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不惜代價贏得這場競爭?!蓖跖d對于美團外賣業務的決心,也同樣適用于即時零售上。
7月5日,即時零售領域又爆發了一場讓很多人都措手不及的沖單大戰。從“滿25減21”到“滿16減16”,在阿里和美團大撒外賣紅包券的同時,部分商品甚至出現了“0元購”。
罕見的優惠力度,帶動大量用戶涌入平臺下單。根據美團發布的戰報顯示,晚上20點45分,美團即時零售日訂單破1億單。晚上22點54分,訂單量突破1.2億,其中餐飲訂單破1億。
突破歷史峰值的用戶下單量,一度導致美團觸發了服務器限流保護,出現了宕機。
作為外賣傳統高峰,夏季一直是美團的訂單高峰時段。2024年8月7日,美團在“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活動助推下,單日即時零售訂單突破了9000萬單。而此次的沖單大戰,則將美團的訂單峰值向前推了近一個月的時間。
不過,雖然訂單量暴增,但參與外賣大戰的各大平臺股價卻出現了下挫。但是由于這一輪爆單行情主要集中在奶茶、咖啡等品類,從而帶動新茶飲品牌的股價出現顯著的飆升。截至7月7日收盤,奈雪的茶最大漲幅接近10%、茶百道最高漲15%、古茗漲超12%、滬上阿姨漲超3%,蜜雪集團漲超3%。
在轟轟烈烈的補貼大戰背后,是外賣乃至整個即時零售行業的整體增長。有分析指出,隨著京東外賣“百億補貼”和淘寶閃購“500億補貼”相繼入場,外賣整體市場已經膨脹到了1.6億單以上。
即時零售的市場規模的增長也愈發顯著。據艾媒產業升級研究中心發布的研究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即時零售規模達7800億元,同比增長20.0%,占網絡零售額的4.2%。第三方平臺訂單量持續攀升,如美團即時零售2025年Q1訂單量同比增長23%,成為核心本地商業板塊的明星業務。在商超、門店、品牌商、電商平臺、即時配送企業等多方協同推動下,行業增長動能強勁,預計2030年即時零售規模將突破2萬億元,已然成為零售行業新的增長點。
不過,仔細觀察之下不難發現,此次各大平臺之間的補貼大戰,是對外賣這一基礎服務能力的檢驗。
據媒體報道,7月5日當天,美團經過半天多的動員,多送了超過 3000 萬筆訂單。并且,今年外賣大戰爆發以來,美團旗下的 “拼好飯”“神槍手” 為其帶來了單日上千萬單的峰值訂單。
同時,成本也是巨大的。據市場估算,如今的外賣混戰下,美團一個月就能燒掉近 200 億元。
不過,相比較在同行紛紛補貼咖啡茶飲的情況下,美團并未對奶茶咖啡訂單做大額補貼。這背后也體現了美團在餐和飲上建立的心智優勢。
不過,作為各大巨頭對外賣業務的重視,根本上還是對于背后萬億規模的即時零售的覬覦。據媒體報道,在此前的外賣大戰中,京東外賣一度沖到 2500 萬日訂單。而美團五月以來餐飲外賣的日均單量保持在 8000 萬單以上,美團閃購則在 1300 萬單左右。
不僅如此,作為擁有強大線下基因的平臺,美團在即時零售也已經構建起了十分龐大的業務基礎。
美團閃購就是一個從餐飲外賣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業務,最初市場對該業務的理解,僅限于點餐和點非餐的區別。而隨著用戶需求的增長,也為了強化認知,2025年4月,美團正式推出閃購消費品牌,消費者可以直接從美團應用的首頁訪問即時購物頁面。
截至今年3月底,美團閃購累計交易用戶數超5億。當前,美團非餐飲品類即時零售日單量已突破1800萬單。其中,以90后的年輕消費者比超過了三分之二。
目前,美團閃購攜手零售商品牌商在全國建設了超3萬家閃電倉。在服務上,美團閃購打造了“安心閃購”服務保障體系,還與美的、海爾等家電品牌合作,依托線下門店建設了“家電半日送裝”的服務體系。
這也成為了美團拓展即時零售的基礎。
6月23日,美團宣布全面拓展即時零售。近年來,美團先后探索培育了美團閃購、小象超市、美團優選等多種業務模式,利用數字技術建設生鮮食雜“源頭直采”、冷鏈物流、倉儲配送和即時零售倉等新供應鏈體系。
而無論是外賣還是即時零售,比拼的關鍵還是產品類目的豐富度。
在品類表現上,今年618期間,美團閃購60余類商品成交額增長超1倍,其中手機、白酒、奶粉、大小家電等20余類高單價的“大件”商品整體成交額增長2倍,近850個零售品牌成交額翻倍增長。
據媒體報道,以北京望京美團總部周邊 3 公里為半徑,到去年年底美團閃購已經積累了近 20 萬件去重的商品供給。相比之下,沃爾瑪通常只提供 3 萬款選品,山姆會員店只有 4000 款。
而在端午節、兒童節、高考畢業季、父親節等多個節點時刻,產品的豐富度也帶來了銷量的顯著增長。高考期間,平板電腦的成交額較去年同期增長近8倍,筆記本電腦成交額增長超1倍;父親節、兒童節期間,早教、益智玩具成交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超3倍。
這也是美團今年的內部戰報多次提及的“用戶體驗”“繼續為用戶創造最佳體驗”的具體展現。這或許也可以視為美團面對沖單補貼大戰的應對策略,即以豐富供給和穩定履約實現良好的用戶體驗。
在久違的熱鬧背后,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作為流量紅利幾近殆盡的年代里,呈現出少有的增長勢頭的外賣和即時零售,成為了巨頭們的必爭之地。但不得不承認,這也是盈利相對困難,利潤相對稀薄的模式,補貼大戰能否帶來消費者的普遍認可,即時零售是否真的有望再現電商曾經的輝煌?也許還需要更多時間、金錢和訂單的驗證,方能見分曉。(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 | 謝璇,編輯 | 房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