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革命的發展歷史上,江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省份,曾經中央蘇區的核心部分就是在江西。
“首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紅都”瑞金、“紅色省會”葛源、“長征出發地”于都...還有興國、吉安、永新等將軍縣。這些紅色痕跡,都可看出當年江西革命氣息的濃郁。
不過說到將軍,就有一個很奇怪的問題。新中國的開國將帥,江西籍占比超過了五分之一,是人數最多的省份,但為什么沒有走出一個元帥或大將呢?
走出開國將帥最多的前六個省,分別為:江西(327名)、湖北(232名)、湖南(202名)、安徽(130名)、河南(109名)、四川(98名)。
這正好對應了紅軍三大主力創建發展的區域。中央紅軍主要在江西、湖南;紅二方面軍主要在湖南、湖北;紅四方面軍主要在湖北、河南、安徽、四川。
江西在數量上可謂一騎絕塵,不過,從元帥一直到少將都有的,僅湖北、湖南、四川三省。
湖北有一位元帥(林總)和兩位大將(徐海東、王樹聲);湖南有三位元帥(彭老總、賀老總、羅帥)和六位大將(粟裕、黃克誠、陳賡、譚政、蕭勁光、許光達);四川有四位元帥(朱老總、劉帥、陳老總、聶帥)和一位大將(羅瑞卿)。
江西最高就是上將,且只有陳奇涵、肖華、賴傳珠三人,跟隔壁湖南的19位比起來,相差巨大。
明明江西有著最多的開國將軍,超出第二名湖北近百人,如此大的基數,為何在高級別的軍銜上,卻沒有取得相應的高比例呢?總的來說,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革命啟蒙時間較晚。晚清以來,許多有志之士開始思考救國自強之道,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興中會、同盟會等組織,展開了轟轟烈烈的愛國運動。
其中有一批人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漸信仰馬克思主義,成了我黨的元勛人物,像四川的朱德、吳玉章;湖南的林伯渠;湖北的董必武等等。
他們能走共產主義的道路,能說明兩點:一是當地思想比較寬松,有一定的革命氛圍;二是他們會反過來影響家鄉的人,帶更多群眾鬧革命。這方面,江西就沒有著名的代表人物。
元帥也好,大將也好,肯定是參加革命越早就越有機會,江西起點沒那么高,真正蓬勃發展,還是朱毛率紅4軍開辟根據地以后。
所以,并非革命源頭的江西,雖然在后來的確特別重要,但起點相對低,就很難占據高位。
二是沒有爆發重要的本土武裝起義。奠定人民軍隊建軍基礎的,是大革命失敗后爆發的歷次起義,像1927年的三大起義和黃麻起義;
1928年的湘南起義、桑植起義、平江起義;1929年的百色起義等。這里面,跟江西的關系都不大。或許有人會說,打響武裝反抗第一槍的地方不就是在南昌嗎?
是倒是,但說實話這次起義跟江西本土勢力沒多大關系。參與起義的主力部隊是北伐軍里的11軍和20軍,麾下很少江西人。
而且在起義的第三天,部隊就撤出南昌往潮汕方向轉移,并沒有在附近建立根據地,也就無法將革命的成果在江西擴散。
起義最重要的往往不是起義本身,而在于后續是否能轉化成革命力量。
27年到30年,我黨領導的武裝起義何止前面說的那八場,包括在南昌之前都還有過瀘順起義,為何別的起義沒能被大多數人記住呢?
主要原因就是起義失敗了就沒后續了,難以稱得上建軍中的關鍵一步。八大起義則不同,他們一直都有傳承。
秋收起義余部抵達井岡山、開辟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后來一直都是中央主力;
廣州起義余部逐漸趕往東江地區,參與海陸豐根據地的開辟與建設,后來一部分轉移至中央蘇區,一部分留在當地繼續隱蔽戰斗,解放戰爭時期的東江縱隊,最早就能追溯到廣州起義。
另外,廣州起義余部里還一個非常特殊的人——徐向前,他咋愛海陸豐戰斗失利后,奉上海臨時中央命令調往鄂豫皖,另外闖出一番新天地,成新中國的元帥;
黃麻起義余部開辟鄂豫皖蘇區,這是紅四方面軍源頭;南昌余部去往湘南,配合當地武裝再度起義,之后也上了井岡山,成中央紅軍的起源之一;
桑植起義開辟了湘鄂西根據地,是紅二方面軍紅二軍團的源頭;平江起義開辟了湘贛蘇區,是中央紅軍紅三軍團的源頭;百色起義開辟了右江革命根據地,是紅七軍的源頭,后來也并入中央紅軍。
逐個看下來就很直觀,別的起義要么是本土武裝直接發動,要么有本土武裝參與,然后就在當地或本省建立根據地。這樣就有本土代表人物,革命果實也能在本土消化吸收。
可南昌起義不是這樣,作戰的部隊基本非江西人,首腦人物非江西人,后來也沒留在江西發展,直到1929年朱毛紅四軍挺進贛南迎來新面貌。
這個時間節點參加革命的,想成為元帥和大將,就有些困難了。
三是江西的干部普遍在中基層。這是沒有出現開國元帥、大將的原因,也是前面所述兩點造成的結果。
江西的三位開國上將,陳奇涵1919年就已從軍,后來還在孫中山領導的廣東革命政府任職過,資歷非常老;賴傳珠是跟著朱老總一起參加了湘南起義;蕭華是少共代表,被當成典型和年輕一代培養的。
中將就很多,有38位,人數僅次于湖南。少將那就更多了,有286位,是全國之最。
按照55年授銜標準,可反推出他們在紅軍時期大多是營、團級干部;抗戰時期大多是團、旅級干部;解放戰爭大多是師、軍級干部。
這正好能跟蘇區的開辟時間相對應,他們在1929年左右參加紅軍,通過數年作戰升至營、團級,解放戰爭后期正常發展是師級,表現出色的成軍級。時間線如此,那也只能按實際情況定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