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組數據,第一組數據是2025年高校畢業人生人數將會達到1222萬人,創新歷史新高;第二組數據是10月份16-24歲這個年齡群體不含在校生的失業率是17.1%,考慮到我們嚴苛的失業標準是不包括你你臨時去搬個什么東西獲得收入的這部分群體的,有理由相信這個數據還是偏低。
大學生就業有多難?如果這些數據還感受不到的話,我講一個真實案例,我媽在我這邊幫忙帶孩子,孩子去上幼兒園之后,我媽找了個臨時的活兒,就在旁邊創意園里,活兒很簡單,給創可貼貼個什么紙,日結工資,我媽說要排隊,我媽還說去的人很多,有十幾二十歲的年輕人,也有三四十歲的中年人,還有像她這樣的中老年人。
按照標準,但凡你今天想掙個吃麥當勞的錢,去干了半天活,你就算是有活兒干了。按照統計部門的數據,你隨便組個年輕人的局,可能就會有那么一兩個人是處于「躺平」狀態,我現在都不敢用那個詞了。
現在也就能理解為什么00后們對羊毛月說他們找不到工作這件事如此勃然大怒了,內涵也好調侃也好,你不能真的在大家找不到工作的時候說,情商太低了,大家真的會生氣,擱前幾年,調侃也就調侃了畢竟大家還是有活兒干的,然后00后整頓不了職場就只好整頓羊毛月了,好像一夜之間掉了40萬粉,話已經放出來了,整頓不了職場還整頓不了你小子了?
但有一說一,他說的有些情況很現實,北大的博士武大的碩士也說自己找不到工作。應屆生我不知道,畢竟已經畢業很多年了,身邊有土木碩士畢業的朋友,進了設計院但現在設計院已經批量倒閉了,這些群體比應屆生更難,應屆生只要照顧好自己就行,我這個年紀的群體要么已婚已育有家庭,要么已經準備結婚了。
問題出在哪?肯定不是羊毛月這兩句話上,我的分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高速發展十幾年大家創造的財富并沒有顯著地流通到普通群體的口袋里,與普通群體告訴增長的債務規模完全不成比例,所以一旦當普通群體停止上杠桿的時候,其它行業就都開始難了,停止上杠桿的標志之一是不買房了。
如果到現在你還覺得居民不買房僅僅只是不買房,你就對社會太無知了,作為樞紐性行業,作為把社會杠桿拉高并進行二次分配的重要行業,不買房意味著很多東西,意味地方土地出讓金下滑嚴重,意味著對很多行業的補貼都沒了。
比如公交地鐵,比如養的一大堆有的沒的單位和人,比如投入去做的研發,比如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以及比如養老…… 這些行業其實提供了大量的相對優質、體面的工作崗位,這幾年大家可以去問問身邊從事這些行業的朋友們大概都是個什么情況。
至于為什么財富沒有流通到普通群體,出于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你會發現大多數日常生活用品的價格漲幅,相比房子等資產的漲幅,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比如食物的漲幅。
這是一個好事嗎?當然,算是一個好事,特別是你作為消費者來看,但如果你是農民呢?外賣配送費一直不漲是好事嗎?是好事,你作為消費者的話,但如果你是外賣員呢?水果價格一直不漲是好事嗎?是好事,但如果你是果農呢?
這么多年大家有沒有關注過一個規律,當一個行業因為市場火熱帶來超額利潤時,用不了多久,這部分利潤就會被房東以「漲房租」的方式拿走,利潤無法投入研發或者改善消費體驗等等。
總之,財富像水一樣,并沒有顯著地流通到絕大多數人所從事的市場里,反映出來的現象就是,價格相當穩定,是不是好事取決于你的角色。而當承擔了過往十幾年財富伴隨的大部分債務增量的普通群體不再選擇大規模上杠桿時,很多體面又好的崗位都被砍掉了。
改變是很難的,財富路徑的變化非常非常難,別的不說,你問問你爸退休金給你改成二分之一行不行,你爸跳起來罵你。
情況就是這么個情況,我只是寫清楚00后職場困境的深層次原因,當你父母責怪你辛辛苦苦讀大學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時,你就可以跟他掰扯掰扯,讓所有已經在山頂或者山腰上人,多理解理解開始爬山的人。
-END-2024年11月25日-
很多東西文章不能直接發,歡迎加朋友圈嘮嗑:
*本文封面圖來自《北平無戰事》
*全平臺賬號:挪威TALK(B站,小紅書)
*歡迎左側一鍵轉發至朋友圈,同時右側在看與點贊
歡迎點擊下方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