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典逸,男,湘潭理工學院人文與藝術學院中文2211班學生,現擔任班級團支書及人文與藝術學院通訊社副社長。9歲起開始發表作品,16歲加入長沙市作家協會。
曾榮獲第12屆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湖南賽區一等獎、全國三等獎,“創作杯”全國青少年兒童作文大賽金獎。在全國三十多家報刊發表百余篇作品,多篇作品被轉載。近日,在中國著名期刊《讀者》(校園版)發表文章《風箏與少年》。
為什么我越長大,爸爸就越膽小?
——《爸爸是個膽小鬼》
我是他蕓蕓眾生的一名過客,
他是我童年困頓時的港灣。
——《有很多人對你念念不忘,像我一樣》
我走進了人間煙火,感受他人的喜怒哀樂,
盡我所能地為他們提供幫助;
我聽到了無奈、迷茫,看到了疲憊、爭吵,
明白了一名新聞記者所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我的職場觀察記錄——人間煙火》
爸爸是個“膽小鬼”
“我的家里有個人很膽小,你知道他是誰嗎?哈哈,猜對了!他就是膽小的老爸。說起老爸的膽小,我都有點驚訝了。”這是梁典逸9歲時在三角塘小學校刊發表的文章《爸爸是個膽小鬼》。文章中訴不盡父親對梁典逸的關懷,字里行間滿含濃濃的父子情。
“是我的父親引導我走向這條道路,也是他讓我明白了讀書的意義,讓我愛上了讀書。”
梁典逸的父親是一名編輯,耳濡目染之下,梁典逸對文字也是情有獨鐘。在小時候,父親常常帶梁典逸去湖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借書看書,鼓勵引導他多看文學經典名著,培養其文學素養。也正是在父親的影響下,梁典逸現在依然保持一周閱讀三至五本書籍的習慣。
閑暇時間,梁典逸基本上都在看書。“每次看到書上那些優美的句子,我的心中都涌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激動。”那些與文字共振的瞬間,讓梁典逸萌生了自己創作的念頭。
在父親的鼓勵與支持下,9歲的梁典逸在猶豫許久后終于鼓足勇氣向校刊投出了第一份作品《爸爸是個膽小鬼》,而最后的結果也沒有讓他失望。
翻開校刊封面看到自己的文字被印刷成鉛字的那一刻,巨大的喜悅將他包裹,成就感涌上心頭。“那一瞬間的感受,我至今都難以忘懷。”梁典逸與文字就此結緣,這一篇文章,也點燃了他對文學創作的熱情。
從此,梁典逸開始不斷嘗試各種題材的創作,從散文到小說,從詩歌到評論,他不斷挑戰自我,陸續在《兒童文學》《讀者》《創作》等30多家全國知名報刊上發表作品,共計100余篇。“每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被發表,我都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我知道,這是對我努力的肯定,也是對我熱愛的回應。”
“我父親很看好我在文學這條路上的發展,在他的鼓勵下,我嘗試加入湖南省各類文學協會。”16歲那年,梁典逸憑借著發表的多篇作品成功加入了長沙市作家協會,并在此后陸續成為湖南省寓言童話文學研究會、湖南省兒童文學學會、湖南省散文學會等多個文學組織的會員。
努力成長為“大人”
加入長沙市作家協會之后,梁典逸在協會組織的線下交流中結識了來自湖南師范大學的唐教授。唐教授作為前輩經常鼓勵梁典逸:“年輕人要多學習多讀書多創作,未來是你們的!”在和唐教授交流的過程中,梁典逸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心中對于文學的那份熱愛。
2022年的9月,梁典逸被湘潭理工學院錄取。因為對文字的由衷熱愛,在入學一學年后,梁典逸選擇從金融轉到漢語言文學專業。
大學期間,梁典逸開始積極參加各類征文比賽,并在這些比賽中屢創佳績,先后斬獲了第12屆中國中學生作文大賽湖南賽區一等獎、全國三等獎,“創作杯”全國青少年兒童作文大賽金獎等多項獎項。這個過程中,他的文學素養和創作能力得到了極大地鍛煉和提升。
