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一次電源線的對比過后,我又開始了喇叭線的對比。其中的原因是自己不是買了軟線來做電源線對比嗎,對比完后還剩了不少(一次購買最少10米,因此剩了8米)。由于電源線熱銷(我差不多短期就賣了近100條),于是我尋思著用它做一條喇叭線,來和自己手里的喇叭線做些對比。因為它用的是4N銅,所以,滿足喇叭線是沒有問題。當然,我也用硬線做了一對來一起對比。
電源線大亂斗,真的智商稅…嗎?
加手里的幾條喇叭線一起,總計有7條喇叭線。這次就不再是矮子中挑高子了,最貴的那條是Ranko(龍格)的云雀,要8000多,另外有一條2000多的,一條我自己定制的1280的,以及大約300元的diy,和一條原來自己的隨機線,然后就是它們。
看看自己有沒有機會搞一條又便宜又好的喇叭線吧。上次的電源線給我掙了煙錢,這次希望靠它掙酒錢,喝茅臺還是二鍋頭就看它的聲音了,哈哈。
所用器材:自然聲DAC-2,自然聲露前級,自然聲A300后級,自然聲NS19音箱,線材全為自制
這里要說一句。由于器材不同,最終聲音也不同。而且線材所帶來的差異是比較小的。因此,自己的聽感僅供參考。
第一條:龍格,云雀 100分
這次自己的心起得比較野,標準線拿了這根,沒法,它的聲音最好。當然,價格也最貴,8000元。比俺NS15還貴不少,快趕上NS17了。它就是龍格的云雀,采用6N單晶銅線基,粗細應該是6mm平方的,里面包覆材啥的也很講究。我一直用它,搭配NS17和19效果都非常滿意,尤其是它的高頻,非常有光澤,細膩順滑,質感很出色。假設它的表現為100分的話,我會給下面的線打分,看看有沒有機會做出一根打分高價格又便宜的喇叭線。
第二條,隨箱線 得分:50分
這是條自己隨箱的線,它采用的是號稱AQ的基線,線芯2mm平方。據稱是4N的銅芯。因為看起來還可以,所以自己也就用了。大約成本在100元左右。
怎么說呢,它的聲音總體是不佳的,但并不難聽。它的低頻量感少10-15%這樣,彈性還差,屬于少一點糊一點那種,高頻也差不多,暗一點還解析不佳。但說難聽又不是,只是聲音素質差而已。當然,這是對比8000的線的結果。作為一根機線,我覺得它仍然是沒啥大問題的。
當然,這次選擇好后,它肯定是要退休了。因為我新的線也不會比它貴多少。
第三條 diy線 得分50分
這條線又是自己不知道哪來的,甚至連怎么留下來的也不知道。不過網上到處有售,價格約300+元。因為我原來有一條秋葉原的4N的喇叭線的,明顯應該好過這條。所以,那條我都送人了,這條沒理由留住。我的喇叭線多到爆,而且只需要用一條就行(這和電源線區別很大,我必須同時用6條左右的電源線,總線一條,CD、解碼、前級,后級兩臺)。
這條線的低頻挺好的,算是和8000那條接近的幾條之一。它的真正問題在高頻,亮還毛刺感重,加上解析也不佳。總之就是一耳朵差評,寧愿用隨機線也不會用它。不過考慮到它的低頻還不錯,所以給50分。總之,和電源線一樣,這類來路不明的線基,基本上都沒見加分的。
第四條 自己的高端配線 90分
除了自己這次手搓的線,就價格而言,它算比較低的了。這根線是我向我合作的線廠定購的,用于和NS19配套。我的售價是1280元一條,但我知道用它的線基做的某品牌的線價格是它的兩倍。這條線基我標的5N OFHC銅,沒有標6N單晶什么的,是因為線廠沒有提供相應的報告給我(6N需要材質報告,單晶銅需要晶相切片報告)。
就聲音表現而言,相對于8000元那條云雀,它在中高頻上幾無可挑剔的地方,它的問題(如果叫問題的話)是低頻的量感,要稍微少10%左右,這當然讓它的低頻更為干凈,但少就是少,所以我給了它90分的分數。
我猜主要原因是在它是根4mm平方的線基而不是像云雀那樣的6mm平方的。對喇叭線而言,個人覺得線芯粗細比純度重要。
第五條 龍格的單晶銅線 85分
這條線也是自己長期的用線,它是龍格的一條單晶銅線,我估計純度是5N,因為線上沒有印純度。線芯4mm平方,沒有加包層。大約售價在2000元左右。
它的低頻在量感上和云雀是一致的,但質感略差一點。它的主要問題是在高頻上,沒有云雀純,聽某些音樂時會感覺有點毛,而且略暗那么一點。相對我自己定制那條,我覺得定制的更優一點。
第六根 用電源線做的 軟線 70分
實話說,這根線的中高頻非常不錯。我甚至覺得不比我1280元的差,但它的低頻少了約20-30%,這就導致它的聽感不佳。就是,已經影響均衡了。我覺得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太細了,4mm可能不夠。當然,也有可能是它和線頭接觸面積太小,不過這個可能非常小。
所以,我又花錢買了6mm平方的,準備做一條更粗的來對比。
第七根 自已搓的電源線基 硬線 75分
這根線就是自己目前在用的電源線線基搓的。這根線和上一根剛好相反,它的低頻很好,非常好,簡直可以和2000那條相提并論。它差的是高頻,量少還有點顯毛。當然,這是和8000元的對比的結果。單獨聽,其實也非常好了。總之,硬線確實很容易做出好聲的東西來。個人的猜想是由于它是單支的,因此電氣性能好,所以低頻就上來了。而又因為是單支的,趨膚效應的原因,高頻的傳輸不佳,所以……。現在我知道為什么它做電源線效果好了,電網里的高頻污染它天生會濾掉一部分。
第八條 6mm平方的軟線,85-90分
這回舒坦了!6mm的線一來,我就迫不及待的做線,連線套都懶得上。接上后一聽,馬上就舒坦了。它的中高頻和我那條1000多的基本一致,低頻也補足到同一水平了。也就是說,它們的聲音做到了一樣。我和媳婦兒換了好幾次,換了好幾種音樂,都認為它們是沒差異的。至少,自己是完全聽不出來了。雖然俺不是盲聽,但是,盲聽只會降低耳朵的靈敏度而非反過來。從來沒有過非盲聽聽不出來,而盲聽反而能聽出差異的現象吧。
總之,簡單粗暴的加粗本質上和增加純度和用單晶銅對喇叭線是好使的。我甚至猜想用8mm平方的可以再補一截,達到8000元的效果了。但是,俺接頭那個孔是插不進去了。只好悻悻作罷!
總之,這次再次搞到了一根便宜又好的喇叭線了,哈哈。感謝國產大廠,感謝領導,感謝CCTV!準備搞搞外觀和包裝,準備上市,順便以后俺的音箱都用它好了。
總結
這次找電源線的經歷是:一不小心搞了電源線和喇叭線兩根線出來。算是意外的意外的意外!第一個意外是,低端電源線真不行,不如自己隨手找的一條國產大廠線纜;第二個意外是:喇叭線居然也可以用它的兄弟搓;第三個意外居然是:就這根搓的喇叭線,居然不比自己的1280元的差,關鍵是,它們并列了第二,和8000元的非常接近了。大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