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洲電池一哥”Northvolt暴雷,大眾等眾多汽車企業紛紛關廠后,歐盟正開始對中國企業下黑手。德國《商報》20日稱,歐盟委員會正在制定規則,要求在歐洲生產的中國企業將其技術知識傳授給歐洲競爭對手,否則將無法獲得歐盟的補貼。這將成為更嚴格的清潔技術新交易規則的一部分,該框架將于 12 月生效。
中國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在德國車展上
不轉讓技術,不能獲得歐盟補貼
英國《金融時報》首先報道了此事。該報援引了兩名匿名的歐盟高級官員的話稱,這些規則要求中國企業在歐洲生產并分享其技術知識。歐盟委員會隨后希望提供價值 10 億歐元的贈款,以促進電池的發展。新規定未來也應適用于歐盟的其他補貼,比如汽車制造、電信等等。在電池補貼招標之前,標準可能會發生變化。
為了讓這種“明搶”中國技術的做法心安理得,歐盟官員稱,歐洲公司知道這個問題,如果你想在中國做生意,你首先必須尋找當地的“合作伙伴”,最好是在當地生產,并努力在那里分享你自己的商業秘密。
《商報》報道
“前五年我們出售機器,然后中國人自己制造,”一位歐洲經理描述這種做法背后的問題。反過來,中國也成功地利用這一技巧在短短幾十年內實現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技術追趕。不過,歐洲經理們沒說的是,在幾十年中,歐洲企業在中國大市場賺夠了足夠的錢。而中國企業剛剛進入歐盟市場,就遭遇歐盟的阻擊。
為此,歐盟官員又稱,歐盟委員會不會強制要求中國企業交出技術。只有那些符合歐洲政府補貼的制造商才會受到影響。12月,歐盟將宣布撥款10億歐元用于歐洲電池開發。如果中國公司想參與進來,就必須分享他們的知識。歐盟委員會希望改變這一現狀 — — 并且現在正在扭轉局面。(到時再把中國企業趕回國?)
歐盟要求中企轉讓技術
用中國技術拯救歐盟工業
“此舉是歐洲人保護自己公司免受中國進口產品壓力的又一次嘗試,”歐洲媒體還明目張膽地說,所有這些公司都必須遵守比亞洲競爭對手更嚴格的環境法規。也就說,中國企業如果在中國國內生產,將遭遇更嚴格的進口限制,比如關稅。如果在歐盟投資,中國企業又得把技術轉讓給歐盟企業,壯大歐洲工業。
德國《商報》甚至稱,這已經變得非常必要:在電池技術方面,歐洲遠遠落后于中國和美國這兩個經濟大國。一個悲傷的例子是歐洲最后希望的命運。擁有大量歐洲稅收的瑞典電池制造商Northvolt本應成為美國和中國競爭的主要對手,但它卻遭遇了嚴重的經濟問題。
這家得到大眾、寶馬等德國汽車巨頭支持,還獲得德國政府9億歐元資助的初創企業,根本無法實現其宣稱的增長。據路透社掌握的內部文件顯示,自 9 月份以來,已經降低的產量目標全部未能實現。更糟糕的是,Northvolt 甚至被傳可能在下周申請破產。迄今為止,瑞典已斷然排除政府對該公司進行救助的可能性。
Northvolt 面臨破產?
歐洲正在追隨特朗普嗎?
而且,不僅僅在電池領域!《金融時報》援引布魯塞爾官員的話說,電池領域的強制技術轉讓也可能擴大到其他領域,這將進一步收緊對中國的步伐。觀察家認為,這很可能是電動汽車制造,太陽能、風能等中國領先的行業。
近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便宜)的能源轉型綠色技術供應國。無論是太陽能電池、電池還是熱泵:中國供應商通常處于領先地位。奧地利《新聞報》指出,如果未來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兌現他的威脅,將中國商品的進口關稅提高到65%,那么更多來自中國的產品可能會出現在歐洲。而歐洲改革中心智庫研究員伊麗莎白·科納戈 (Elisabetta Cornago)稱,歐盟委員會正在“試圖想出一些想法”來捍衛其貿易,“防止中國貿易流可能轉移到歐洲”。
大眾計劃關閉多家工廠
所有這一切都讓歐洲制造商感到懊惱,他們已經在抱怨高成本、太多官僚主義和其他競爭劣勢。歐洲個別綠色技術的生產目標也自五月起在歐洲生效。歐洲的電解槽只允許25%是進口中國制造的產品。
對中國采取更強硬的立場已經產生了影響:中國電池公司CATL最近投資數十億美元在匈牙利、西班牙、德國和法國建設超級工廠。如果中國公司在歐洲生產,則出于配額目的,其產品被視為“歐洲”產品。
中國汽車船來到歐洲
汽車關稅,也是為了拿中國技術?
實際上,歐盟今年對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征收懲罰性關稅,背后就藏著這種算計。歐盟一方面與中國官方談判,另一方面卻私自與中國企業談判。而在與中國企業私自談判中,涉及到要求中國企業公開有關技術和數據。
中方早就發現歐盟的這種手段,最早是此前歐盟對中國車企補貼調查中,就要求公開相關技術和數據。而且公開越少,關稅越高。中方對歐盟委員會發出警告,歐方不能與部分中方企業單獨進行談判,也不能要求公開關鍵的技術知識。一些中企也堅決保護自己的技術不被外泄。而且德國及歐洲車企正在通過與中企合作,要求轉讓技術。
華為歐洲總部
青木此前在參加一家德國企業的采訪活動中,一位德國企業高管稱,雖然他們與中國企業合資建廠,但他們絕不會透露核心技術。核心技術一直在德國制造。西方在華企業幾乎都是這么做的。隨著中國企業在其全球競爭中,逐漸在各個領域展露技術的優勢,有必要制定系統的安全戰略,防止國外官方和企業施壓要求轉讓技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