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今日晚上,阿里又出了一個大事情,那就是組織架構調整了,這次涉及的是最為核心的電商業務。
調整如下:整合國內和海外電商,成立電商事業群,由蔣凡擔任CEO,向吳泳銘匯報。新的電商事業群將全面整合淘寶天貓集團、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以及1688、閑魚等電商業務,形成覆蓋國內外全產業鏈的業務集群。
你瞅瞅,這個變化是不是還挺大的?有的童鞋要問了,阿里這么大的折騰到底是圖啥呢?八姐覺得,主要是,吳泳銘對于阿里改革的第一階段已經基本完成——阿里已經明確了聚焦核心業務并堅決取舍,并且也帶領淘天穩住了局面。現在,吳泳銘的改革進入了下一階段,和競爭對手一樣,進一步打通海內外業務,并將繁重的電商業務全面交給了更為年輕、也熟悉淘寶的蔣凡。
好啦,下面咱們來說說,為啥俺說吳泳銘的第一階段改革已經完成了。
首先,過去一年,作為阿里CEO,吳泳銘的首要任務就是重新梳理集團業務優先級,明確聚焦核心業務做堅決取舍,并帶領集團持續取得業績增長。
去年9月,吳泳銘出任阿里集團CEO以來,他主要做的工作如下:
首先明確了“用戶為先、AI驅動”的戰略重心,做出大膽的戰略取舍,重塑業務戰略優先級,聚焦核心業務;兼任淘天集團和云智能集團CEO;推進管理團隊年輕化,對組織陣型、業務策略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過去一年,阿里巴巴雖然依然面臨各種挑戰,但確實開始有增長了。比如最新一季財報顯示,2024雙11淘寶天貓GMV強勁增長,買家數量創歷史新高,88VIP會員規模達到4600萬,成為國內最大的電商付費會員體系;阿里云收入增長持續加速,AI相關收入連續五個季度三位數增長;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強勁增長29%;本地生活集團與大文娛集團虧損大幅收窄。
與此同時,吳泳銘也帶領阿里于今年8月28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主要上市,成為在港交所、紐交所雙重主要上市的公司。9月10日,阿里巴巴如期納入港股通,不到一個月南向累計流入規模已超過460億港元,阿里一舉進入公募重倉港股前三位。大摩測算,從長期看,南向增量資金規模約在1650億左右,為公司價值提供可觀的增量支撐。
其次,過去一年,吳泳銘也厘清了淘寶天貓的思路——從惡性價格競爭轉向良性競爭、價值競爭。
眾所周知,過去一年,淘寶天貓的業務動作還是相當多的。比如,在商業化上,發布商家投放產品“全站推廣”,打通淘寶天貓免費和付費流量池,顯著提升成交規模,淘天集團逐步實現營收與GMV增速匹配。
再比如,淘寶在行業內開啟互聯互通,支持包括支付寶、微信、銀聯等多種支付方式,帶領行業跳出存量競爭思維,合作拓展新增長空間。據Questmobile報告,預計2025年淘寶月活躍用戶有望突破10億。
另外,在平臺生態上,淘寶推出店鋪體驗分體系、“退貨寶”等,降低商家經營成本,有效治理僅退款、運費險、低價內卷三大行業頑疾。如推出“體驗分”,讓商家不再卷“低價”,而是以提升消費者體驗為價值導向,實現可持續增長,增強長期經營信心。
而一年以后,吳泳銘的首階段目標已經完成,阿里的業務梳理和電商內部改造也已經基本完成,他可能要考慮如何給電商業務尋找新的變化和增量了。整合國內和海外電商,現在可能也是最好的時機。
事實上,阿里在過去一年已經做了不少國內電商和海外電商融合的嘗試,既有供給端的從服飾到全行業的全面整合,也有消費者端的包郵、英文版等體驗的提升。這一系列嘗試背后,淘寶負責招商供給、阿里海外負責消費者運營,驗證了融合能帶來更多新增量。
比如,今年雙11期間,淘寶在泰國增長40%,澳大利亞增長近30%,在香港,包郵商品的銷量增長600%。淘寶的海外用戶也在迅速增長,今年雙11期間,新增用戶增長了100%。
這其實也符合當下的大形勢——近期歐美市場通脹預期下降,消費疲軟趨勢將得到改善,阿里此時選擇全面整合海內外電商,也可以為國內中小企業出海創造了新一輪商機。
而蔣凡無疑是整合海內外電商的最佳人員。蔣凡曾擔任淘寶、天貓總裁,十分熟悉國內電商業務。同時,在擔任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CEO后,阿里國際業務也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另外,重用蔣凡也符合吳泳銘提出的要培養更多年輕領導者的組織思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