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山西忻州7月5日電 (記者 胡健)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副研究館員李小龍5日對外透露,佛光寺塔坪發現唐代“沒故和尚”經幢。
2022年7月6日,《佛光寺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施工方在對塔坪步道進行拓寬作業時,于“杲公和尚塔”東南約35米處的耕地中,發現一經幢構件,即“沒故和尚”經幢幢身。
千年佛光寺塔坪發現唐代“沒故和尚”經幢。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 供圖
該經幢題額寫著:“奉為沒故和尚造佛頂陀羅尼經幢。”經幢為青石質,幢身殘高126厘米,幢身八面,頂部正中有用于拼接使用的圓形榫接凸起,底徑約16厘米、高約10厘米。
經幢每面刻字十列,經幢字徑一般為1.5厘米,字跡規整,但排列不甚整齊。比對佛光寺唐大中十一年經幢和唐乾符四年經幢,“沒故和尚”經幢幢身底部應已殘斷、缺失,導致內容不全。
根據經幢上的內容記載,該經幢最早的年代為唐代會昌二年(公元842年),比佛光寺東大殿房梁上記載的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還要早15年。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豆村鎮東北的佛光山中,現存的東大殿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構建筑,在中國及整個東亞建筑文化區域有著特殊意義。(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