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問
如果打起來
我們會怎樣?
對熱愛和平的人們而言, 苗將軍的停職檢查是個好消息。無他,憑常識判斷,陣前斬將不祥,這意味著將有一段和平的美好時光。
但很多人沒寫過家傳,也沒有細究過歷史。在與希特勒開戰前,蘇聯也搞過大規模肅反,以致開戰時成建制投降、丟城失地,打成了莫斯科保衛戰。
當然,最終還是堅強的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大概從五六年前開始,就不斷地有朋友討論戰時安全問題,我每次都回之以無妨。
無論網上還是現實中,叫得最兇的有兩部分人。一部分是篤信我們武力天下無可匹敵,應該憑實力說話的《》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在去年和今年進行的「中國人的國際安全觀」民意調查結果顯示,老人和低學歷者,越相信「落后就要挨打」,也更傾向于用實力解決爭端。
如上圖,相信實力的比例隨學歷而下降,初中及以下高達58.54%,而碩博研究生僅37.76%。
由此可以推論,整天喊打喊殺的那部分人,學歷可能會偏低、年齡會偏大一些。
另一部分人,則是看熱鬧不嫌事大,既然好不了,干脆毀掉算了,也跟著叫叫。他們心里明白,但知道自己不是主流人群,如果反右,自己可能就是關牛棚的那些。
但叫歸叫,打歸打,我一直認為,朝中有清醒人,知道雙方的差距在哪里,也知道戰爭的后果。如果學涼公,只怕也落得個開得了戰卻收不了場的后果。
戰時流離失所是大家最恐慌的,尤其是在沿海。但我覺得,現代戰爭的成本太高,打法更講究精準癱瘓對方的作戰能力,而非亂轟一氣浪費彈藥。
而要癱瘓對方的作戰能力,必須要打高價值目標。
一類高價值目標是對方的重要人物,比如說特朗普之類。這方面已有非常成熟的經典案例,比如最近以色列殺真主黨的黨首,導致該黨無人敢擔任書記。
很顯然,我們細民對戰爭的影響微乎其微,根本就不是什么高價值目標,甚至連目標算不上。
另一類是軍用機場等與戰爭能力直接相關的基地,比如烏克蘭打掉黑海艦隊基地。
所以,判斷戰時安全性的維度,一是自己是否值得人家用2000萬美元/枚的導彈來炸你,二是你住的地方離高價值目標的距離有多遠。
如果都不是,那可能連戲都看不到幾場。
科技已經完全改變了戰爭形態,越來越專業,以前那種細民當炮灰的戰爭方式,大概率不會在我們這里發生。開戰的決策與我們無關,戰爭過程大概率也無關,無非要一起承擔后果。
俄烏戰爭打成二戰式,是個反面案例。因為烏方幾乎赤手空拳,俄方導彈芯片是從進口的洗衣機上拆下來的,low到你無法想象。俄軍又炸平民區,不是不想炸彈藥庫,而是根本扔不準。
最可資借鑒的是以色列的戰爭,如果沒有綁架人質,這些戰爭與平民幾乎無關,這才是現代戰爭的樣子。
不要拿電視劇里雙方互轟幾炮,然后抄起步槍沖上去突突想像現代戰爭,也不要當作我們學校軍訓時趴在地上瞄目標。
連烏克蘭士兵都是躲在戰壕里操作無人機去炸。
正因如此,今年10月份,某大國在聯合國大會上提議禁止斬首行動,即禁止殺死第一類高價值目標,可惜提案被美國、俄羅斯、以色列等國否決。
因此,高價值目標才是最害怕戰爭的群體。至于我們細民,洗洗睡吧。
我寫了那么多家傳,發現許多成功的家庭,祖輩要么是讀書人、紳士,要么是企業家地主。
當然,也有普通家庭出一雄杰,通過讀書等方式逆天改命,從而實現階層躍升。
為什么浙江多出讀書人、每6.5人就有一個老板,而山東常出將軍喜考公?
無論歐美,還是立國僅200余年的澳洲,孩子們入學先講家傳,次學國史,為的是真正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成長背景。
人是意義的動物,而創造意義的形式是講述我們的故事。寫作家傳絕不只是記錄過去,而是通過講述探尋人的意義、傳承親情和智慧。長按下面微信二維碼,識別加我好友,一起搶救和傳承家庭記憶:
家傳編輯部系列,點擊關注
浙江人為什么文化、財富雙全?因為早在南宋就義利并舉、農商互藉了,而其他地方還在小人喻利、歧視工商。這部以浙江為主的家風作品,9月上市當月就登上浙江省好書榜:
◆ 推薦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