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健康資訊,還可關注V信公號:Ciming_Oasis(慈銘奧亞醫院)
每年11月開始,便進入“ 呼吸系統疾病季節 ” ,并 在次年1~2月達到高峰。
這一時期,呼吸道感染進入高發季,癥狀可能像普通感冒一樣,也可能會迅速發展為肺炎。
為何此時呼吸道疾病高發
溫差變化大
秋冬季節氣溫變化較大,氣溫驟降時,呼吸道黏膜容易受到刺激,讓防御功能減弱。
冬季氣候干燥
有研究顯示,室內空氣濕度低于40%時,灰塵、細菌等容易附著在黏膜上,刺激喉部引發咳嗽,同時容易發生支氣管炎、哮喘等呼吸道類疾病。
呼吸系統是人體各大系統中唯一與外界直接連通的,由于和外界接觸最多,呼吸道容易受各種外界刺激,如冷、熱、干燥、感染。引起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有肺炎支原體、鼻病毒、普通冠狀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等。
不同年齡群體主要流行的病原體不同:
- 1~4歲人群以流感病毒、鼻病毒為主;
- 5~14歲人群以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腺病毒為主;
- 15~59歲人群中以流感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為主;
- 60歲及以上人群以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和普通冠狀病毒為主。
6類人是呼吸道感染高危人群
60歲以上人群
隨著年齡增長,免疫系統功能逐漸減弱,感染等情況會額外加重機體負擔,若不重視,可能發展為慢性疾病。
肺部疾病患者
哮喘、慢阻肺、肺氣腫和肺癌患者的肺部本就脆弱,出現呼吸道感染后更易加重病情,發展為重癥。
心血管疾病患者
心肺一體,一損俱損。
呼吸道感染引發的炎癥可使心肌受累,引發心肌炎,不僅會損傷心臟泵血功能,還可能引發心律失常,加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甚至引發猝死。
兒童
隨著氣溫下降,病毒生存時間延長,加上人們待在室內的時間變多,密閉空間內更易出現聚集性感染,尤其是上學的兒童。
目前看來,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發展速度較快,部分兒童只咳嗽不發燒或輕度咳嗽伴隨發燒,部分僅1~3天后便發展為肺炎,最需警惕,尤其是5歲以下兒童更易發展為重癥,2歲以下兒童出現并發癥的風險最高。
免疫受損人群
患有自身免疫病或正在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免疫力較正常人低,更難抵御各類病原體的侵襲。
孕婦
為適應胎兒發育,妊娠期女性的激素水平、心臟、肺部和免疫系統都會發生變化。
做好4件事,能有效防護
洗手有幾個重要時間點
勤洗手是預防感染的關鍵環節,準備食物或進食前要洗手;如廁后,咳嗽、擤鼻涕或打噴嚏后,照顧生病的人后,與動物互動以及處理垃圾后,都要用流動水清洗雙手。
出門戴口罩、回家要洗鼻
出門盡量戴口罩,如無必要不去人員密集的地方。
回家后,可用生理鹽水清洗鼻腔,將塵埃顆粒、過敏原、病原體清理出來,可有效預防呼吸道感染。
感染后注意保持距離
如果已出現感染,建議不要上班或上學,避免傳染他人;如有同住者,居家要戴好口罩,直到徹底從感染中恢復。
在暴露前做好接種預防
我國既往大部分冬春的流感季大約在12月或1月,隨后逐漸下降并持續至3月,建議盡量在10月底之前完成流感、肺炎等相關疫苗的接種。
本文綜合自:
①2024.11.19生命時報《這6類人注意:呼吸道疾病高發季來了》
②2023.11.28光明網《國家衛健委重要提醒!呼吸道疾病進入高發季,你需要知道這幾件事》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