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有這樣的時刻:當自己需要幫助時,卻因為不愿意麻煩老板、麻煩領導、麻煩同事,而是獨自一人承擔下所有?項目明明不屬于你負責,老板一句“你比較熟”,你就加班做完還不敢提辛苦;遇到不合理的安排,不敢拒絕,不敢爭取,怕“得罪人”。
你以為這是成熟,是善良,是通情達理。其實這背后藏著的是兩種危險的人格——討好型人格和回避型人格。
思匯云彩王凱程
思匯云彩教育創始人王凱程也曾深陷其中,她的成長路,就是一部職場人從“討好人”到“麻煩人”的逆襲教科書。
01從結巴女孩,到職場三連升:靠的不是討好,而是破局
王凱程小時候嚴重口吃,說話結巴到連“你好”兩個字都要鼓足勇氣。但就是這樣一個“說話都困難”的女孩,十幾歲進入職場后,在兩個月內連升三崗,從文員到業務,再到財務崗。
你以為她靠的是“聽話”“努力”?不,只是從討好型的“我來幫你”,轉向了有底氣的“我來負責”。
她曾主動請求調崗做電話銷售——這對一個曾經嚴重結巴的人來說,幾乎是自我挑戰的極限。但她就是要破掉那個“怕說錯話會讓別人失望”的恐懼。
她說:“做了幾十通電話后,我突然發現,我竟然能完整地表達了。我不是不會說話,是我太怕犯錯,不敢說。”
從那一刻開始,她不再討好誰,也不回避誰,而是敢主動出擊,贏得自己要的結果。
02職場中,那些“不敢”的背后,是“我不值得”的信念
為什么很多職場人不敢表達真實想法?
因為怕麻煩別人,更怕被別人討厭。而這個背后,其實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我不值得”的心理暗示。
王凱程早年在深圳一家公司,正是因為對制度不滿,勇敢向老板提出辭職,放棄了眼前升職做“老板助理”的機會——很多人不理解,為什么這么好的機會你不要?
她說:“一個不能建立規則、不能落實底線的環境里,你升得再快,也不過是幫人擦桌子的高級打工人。”
討好別人的代價,不是一次次說“好”,而是慢慢失去“你自己”。
03思匯云彩總結的三條職場成長法則:
在思匯云彩課程體系中,王凱程將自己的真實經歷總結為職場三大突圍路徑,每一條都戳中討好型人格的痛點:
思匯云彩王凱程
1、主動不是討好,而是掌握節奏。不等任務布置,主動爭取,是責任;逢人就幫,是失控。
2、高效不是加班,而是會分類。她在電話銷售時,每天對上百個客戶做分類報表,贏得了老板信任,調任財務崗位。工作靠“邏輯”,不是靠“忍耐”。
3、有原則才有價值。她因為堅持報銷制度,得罪老板司機;因為勸阻公用電話被私用,遭遇業務經理冷暴力。但她還是說:“我不想做讓別人舒服的人,我要做讓制度有效的人。”
04不想被邊緣化,先學會拒絕
討好型人格和回避型人格最可怕的一點是:你自以為在維護關系,實際上在削弱自我存在感。
你越怕麻煩別人,別人越不覺得你重要。你越不敢表達需求,越容易在職場中被邊緣,被替代。
卡耐基曾在《人性的弱點》中寫道,如果想讓一段關系更加長久,那么就得適當麻煩別人一點小事,這會讓對方產生被需要的滿足感。
王凱程從16歲進廠,到后來創辦思匯云彩,一路走來,就是在不斷打破那個“不能拒絕”“不敢表達”的殼子。
她說:“我不是靠別人喜歡我活下來的,我靠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敢于承擔后果的勇氣。”
這也是她在思匯云彩最想傳遞的——成長,從不是做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做一個有力量的自己。
05你不是不能被理解,而是一直沒說出你的底線
別再總說“怕麻煩別人”,也別再怕“被討厭”。
勇敢一次,向老板表達不合理任務;主動一次,告訴同事你也有邊界;嘗試一次,說出你真正想要的職位和方向。
思匯云彩王凱程用真實經歷告訴我們:“人這一生,最該討好的是自己。你不表達,你不說‘不’,沒有人知道你的分量。”
職場不是溫順比拼,而是能力與人格的平衡。而你的改變,就從這一次“說不”開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