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尋先賢足跡,論實業大道。從張謇先生創辦大生紗廠起,南通實業歷經百年,在新中國成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南通有眾多有堅實和前瞻的作為、長遠和堅定的志向、深厚與真切的情懷的優秀實業家,也有推出與推崇實業思想家最好的環境與氛圍。2019年以來,蘇商會鮮明地提出了“從實業家到實業思想家”的進階之路,就是致力于挖掘本土企業家自己的實業思想和商業哲學,在新老交替、薪火相傳中推動實業永續經營。近日,蘇商會南通秘書處官微通商薈特推出“實業思想家”欄目,旨在呼應新時代的產業大變局,幫助實業家思想系統化,以“技術立業”和“思想立人”相結合,構建屬于通商自己的實業思想和經營哲學。
本期推出:南通四建集團董事長耿裕華在第二屆長三角科技智庫大會上的講話
11月22日,第二屆長三角科技智庫大會在南通大學舉行。江蘇省建筑行業協會會長、南通四建集團董事長耿裕華出席會議,并圍繞建筑產業創新發展主題作報告。
以下是講話內容:
當前形勢下,要讓科技賦能企業管理,助推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智能建造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從規劃、功能設計到施工過程都要智能化,施工過程中的施工材料、施工工藝、施工技術、機械設備、施工環境等各方面要相互匹配。今后社會的發展,需要的是具身智能機器人,從而能與環境互動和匹配,有效、高效地解決問題。
一個優秀的企業領導要統管全局,具有系統思維,具備數據孿生的能力。如通過分析項目的安全,進而對項目的質量、項目施工效率、項目利潤等全要素進行分析,達到“動一發而知全身”。
建設數字中國,首先要實現數字城市。實現數字城市,就要全面實現城市規劃建設數字化與城市管理運行數字化協同發展、融合發展,才能真正意義上全面實現數字城市,進而實現數字中國。建筑行業的數字化、智能化是發展必然趨勢,建筑行業的數字化共分為3個層級:一是社會級層面(城市CIM);二是企業級層面(建設管理平臺);三是項目級層面,主要強調利用新技術提升項目管理能力。
隨著時代發展,智慧施工技術逐漸成熟,越來越多的智慧元素融于建筑領域,代替成本高、效率低的傳統人力施工方式。項目現場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整合大地測繪系統,利用先進測控設備、物聯網技術以及無線傳輸手段,確保結構精度可控,構建勞務、設備實時動態跟蹤、分析系統,實現智慧化施工、數字化建造。運用人臉識別、智慧鏡頭、智能安全帽等手段,有效提高現場管理水平。通過機器人實現建筑施工的自動化和智能化,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施工質量。通過智能識別cad圖紙,利用AI技術自動生成BIM模型,實現建筑項目的自動化工作流。通過AI+BIM技術,實現建筑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化的項目預測和風險管理,提高項目管理的精細化水平。
建筑業是集時代科技之大成者,希望建筑行業的同仁要主動擁抱大模型新時代,將大數據、大模型賦能建筑業發展,發展好新質生產力。
來源:南通四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