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光”到滯銷,短短兩年時間,上海華府天地開盤遭遇“天地板”。
今年9月28日,該項目推出了最后一批房源,共計152套,然而僅有34組客戶提交了有效的認購意向書,認購率僅為22%。截至目前,該項目僅完成了24套房源的網簽,網簽去化率低至16%。
回顧2021年12月,該項目首次開盤時,共推出191套房源,吸引了258組客戶提交有效意向認購書,入圍積分高達50分,當日所有房源即告售罄。
市場周期輪動,復盤華府天地銷售之路,或許能給予地產行業一些啟發和思考。
01被指借用華府天地招牌,涉嫌虛假宣傳
項目宣傳資料稱,上海華府天地背后的開發商海展集團,早在多年以前,就榮獲上海“豪宅教父”的美譽。
海展集團最先于新天地馬當路打造的華府天地,為十余年上海豪宅市場打下堅實基礎。此后,還打造了華府天地·睿園和華府天地·愉園等一系列經典項目。
然而,實際上,新天地·華府天地和華府天地·睿園的開發商并非海展集團,而是上置集團。同時,“華府天地”的招牌和上海“豪宅教父”的稱號亦都屬于上置集團。
公開信息顯示,新天地·華府天地項目是上置集團在2004年和2005年開發的,位于新天地正對面,得益于在上海的知名度和口碑,該項目至今位于上置集團官網“境內重點項目”介紹的首位。
除了新天地·華府天地,上置集團的官方網站還顯示,黃浦華府天地·睿園亦由上置集團開發。該項目是上置集團在華府天地項目基礎上的進一步升級。
而上置集團與海展集團,也沒有直接的關聯。天眼查信息顯示,海展集團成立于2016年,由上海海展投資有限公司全資控股,自然人潘家新和施力舟分別持有90%和10%的股份。施力舟同時擔任海展集團的總裁職務,而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則是施建東。
02集團總裁施力舟,曾卷入浙商銀行顧清良受賄案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海展集團與上置集團之間沒有直接的關聯,但其法定代表人施建東和股東施力舟與上置集團有著緊密的聯系。他們曾分別擔任上置集團的副主席和執行董事,并與上置集團的創始人施建存在親屬關系。上置集團在2010年的一則海外監管公告中明確指出,施力舟是施建的侄子。
公開資料顯示,上置集團成立于1993年,1999年在聯交所上市。2015年,上置集團遭遇資金困難,正當保利集團準備介入以挽救上置集團之際,公司創始人、時任主席、執行董事兼主要股東施建遭到調查,并被常州市人民檢察院執行“指定居所監視居住”。
施建的涉案讓上置集團變了天。2015年9月,施建被董事會停職,同年12月,他被解除所有職務。隨后,中民投成為了上置集團的新任大股東。
在完成收購的同一天,上置集團的董事會經歷了一次重大變動,原執行董事馬大愚、黎根發、施力舟,非執行董事張永銳、金炳榮全部退任,僅王自雄、施冰留任。
據悉,施力舟在被董事會“踢出”的同時,時任副主席的施建東也在這時離開了上置集團。
然而,盡管兩人均已離開上置集團,但據目前信息顯示,施建東和施力舟所控制的公司,包括由施建東擔任法定代表人的上海住富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和上海綠杉置業有限公司,仍在使用上置集團的舊標識。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綠杉置業有限公司曾卷入浙商銀行上海分行原行長顧清良的受賄案件。據顧清良供述,2018年上半年,綠杉置業要申請一筆約10億元的貸款,由于有兩項條件未能滿足,浙商銀行總行僅向其發放了6.6億元資金。當年9月,為了解凍剩余的3.4億元貸款,綠杉置業總經理施某向顧清良送上50萬元現金。有媒體報道,上述施某便是施力舟。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施建失去對上置集團控制權的原因也是因為違規貸款。
上置集團曾對外公布,2011年至2014年期間,施建未經其他董事會成員的批準,擅自代表集團內若干成員公司與第三方金融機構簽訂了若干融資協議,涉及的貸款總額高達33.8億元人民幣。此外,在對上置集團進行法律審查的過程中,又發現了施建經手的另外三組融資交易同樣不符合規定。
03囤地17年終入市,卻交付質量不過關
論上海開發周期慢的樓盤,上海華府天地定能占得一席之地。
盡管官方渠道尚未公布該項目土地出讓的具體細節,但預售資料顯示,該項目的土地獲取可追溯至2004年。從那時起直至2021年12月首次開盤,期間囤積土地長達17年之久。
囤地17年,也使得其開發商海展集團賺的盆滿缽滿。
2021年12月,上海華府天地項目首次開盤,當時的銷售均價為每平方米6.1萬元。而到了今年9月,隨著項目最后一批房源的推出,銷售均價已經攀升至每平方米6.98萬元。在短短三年的時間里,每平方米的價格上漲了8800元。目前,該項目的總貨值已經達到了86.49億元。
不過,由于市場環境的轉變以及項目交付后聲譽的下滑,上海華府天地的最終一批房源銷售表現不盡如人意。
今年9月28日,上海華府天地正式開盤,推出了152套房源。但在認購期間,僅吸引了34組潛在買家的意向認購,認購率低至22%。截至目前,該項目僅完成了24套房源的網簽,網簽去化率僅為16%。
據上觀新聞報道,今年6月,有業主投訴稱,她在2022年9月全額購買了位于上海閔行區華府天地悅園的商品房。購買時,她被告知所購房屋附帶的花園面積高達235平方米。然而,今年4月收房時,她發現花園的實際面積遠小于預期,僅為155平方米,比先前承諾的面積縮水了近80平方米。
此外,花園面積縮水并非唯一問題,項目的交房質量也引起了業主們的廣泛質疑。一些業主反映,在預看房時,他們注意到了包括墻面空鼓、防水處理不當以及門窗存在劃痕等問題。
實際上,拿地十多年才入市的項目,海展集團不止上海華府天地一個樓盤。同樣位于閔行旗忠國際墅區,距離上海華府天地約1.5公里的華府天地愉園同樣經歷了漫長的開發建設。
項目拿地時間亦是在2004年,直到2016年5月份,項目才首開入市,668套房源,用了三年多的時間進行推售。在此期間,項目的售價持續攀升,從2016年的開盤價4.5萬元/平方米,到2018年和2019年均達到了50065元/平方米。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通過囤積土地和延遲銷售,海展集團獲得了豐厚的利潤,但公司的財務狀況卻并不理想。
天眼查顯示,2024年3月13日,上海海展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又新增了三則股權凍結信息。凍結股權數額為3億元,凍結期限自2024年3月13日至2027年3月10日。
結語:
從一代紅盤到跌落神壇。上海華府天地“衰落”的背后,是由于虛假宣傳導致的信譽危機,企業管理不善,以及捂盤惜售、價格上漲卻交付的品質不達標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當前,市場整體呈現下行趨勢,上海華府天地的庫存量依然龐大,而其去庫存所需的時間尚無法預估。可以肯定的是,想要在銷量上“翻身”,上海華府天地將面臨重重困難。當曾經靠“謊言”筑成的銷售神話破滅,加之市場的持續下探,留給華府天地的考驗還有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