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財經
近期,金融領域的目光再度被廣發銀行的重大貪腐案件所吸引。
據悉,廣發銀行前董事長董建岳因涉嫌受賄1.5億元人民幣,已在遼寧省撫順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開庭審理。
據此前報道,2022年9月下旬,董建岳在北京市西城區靈境胡同的中行宿舍院里被帶走,實因涉嫌嚴重職務違法犯罪被遼寧省撫順市有關部門帶走留置并立案。
董建岳掌舵廣發銀行七年,被帶走時已離任該行六年,曾到多家民企任職。據媒體報道,董建岳部分案情與他在廣發銀行任職期間的某招標業務有關。
廣發銀行高管頻陷囹圄
董建岳出生于1961年,在其職業生涯早期,可謂是年少得志、意氣風發。1998年10月,年僅37歲的他踏入中國銀行,開啟了在該行的征程,擔任信貸部與公司業務部副總,展現出了非凡的潛力與能力。
2001年4月,剛滿40歲的董建岳便出任中國銀行資產保全部總經理,其在金融領域的晉升之路可謂順遂且迅速。2003年10月,他調任中國銀行遼寧省分行行長,在地方分行開啟了新的管理篇章,隨后于2008年4月,又出任中國銀行北京分行行長,進一步拓展了其在銀行業務管理方面的廣度與深度。
在中國銀行拼搏了近11年后,2009年6月,時年48歲的董建岳毅然離開,轉而投身廣發銀行并出任董事長一職,在這一崗位上,他持續耕耘了長達7年之久,直至2016年。
2016年8月,中國人壽正式全面入主廣發銀行,55歲的董建岳以一封飽含深情、曾轟動一時的告別信,向廣發銀行員工宣告離任。
在廣發銀行基層員工眼中,董建岳十分平易近人、風趣幽默,經常到分支機構調研,每次到分行調研,他都會到網點與一線員工座談,傾聽員工的意見,分享自己以前工作時有趣的故事。
離開廣發銀行后,董建岳開啟了新的職業旅程,加入萬達集團任職,出任萬達金融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然而,到了2021年2月,他選擇卸任,從此退出萬達金融高管行列。
直至2022年,董建岳再次成為公眾焦點,卻是因被相關部門從位于北京西城區靈境胡同的家中帶走調查,其命運由此發生巨大轉折,引發了各界廣泛關注與諸多議論。
自其被調查后,廣發銀行多名原高管及中層管理人員也相繼被卷入調查風波。
其中,2023年11月,原監事長王桂芝被開除黨籍,她被指喪失黨性原則,長期表里不一,違規收受禮品禮金,且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并收受財物。
同年12月,原副行長方琦和原戰略發展部總經理亓艷也分別被開除黨籍和公職。亓艷被指控在項目集中采購評審環節違規助力相關企業中標,并利用職務之便非法收受巨額財物。
廣發銀行作為一家創立于1988年的老牌銀行,近年來因管理層頻繁涉案而備受關注。早在2014年,原董事長李若虹就已被查,2017年被判無期徒刑。中國人壽成為大股東后,原董事長王濱兼任廣發銀行董事長,后也因違法違紀被查,2023年被判死緩。加上董建岳,廣發銀行三任董事長先后“落馬”,這對銀行的聲譽和發展產生了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
IPO征程的重重羈絆
在股份制銀行的陣營里,尚有兩家銀行的上市之路仍未打通,廣發銀行便是其中的一員。
早在2011年,廣發銀行就已雄心勃勃地開啟了上市備案工作,全力推進“A+H”股的首次公開募股(IPO)進程。然而,到了2013年,其A股上市的腳步戛然而止,轉而將全部精力聚焦于H股的籌備工作之上。
但令人唏噓的是,11年的時光如白駒過隙般匆匆而過,盡管廣發銀行在這期間歷經了諸多變革與起伏,但其上市之夢卻依舊如鏡花水月,前景黯淡無光。
當廣發銀行全力沖刺H股上市的關鍵時刻,一系列突如其來的變故卻如狂風驟雨般,無情地將其IPO夢想擊得粉碎。
2014年,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廣發銀行內部引爆,原董事長李若虹因涉嫌嚴重違紀而被卷入調查的漩渦之中。這一事件猶如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隨后的2016年,花旗集團毅然退出廣發銀行的股東陣營,中國人壽則順勢增持,成為其大股東。這一股東結構的重大變動,如同給廣發銀行的上市進程套上了沉重的枷鎖,使其陷入了漫長的停滯期,并于2017年年中,不得不將上市進展的狀態變更為“暫時中止”。
禍不單行,同樣是在2017年,廣發銀行又深陷“僑興”事件的泥沼而難以自拔。
據原銀保監會的公告披露,廣發銀行惠州分行的員工與僑興集團的相關人員相互勾結,他們私刻公章、違規提供擔保,妄圖以此來掩蓋該行巨額的不良資產和經營損失。此次事件涉案金額高達約120億元,其影響范圍之廣更是令人咋舌,多家金融機構都被卷入其中。
