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威,紅四方面軍無線電通訊創始人,被稱為指揮部的“活菩薩”、“千里眼”和“順風耳”。1928年加入組織之后,蔡威便開始從事地下工作。在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對抗當中,組織認識到了自己在無線電通訊技術的薄弱。組織于是開設了無線電訓練班,而蔡威便是學員當中的佼佼者。他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專業知識,用電報配合紅四軍奪下一個又一個勝利。
紅色電波之父——蔡威
奉命于危難之際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挑起九一八事變。槍聲,炮火聲響徹沈陽街頭,日本侵略者無情地踐踏著祖國的大好河山,人民受到掠奪與壓迫。然而就在危難之際,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依舊固執地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一方面嚴令東北軍不得抵抗,一方面加大力度清掃紅軍。
九一八事變
這在如此危急的時刻,年輕的蔡威和戰友王子綱被派遣到鄂豫皖前線,他們的任務不是上陣殺敵,而是架設紅軍的眼睛和耳朵,打通無線電通信的最后一個關節。層層的封鎖,考驗著蔡威,走出上海都是一道巨大的難題。
然而蔡威沒有退縮。當夜幕降臨,他倆化裝成地道的商人,悄然地躲過敵人的視線。為了打扮得像一個奔波在外的商人形象,蔡威硬生生在太陽底下猛曬了三天。
那個時候,乘坐任何交通工作都有暴露的風險。烈日炎炎,兩人全憑借兩條腿,走了七八天時間,終于抵達了目的地——鄂豫皖的中心地帶。
架設電臺
抵達目的地之后,蔡威在紅四軍司令部擔任參謀,主要負責電臺的架設工作。為了躲避封鎖,蔡威并沒有攜帶太多的東西,他需要就地取材。他整日圍著部隊繳獲的破爛發電機和收發報機轉轉悠悠,還高興地和其他同志分享起了寶貝,他沒有想到根據地這么多好東西。
這些好東西沒有一件是完整的,但蔡威一件一件地清理和挑選,再進行組裝工作。大約一個月,那臺破爛的發動機響了起來,“嘟嘟嘟”。根據地的同志奔走相告,滿臉笑容。滿身油污的蔡威卻顯得無可奈何,因為零件不夠,收發報機無法運行。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蔡威只能繼續尋找配件,并且期待紅四軍可以繳獲更多的機器。對此,紅四軍方面非常重視,下令注意收集相關設備。而在黃安戰役當中,紅軍戰士繳獲敵人一臺完整的電臺。為了保護電臺,戰士將其掩埋在安全的地方。戰爭結束之后,蔡威主動尋找,終于找到了電臺,經過一系列的檢查和安裝,電臺好了。
在紅四軍將士的配合下,鄂豫皖的無線電臺終于搭建成功。1932年2月,新電臺和中央建立了聯系。紅四軍總指揮徐向前露出滿意的神色,親切地說:
“你們可是咱們黨和紅軍的千里眼和順風耳啊! ”
電臺建設完畢之后,紅四軍的指揮明顯增強。1932年紅四方面軍,粉碎敵人的圍剿,痛擊敵人6萬余人。
魂斷長征路
在長征途中,蔡威作為紅四方面軍的無線通信的創始人,蔡威始終維護著無線電機器,瞬息萬變的戰場如果失去通信,無疑是致命的打擊。
紅軍過草地
1935年8月18日,蔡威所在的部隊向毛兒蓋地區出發,這是蔡威第一次過草地。一望無際的草地,氣候十分惡劣,地理環境也非常糟糕。最麻煩的還是缺乏水源和食物,經過五天左右的行軍,蔡威和部隊終于艱難地走過了第一片草地。
10月,蔡威調任紅軍總部二局局長,要管轄足足14部電臺,身上的擔子非常重。1936年7月,紅四方面軍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第三次過草地。但是第三次過草地的路程是最遙遠的,糧食一天天在減少。蔡威和其他電臺同志因為要管理電臺,可以獲得一些大米和白面。然而蔡威卻將這些發放的食物給生病體弱的戰士們吃,自己則是和普通同志一樣啃草根,吃野菜。
紅軍過草地
蔡威常常要工作到深夜,加上那段時間經常下雨,剛剛過完草地蔡威便患上了嚴重的感冒,臥病不起。當時組織非常關心蔡威的病情,為他四處尋藥。然而本來身體就比較虛弱的蔡威還是沒有熬過來,1936年7月21日,蔡威搶救無效逝世,年僅29歲。
1986 年7月21日, 徐向前元帥為紀念蔡威烈士犧牲50周年揮筆題詞:“無名英雄蔡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