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上高得房率的新房越來越多,但卻也有一幫前兩年買房的業主臨近交樓之際,發現自己房子的實得套內面積反而大幅“縮水”!
他們不但以高房價換來了低配交付,還遭遇了電梯廳公攤面積變“入戶玄關”套內面積的偷梁換柱……
最近,粉絲朋友發來求助,講述了他們的魔幻購房、收樓經歷。
01得房率有多少 體感很真實
11月30日,位于樓市頂流板塊琶洲東區的樓盤——招商保利海珠天珺,首批單位交付。
原本是業主們新家收樓的大喜日子,但現場卻上演了199名業主遞交聯名信拒絕收樓、要求解除合同的反轉一幕。
海珠天珺2022年中首次開盤,戶型為面積137-262㎡的三至四房,開盤最高均價10萬元/㎡。換句話說,整個項目都是套均總價一兩千萬的豪宅。
樓盤業主粉絲朋友親述,他們買房時正值琶洲樓市最炙手可熱之時。樓盤賣樓時只有異地展廳,對于項目的介紹了解,更多的也是停留在PPT上。直至今年9月30日,才有了部分樣板房的開放日。
眼看交樓日子臨近,越來越多“盼樓心切”的業主,也開始前往項目現場探樓。
不過,不看不要緊,一探就發現問題多多。不少業主發現樓盤公區無論是綠化、外立面,還是無邊泳池這些硬件配套,都與當初宣傳的相去甚遠。
△業主供圖
同時,樓盤室內現場情況也是令人失望。千萬豪宅的交付主打一個極簡風,墻面是大白墻、廚衛是減配的品牌、房門為“紙皮門”質量差等等。
△業主供圖
除了這些,很多業主都覺得140-200多㎡的大平層,怎么不如預期寬敞?甚至有人覺得,新房的得房率還不如自己目前正在居住的120㎡舊房。
有時候不能不相信直覺,業主聘請專業機構測繪后,發現單位的實測套內面積確實要比購房合同中預測的要少了不少。
02涉及金額以數億計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隨著套內實用面積無端被“偷走”的事件不斷發酵,業主也向市自規局申請公開小區規劃報建和房產測繪等資料,并申請了重新測繪。
直到圖紙數據資料公開后,終于真相大白。
我隨機抽取了測繪材料中的一頁,可以看到,同樣是13層的01單位,6月11日出具的測繪結果,單位總面積為139.0840㎡,其中套內面積105.1110㎡,分攤面積33.9730㎡,實用率75.5738%。
△《房屋建筑面積測繪成果報告書》2024年6月11日
而11月18日,重新測繪后的結果則是:單位總面積為142.2912㎡,其中套內面積100.4885㎡,分攤面積41.8027㎡,實用率70.6217%。
△《房屋建筑面積測繪成果報告書》2024年11月18日
這里最大的不同就在套內和分攤面積上,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出入?
業主們真金白銀,花了近10萬元/㎡買入的房子,最終得到的實用面積為什么單個戶型會相差了近5個㎡?
經過測繪圖紙等對比,業主們發現,問題就出在電梯廳處。由于樓盤基本上都是專梯專戶的設計,因此在初次測繪登記時,電梯廳居然被當作獨立使用的“入戶玄關”,計入了套內面積。
有一定購房經驗的買家都會知道,在目前新產品卷出天際的樓市,專梯專戶基本上就是豪宅的標配,甚至突破100%實用率也已經不再是難事。
因此,專梯設計獲得額外的使用空間只能算是其中的一項附加值,但類似將電梯廳納入套內面積的,卻真是第一次見。
最終主管部門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先后有兩份文件均支持了業主訴求,電梯廳不應納入套內面積的計算。
同時,在目前現行的廣州商品房購房合同示范文本中,均有對“面積差異處理方式”做出規定條款。
即,當套內建筑面積誤差比絕對值超出3%時,買受人有權解除合同。(套內建筑面積誤差比=|實測套內建筑面積-預測套內建筑面積|÷預測套內面積×100%)
如上述列舉的13層01單位,按照公式計算后,套內面積的誤差已經達到了約4.4%,滿足了可以申請退房的條件。
并且,對比兩次測繪數據可以發現,樓盤的總建筑面積基本一致,但套內面積則從73063.0642㎡減少為71070.1353㎡;公攤面積從19329.6237㎡增加到21322.5451㎡。
實測套內面積的縮小,意味著業主買房時花了更多的錢,也影響了單位的居住舒適度。
如果按套內面積均價11.5萬元/㎡計算的話,多出的套內面積近2000㎡,金額超過2億元。
03 套內面積=電梯廳+消防上鎖?
業主們遞交給開發商的聯名信明確指出,樓盤將電梯間計入套內建筑面積,與宣傳內容不符,也不符合法律規定。
所謂的“獨立候梯廳”及私人住宅區域,僅通過一扇消防門進行上鎖隔離,也導致買受人實際上無法對“獨立候梯廳”享有獨立占有、支配及排他性使用的權利。
但面對業主們拒絕收樓,甚至退房的舉動,發展商卻選擇了無視,既沒有提出合理的賠償方案,也不同意退房。
更魔幻的是,為了讓電梯廳變得更像名義上的專屬空間,樓盤還硬生生給原應該是逃生通道的消防門上了鎖。
導致業主無論從里面,還是外面,都無法打開通往樓梯的消防門。這不僅不能改變實測的套內面積,還為高層住宅單位的消防帶來了不小的安全隱患。
樓盤業主們表示,不少人在買房后的一年多時間里被迫自學成為了裝修材料專家、文案專家和法務專家等等。
種種購房、收樓經歷讓他們震驚之余又心酸無奈,希望有關部門能重視其遭遇。
集體選擇拒絕收樓就是一種抗議,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維護業主的合法權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