最終,廣發銀行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被處以7.22億元的天價罰單,這一罰款金額不僅在廣發銀行的歷史上絕無僅有,更是創下了原銀保監會開罰單的歷史最高紀錄,成為了銀行業監管史上的一個標志性事件。
時間來到2019年,時任董事長王濱懷揣著對上市的憧憬,再度提出了上市計劃,試圖為廣發銀行的上市之路重新點燃希望之火。
然而,命運似乎總愛捉弄人,到了2021年7月,當廣發銀行對其上市輔導情況進行詳細說明時卻無奈地表示,由于在此期間發生了重大股權變更,同時,外部市場走勢等諸多因素也錯綜復雜,相互交織,綜合考量之下,實際上其上市輔導工作早已悄然停止。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在2022年,曾經大力推動上市計劃的董事長王濱也被有關部門帶走調查,這一事件猶如晴天霹靂,給廣發銀行帶來了巨大的沖擊。而在2023年,王濱最終被判處死緩及終身監禁,這一系列的變故讓廣發銀行的上市之路愈發顯得崎嶇坎坷,充滿了未知與變數。
從廣發銀行的財報中,我們也能清晰地看到其對上市態度的微妙變化。在2021年的財報里,廣發銀行還曾信誓旦旦地宣稱要“積極做好上市籌劃準備工作,提升市場投資價值”,言辭之間滿是對上市的期待與決心。
然而,在2022年和2023年的財報中,關于上市計劃卻只字未提,仿佛上市這件曾經被寄予厚望的大事,已經被悄然塵封在歷史的角落,成為了一個不愿被提及的傷痛記憶。
廣發銀行的業績之殤
除合規層面的困境外,廣發銀行的業績狀況同樣令人揪心不已。
2023年,該行看似實現了凈利潤的些許增長。然而,當深入探究其財報細節時卻不難發現,這一微弱的增長實則主要得益于所得稅費用的降低。
從其核心主業的實際表現來看,卻難以令人滿意,無論是利息凈收入、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還是其他非利息收入,均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下滑態勢,這無疑給廣發銀行的經營發展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更為嚴峻的挑戰在于,盡管廣發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較以往有所下降,但目前仍然處于高位運行狀態。尤其是在房地產領域,其不良貸款率竟高達6.21%,不良貸款余額更是高達1060.74億元,這一龐大的數額猶如一顆重磅炸彈,給廣發銀行的資產質量安全敲響了震耳欲聾的警鐘,也使得其在業績提升之路上荊棘叢生,困難重重。
具體數據顯示,2023年廣發銀行的營業收入為696.78億元,與上一年度相比,同比降幅達到7.29%;凈利潤則為160.19億元,同比實現了3.16%的增長。然而,諸多業內評論一針見血地指出,該行凈利潤的增長并非源于主營業務的強勁推動,而是主要依賴于所得稅費用的顯著下降,從35.61億元大幅降至27.73億元。
實際上,廣發銀行的核心主業經營表現頗為疲軟。在2023年,其利息凈收入僅為510.69億元,同比下滑幅度達8.52%;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為118.55億元,同比減少4.25%;其他非利息收入也減少了2.75%,降至67.55億元。與此同時,該行的凈利差縮減22個基點,降至1.46%,凈息差同樣減少21個基點,僅為1.6%。
針對業績下滑的狀況,廣發銀行解釋稱,主要是由于其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全力服務實體經濟,在此過程中主動降低了實體融資成本,從而導致利息凈收入同比出現下降。
誠然,在當前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下,銀行息差收窄、凈利息收入降低已成為行業普遍面臨的現象,但即便如此,廣發銀行的凈息差仍然顯著低于商業銀行平均水平的1.69%,這也進一步凸顯出其在盈利能力和業務競爭力方面的不足。
從資產質量角度來看,廣發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從2022年的1.79%降至2023年的1.58%,表面上呈現出改善的趨勢。
然而,當將其置于股份制銀行的大格局中進行橫向比較時,其不良率水平仍然處于靠后位置,與那些不良率始終維持在1%上下的頭部股份制銀行相比,差距一目了然。
此外,其房地產領域的不良貸款率更是令人觸目驚心,截至2023年末高達6.21%,對應的房地產不良貸款余額高達1060.74億元,這無疑是廣發銀行在資產質量管理方面亟待解決的重大難題,否則將持續對其整體業績表現和穩健運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在這個屬于自媒體的
摩登時代等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