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榮縣志》得知懂政一帶古鹽井甚多,“行走鄉間·發現自貢”尋跡旭水河,從望佳復興堰沿旭水河至董家堰。除了一路探訪古橋和堰閘,專程走進了榮縣烏老山上的懂政老街。
探訪完旭水河馬河橋后,向當地人打聽得知,遠端山頂上的年代建筑群就是懂政小學。遂后登頂烏老山,走進原懂政鄉駐地董家鎮,也第一次在懂政小學遇見兩棵500年樹齡的黃葛樹。
懂政,地處榮縣東南部,古為集市名董家鎮。境內古鹽井甚多,明代有鹽官,設桐麻鹽司。后廢,舊署地址瓦石猶存。曾有董家鎮廟。建于明萬歷二十五年 (1597) ,今廢。1951年由望佳鄉劃出建懂政鄉,鄉政府駐地董家鎮。1995年8月并入望佳鄉,改望佳鎮。2019年8月31日,撤銷望佳鎮,劃歸雙石鎮。
時光荏苒,懂政小學已停辦多年,不過校門兩側古老的黃葛樹依然茁壯生長。
右側這棵黃葛樹感覺相對小一些,不過其樹干上苔蘚突顯其樹齡的久遠。
樹上掛有的銘牌記載著這棵古樹的信息,這是一棵500年樹齡的黃葛樹,屬國家一級古樹名木。這是痛快旅游多年“行走鄉間·發現自貢”以來,第一次遇見的500年的黃葛樹,而且還是兩棵相對的古樹名木。
小學內這棵黃葛樹明顯更加枝繁葉茂,樹蔭面積也相對大不少。
樹干則更加粗壯,中間也掛著國家一級古樹名木的銘牌,不知這兩棵500年古樹是否與明代的桐麻鹽司或董家鎮廟有關?
這棟三層的紅磚小樓每間房都是比較小應該是當年的教師用房
對面的教學樓建筑面積還是不小,這里承載著太多懂政人的童年記憶。
走出懂政小學,繼續沿著公路進入前方的街道。
右側這棟樓掛著“榮縣望佳鎮敬老院”的銘牌,這里可能是原來的懂政鄉辦公駐地。
從小學到這里地勢相對比較平坦,其街道并不寬闊,兩側基本是后來的現代民居建筑。
越往前走,地勢變成了下坡路段,街道兩邊的建筑也更具年代感。
回望來路,發現整條街道的坡度還比較大。
老街中段尚存一排年代建筑,臨街面為一間間商鋪,從建筑風格推斷可能是人民公社時期修建的。
這種樣式的木窗和鐵欄桿現在已很難見到,窗戶上方還有磚砌出了簡單的半圓圖案。
仰望這排依山而建的年代建筑別有一番歷史韻味
這面圍墻之上還保留有年代標語的痕跡
從這個視角可以看出,整個懂政老街從烏老山頂向下依山而建。
前方右轉即為懂政老街的盡頭
懂政老街是一條遺忘在榮縣烏老山的鄉鎮街道,其街道從山頂向下依山而建,整體規模不大但別有一番韻味。行走其間雖未探尋到桐麻鹽司和董家鎮廟遺跡,但是兩棵500年的黃葛樹足以能證明這里歷史的久遠,依稀可見老街獨特的味道和歲月的滄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