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帛畫?
“帛”字由“白”和“巾”組成
意為白色絲織品
帛畫
即在絲綢上作畫
題材多為 古代圣賢之像
神話故事等
它與在紙上作畫有什么區別?
為什么能歷經2000多年不腐?
張昆明,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帛畫項目市級傳承人,畢業于原沙市工藝美術學校,潛心研習帛畫三十多年,對于帛畫的一切,他如數家珍。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帛畫項目市級傳承人
張昆明
帛畫是中國傳統藝術中歷史最悠久的藝術形式,在戰國的中晚期就比較成熟了,為后世的中國畫奠定了一定的規范。它的構圖比較方正、對稱,龍鳳都是成雙成對的,而且色彩的飽和度比較濃,很絢爛的感覺。
目前全國通過科學考古發掘出的帛畫,共有二十四幅,無一不是楚漢墓中隨葬的絲織品繪畫。
張昆明自豪地說道,“只有在楚文化圈里才會產生帛畫”,楚國絲綢業較為發達,現存最早的毛筆實物,出土于同屬楚文化圈的湖南長沙左家山戰國楚墓,再加上天然的礦物質顏料,當具備了這些物質條件,帛畫就應運而生。
馬王堆一號漢墓T型帛畫 圖片來源網絡
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T型帛畫,距今已有2000多年,仍然紋樣清晰、色彩鮮艷,得以保存千年的秘訣究竟是什么?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帛畫項目市級傳承人
張昆明
礦物質顏料穩定性要比現在的化學顏料強很多,幾千年都不會變色。帛畫跟絹畫不同,絹畫經過膠礬水的處理,會隨著膠水氧化而老化變硬,帛畫則是不漿不染,由100%的頭道桑蠶絲制成,材料最小的干預,會讓它的壽命更長久。
張昆明第一次接觸帛畫是在初二,從小喜愛畫畫的他,一看到帛畫,就被這種濃烈瑰麗的藝術形式所吸引,“那種光澤度,包括色彩的飽和度,跟紙上有很大的區別,感覺蠻神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張昆明開始跟隨老師學習帛畫,每天練習五、六個小時,一學就是三年。高中畢業后,張昆明考入沙市工藝美術學校,繼續研習帛畫。
經過多年積累,蛟龍、火鳳、羽人、虎座、金烏、玉兔等各種題材,張昆明都能信手拈來,而且,他不斷實踐創新帛畫的技法,發掘新的輔助材料,讓內容和形式有更豐富的表達。
現在,張昆明畫的帛畫分為兩類:一種是延續傳統風格,顏色厚重,看上去具有滄桑感;還有一種以現代審美來表現,色彩鮮艷、構圖簡潔,“我還把楚國的漆木器貼金技藝運用到帛畫上面,有金銀點綴,它顯得更靚麗。”
在張昆明的努力下,2017年,帛畫獲批成為荊州市級非遺項目,2019年,張昆明成為市級非遺項目帛畫代表性傳承人,2021年,帛畫成為省級非遺項目。
今年,帛畫走進荊州經開區第一中學,成為了孩子們每周最期待的課程。
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帛畫項目市級傳承人
張昆明
我們是一個學年制,每個星期大概兩節課,來普及一些帛畫的基本知識,包括它的技法、文化,經過系統的學習,他們能對這個項目有比較深刻的了解,掌握基本技能。
荊州經開區第一中學五三班學生王熊伊
我之前從來沒有看到過這種在白色絲綢上面畫的畫,當時一看到我覺得它非常的厲害,非常的好看。
荊州經開區第一中學五三班學生田晨樂
我非常的喜歡,這是中國的非遺,學好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我現在正在努力,我想要畫出一幅屬于自己的帛畫。
“通過非遺進學校、進社區等活動,是可以激發一些人的興趣,認知度和了解度確實是提高了。”張昆明感慨道。
接下來的時間多創作帛畫作品,這是張昆明對自己的要求,同時,他還有一個愿望,那就是把帛畫技藝更好地,更長遠地發展下去。
《好人開講》
播出時間
時間
頻道
首播
每周三
20:00
荊州廣播電視臺
新聞綜合頻道
重播
每周四
12:45
荊州廣播電視臺
新聞綜合頻道
重播
每周五
20:35
荊州廣播電視臺
壟上頻道
記者:匡月晴、吳斌
編輯:匡月晴 / 責編:唐杰 /編審:桂質剛
出品:荊州市融媒體中心
更多內容,關注虎座鳥視頻號
往期 · 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