿過人流,來到游客中心,這才知道:晉祠風景區的全名是“晉祠天龍山”,這是國家級5A景區的全名。
晉祠,宛如一顆神秘古老美玉,鑲佩在山西晉中的大地上。眼前,到處是參天古樹,還有雕梁畫棟的古建筑,不是仿制的那種。
博物館內古建筑
古建筑的雕梁畫棟已滿布“老人斑”,有些古樹已顯得蒼老。這正是歲月的見證,仿佛正在向我訴說著往昔的是是非非。
晉祠博物館,在我心中,定是一個龐大的建筑,里面盡是古董古瓷古雕古幣古玉古兵器等,也是我一定要打卡的地方。
令我吃驚的是,晉祠博物館,并非常見的博物館,它只是被一道山門隔其中的一片老舊,如那棵有著 3000 年樹齡的周柏,枝干猶如蛟龍出海,蒼勁有力,據說它與晉祠同歲,見證了人世間無數的風云變幻。
千年古樹
踏入晉祠博物館,古建筑風格獨特而迷人。圣母殿宏偉壯觀,飛檐斗拱,宛如展翅欲飛的大鵬。其面闊七間,進深六間,殿內的 43 尊宋代彩塑,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仿佛在訴說著當年的繁華。
水鏡臺,造型別致,前臺為單檐卷棚頂,后臺為重檐歇山頂,前后臺之間以“水鏡”相隔。“水鏡”之名,取自《漢書》中“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寓意著善惡皆無所遁形。
而那十字型的魚沼飛梁,更是我國現存古橋梁中唯一的一座十字型橋梁。它如同一座精巧的藝術品,橫跨于魚沼之上,橋下錦鯉嬉戲,仿佛在為這古老的建筑增添幾分生機與活力。
唐代詩人李白云:“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這詩句,恰如其分地描繪了晉祠流水的清澈與美麗。
晉祠博物館通往天龍山,因天突然下起了小雨,我們便未去見天龍,而是退出博物館,來到老君殿。
我對老子上善若水、無為而治,以及逍遙自在等觀點很欣賞,每進老君殿必行禮躹躬。
下午4點多,游客還在涌入
然而,這里除了一株古樹,一張燈箱老君照外,都是古兵器、古玉器、古瓷器,這是我們常見的博物館。
三四間館都不大,但展出的文物都大有價值。如商代玉器,這說明玉在商代以前,便成為人類的裝飾品,審美意識已經形成。
天陰下雨,難拍出精彩照片。但并未影響游客的興致。我們進景區時,游客推進涌出。我們出景區時,已是下午4點多鐘,而進入晉祠的游客還在來。
我在想,歷史的韻味是無窮的,讓游客流連忘返的,是它的歷史沉積,是文化的傳承,更是對先祖們一種崇敬!
不因天氣變化,而改變今人對古人潛意識的文化基因,這正是古老晉祠,在歲月的洗禮中,永遠綻放著魅力的原因。
(文中圖片,均為湖北宜昌怪奇公社劉洪進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