大學自由開放的學術氛圍讓梁典逸有更多時間和機會系統地閱讀經典文學作品,深入研究文學理論,更在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習中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儲備,并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討論創作。
“湘理給了我更大的舞臺,也讓我能夠更加深入的探索文學的奧秘。我享受每一次與文字深入交流的過程,這對我來說是一種放松的方式。”
隨著更加深入地學習,梁典逸意識到文字作品不能脫離生活實際。因此,在大一、大二暑期間,他選擇到了湖南日報社、紅網實習,積累了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
幫助八旬老人追回網絡電視寬帶年費、參與爭取隆回縣荷香橋鎮村民建橋資金工作、對安仁縣金紫仙鎮金紫仙村抽水蓄能電站項目進行調查報道……在湖南日報實習期間,梁典逸深入農村了解村民的生活需求后,用筆和文字記錄下了他所看到的點點滴滴,撰寫成《我的職場觀察記錄丨人間煙火》文章發表在《年輕人》《湖南報人》等刊物上。
于梁典逸而言,這兩段實習經歷不僅僅豐富了他的人生閱歷,也讓他更加深刻的理解到了文學的社會價值,明確了他未來的目標與方向。梁典逸感慨道:“我們的筆可以觸及到人心最柔軟之處,也可以激發人們向上的力量。我深知作為一名青年學生,我不只是要學好專業知識,還應該關注社會、服務人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保有柔軟而又強大的內心
“小時候我認為爸爸是個膽小鬼,過馬路要牽著我,也不敢帶我玩過山車……長大后,我明白爸爸是因為擔心我受傷而變得膽小。”在成長為“大人”過程中的梁典逸明白了為什么大人會是“膽小鬼”——因為大人會顧慮和害怕。
如今的梁典逸,已經是一名大三學生,不僅成為了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同時還擔任了班級團支書、人文與藝術學院通訊社副社長職務。
“梁典逸是個很愛閱讀,同時也是真心熱愛寫作的人,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信念感和豐富的想象力。”人文與藝術學院團總支書記、輔導員吳盛濤老師認為,梁典逸一直是個優秀又懂得上進的好苗子,他學習上十分刻苦,舍得下功夫,日常生活中也十分開朗,和同學相處的都很愉快。
然而,梁典逸在關于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方面也曾經是個“膽小鬼”。
“在我小時候,我曾夢想以寫作謀生,成為一名作家。”但是在經歷了兩段實習以及多年以來大量的閱讀后,梁典逸也明白了成為一名“作家”的不易。“看了很多書之后,你會發現書中的那些文字你都認識,然后你覺得他們寫的很好,但是如果你想寫出那樣精彩的文字的話,會發現根本無從下筆。從那時候我就開始發現成為大作家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因為寫好一段文字是真的很不容易。”
許多人在長大之后,就會慢慢放棄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和堅持,變成一個“無聊”的大人。對比文學大家的作品,梁典逸經常會覺得自己的文字幼稚和不成熟,也會因為閱歷的豐富不再簡單地把“作家”當作職業,但梁典逸想一直堅持寫下去。
“我不想成為一個無聊的大人,即使我成為不了很有名的作家,我也仍然想用自己的文字給某一小部分的人帶去愛和溫暖。這是我一直想做的,我希望自己能夠一直保有一顆柔軟而又強大的心靈。”
由于成長路程深受父親的影響,現在的梁典逸更加腳踏實地。“我會把寫作當成一個愛好。同時,我也要為了自己未來的生活去努力奮斗。或許,以后我會跟隨我父親的腳步,依然從事文字工作,成為一名編輯吧!”
撰 稿 | 唐韻婷 趙盼盼
排 版 | 周志琦
審 核 | 傅 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