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訴訟代理制度與律師業務發展
摘錄《贏在二審與再審》原文:談到訴訟代理制度,必然會先想到律師這一個龐大的職業群體。只有研究律師制度的起源,訴訟代理制度的誕生,才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和了解律師行業的職業特點。
一、中國律師制度的起源
律師制度最早起源于古羅馬。進入封建社會以后,多數國家采用了糾問式的訴訟形式,律師制度從此逐步誕生。
發達國家的律師制度,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產物。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后,在法律上肯定了以辯論式訴訟代替糾問式訴訟的訴訟形式,賦予訴訟當事人以辯護權這一民主法律原則,形成了職業性的律師制度。到了現代,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繁多,訴訟程序復雜,一般人在發生權利爭議或進行訴訟后,都要找律師尋求幫助。
我國歷史上也曾出現過代寫訴狀、幫人打官司的人。在封建專制統治下,當事人實際上沒有辯論的余地,當然也就不會有律師制度了。
我國的律師制度是在辛亥革命后,才緩慢地建立起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立了新型的人民律師制度。由于封建思想和“左”的思想的影響,律師工作曾一度中斷。從 1979 年下半年開始,我國重新建立了律師制度。1980年 8 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了《律師暫行條例》。由于我國是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律師不宜私人開業,因此設立法律顧問處,作為律師的工作機構。這標志著我國律師制度的重建與恢復。
1996 年5 月 15 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律師法》,后經 2001年、2007年、2012年、2017年先后 4次修正。該法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律師協會的權利、義務與法律責任都進行了規定,成為律師規范執業、律師事務所規范經營、律師協會規范管理的法律依據。
二、訴訟代理制度的發展
(一)訴訟代理的概念
訴訟代理是指代理人基于法律的規定、法院的指定或訴訟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委托,以當事人本人的名義代為進行訴訟活動的一種制度。
根據法律規定,進行訴訟行為和接受訴訟行為的權限,稱為訴訟代理權。享有訴訟代理權為當事人代理訴訟的人,稱為訴訟代理人。沒有訴訟代理權,只是代交訴狀、代收法律文書,或者依照法律規定支持、幫助他人提起訴訟的人,都不是訴訟代理人。
(二)訴訟代理制度的發展與律師發展概況
1. 訴訟代理制度的發展。我國的民事訴訟代理制度,源于 1982 年頒行的《民事訴訟法(試行)》,1979 年《刑事訴訟法》施行,1989年《行政訴訟法》正式制定施行。訴訟代理制度和委托代理人制度,得到了立法層面的保護,訴訟代理實現了飛躍式發展。
2. 律師發展概況。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向好發展,律師業務也實現了質和量的飛躍。
根據司法部的統計數據,2015年,我國共有 2萬多家律師事務所,27萬余名律師,年均辦理訴訟案件達280 多萬件,辦理非訴訟法律事務近 100 萬件,承辦法律援助 36 萬多件,提供公益法律服務 230多萬件次,擔任各類法律顧問 50多萬家。
司法部 2023 年 6 月發布的《2022 年度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統計分析》統計數據顯示,截至 2022年年底,全國共有執業律師 65.16萬多人,律師事務所3. 86 萬多家。全國基層法律服務機構 1.3 萬多家,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 5. 6 萬多人。法治工作隊伍建設水平不斷提升,法治專門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水平取得新的進步。律師、公證員、司法鑒定人、仲裁員、人民調解員等法律服務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三、律師業務的機遇與挑戰
法律行業曾經被譽為長久不衰的行業。很多大學生的理想不是做老師、醫生,就是做律師。隨著時代的進步,傳統的法律行業不能再原地踏步了,要隨著市場作出相應的改變。
司法部公布的《全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劃(2021-2025 年)》顯示,“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目標之一是要發揮律師在公共法律服務中的主力軍作用。到2025 年,實現全國執業律師人數達75 萬。律師行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履行公共法律服務職能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完善。律師調解、村(居)法律顧問工作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服務領域不斷擴展,服務能力不斷提升,服務質效不斷增強。律師隊伍社會責任感進一步增強,參與公益法律服務實現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由此可見,投身法律行業的人員會越來越多,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律師只有尋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式,才能生存下去。
1. 法律行業的市場和行情。“有事找律師,不行就起訴。”這話雖然聽起來不好聽,但是隨著全民法律意識的逐步提高,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圍已經蔚然成風。據統計,從2020 年 1 月起到2022 年 12 月止,全國各級人民法院連續三年,年均受理各類案件均在 3000 萬件以上。以此計算,若每個案件的原、被告雙方都聘請律師,那全國就有 6000多萬件案件需要委托律師,律師的市場前景較好,對律師的社會需求較大。
2. 互聯網時代對法律行業的影響。隨著網絡科技的高速發展,很多律師事務所意識到,線下傳統業務開展困難,紛紛將線下業務搬到線上服務,線上法律咨詢模式因此誕生。另外,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產生了很多社會性問題,許多公司破產、倒閉,合作伙伴催討欠款,上下游之間三角債爆發,賬款催收,勞動仲裁,拖欠房租等,給律師的法律服務提供很大的發展空間。不過,一些法律服務咨詢公司、法律服務經紀人協會的出現,也給法律服務市場帶來了沖擊。
3. 傳統法律服務面臨新的挑戰。傳統律所將業務搬至線上后,原來具有一定工作閱歷的資深老律師,以往都習慣于線下溝通案情,可現在卻需要轉變服務方式,通過互聯網在線上進行溝通,面臨新的法律服務市場挑戰。其他專業領域的律師,也需要不斷提升自己,不斷鉆研最新業務,才能全方面滿足客戶的需求,才能更受大眾喜歡。總體來說,律師行業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并存的情況,我們只有發揮長處,將其轉化為自己的加分項,才能實現長遠發展。(續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