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還剩不足一個月,全年數(shù)據(jù)出爐估計等到2025年1月份。但2024年市場基調已經非常確定。守住基本盤的前提下, 官子階段 (圍棋術語,一局棋的最后階段局部爭奪)無法擾動大局。
惶恐不安是一種普遍的情緒,無論民營還是國有,企業(yè)們都在喊“狼來了”, 多位老總驚呼:“80%的企業(yè)要被淘汰”、“未來只剩下5家企業(yè)”。言論沒錯,市場自由競爭的結果,總是趨于寡頭化。但如果不加時間限制,類似的預言其實意義不大。
2024年,依然是艱難的一年
至少捱過史上最激烈競爭的這一年,回頭再看,出清的品牌還是太少。按照這個速度,淘汰賽還得打上很長的一陣,世界線的走勢當然不是線性的,但很難判斷何時能有“加速掛”。
2024年,代價很大。頂著“第一大市場”、“第一大出口國”的帽子,但就是很難賺錢。主機廠不賺錢,做智駕芯片的不賺錢,做智駕系統(tǒng)集成的不賺錢,就連做充電樁的也不賺錢。那么到底誰賺到錢了呢?
供應商的緊日子,繼續(xù)持續(xù)
比亞迪作為國內新晉銷量一哥,財務表現(xiàn)強勁,Q3營收2375億元,同比增30.8%;歸母凈利潤116億元,同比增11.5%。而前三季度經營現(xiàn)金流凈額563億元,但Q3末應付賬款2375億元。賺錢速度滯后于規(guī)模擴張速度。而自由現(xiàn)金流相當緊張的結果,客觀要求自然是更嚴格的現(xiàn)金管理。這就能理解比亞迪發(fā)函要求傳感器供應商森薩塔2025降價10%。
比亞迪當期毛利率20%,而森薩塔去年毛利率達到創(chuàng)紀錄的38%。比亞迪強硬是因為有替代方案,森薩塔公開表達不滿,不知道是不是做好放棄這個客戶的準備。此事的大概率結局,就是森薩塔不但接受“超規(guī)格年降”,還將在具體產品報價額外再降一塊,這是因為其他零部件供應商或者比亞迪自己,做出來全知識產權的替代供應。無實力的憤怒毫無意義。
供應商比主機廠毛利率高是歷史常態(tài),但絕對利潤規(guī)模高于主機廠不大正常。寧德時代Q3凈利潤360億元,同比增26%,毛利率28.2%。有車企高管說過,不可能跟著比亞迪持續(xù)降價,因為沒有一家車企能與比亞迪比拼供應鏈垂直整合能力。
就是這樣一個銷量規(guī)模最大、供應鏈控制能力首屈一指、在20萬元以下產品中“擁有定價權”的車企,其利潤規(guī)模也比不上頭部供應商,且被應付款擠得有點窘迫。
比亞迪強大的垂直整合能力決定了其市場地位
而Q3同期,廣汽集團扣非歸母-15.3億元,同比跌216%;長安扣非歸母51.2億元,同比降75%;東風凈利潤-1.8億元;上汽扣非歸母0.3億元,同比下滑99%。
主機廠都過成這樣了,如果不要求上游讓利,“鏈主”就白當了。在市場擠壓OEM資產負債表的時候,OEM有足夠的理由將壓力向上傳導。上游面對“分潤”要求,第一反應不會是放棄這個客戶,而是努力自己降本。因此我們看到2024年博世、采埃孚、舍弗勒、大陸,裁員裁得哀鴻遍野。
這一趨勢將毫無疑問地延續(xù)到2025年,并將供應商的毛利率也拉下來。寧德時代是例外,它手握大量長協(xié)單。供應商面對OEM是否有“議價權”,實際上取決于技術。博世一直將ESP套件賣2000元,某主機廠做出來了,博世馬上自己殺價到800元。而規(guī)模生產成本,技術含量更高,否則歐洲電池獨苗NorthVolt就不會倒下。
按照這一標準,激光雷達供應商、芯片設計和工具鏈、傳感器、智能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都在接下來的日子里很難與主機廠博弈中占據(jù)優(yōu)勢。當然,華為是其中的例外。
簡而言之,頭部供應商的地位來自于技術護城河。整車市場角度的技術同質化,絲毫沒有干擾到這一點。
2025年,頭部供應商尚能獨善其身,而大多數(shù)供應商必須和OEM一起過緊日子,直到整車的競爭烈度掉下來。但很多品牌夢想的“寡頭俱樂部”體制,肯定不會發(fā)生在2025年。
外資品牌的去留,是偽命題
競爭不再殘酷的前提,是新能源與燃油車的勢力格局穩(wěn)定下來,競爭者充分出清。兩個條件同時具備,才有可能。
大眾集團CEO奧博穆日前對德媒表示,“中國電動汽車市場的價格競爭如此激烈,幾乎是災難性的,對于外國電動汽車制造商來說,我們面臨著巨大的困難。”他同時強調“目前電動汽車的價格競爭不會永遠持續(xù)下去。我們預計,一旦異常價格競爭階段過去,大眾汽車將能夠恢復其作為中國國內市場外資企業(yè)中主導的地位。”
作為CEO,他不能唱衰自家企業(yè),必須要給出好的預期。但是,他暗示了兩點:其一、大眾無法恢復以往的地位,只能寄望于在外資企業(yè)中位居前排;其二、中國市場,將呈現(xiàn)中國品牌主導的局面。
中國市場是大眾汽車無法失去的陣地
兩者其實都近乎為現(xiàn)實。這已經是跨國企業(yè)能在中國爭取的、相對不錯的生態(tài)位。
扛不住價格戰(zhàn)的跨國企業(yè)有兩個選擇,要么停掉產能,回歸輕資產,即實際上的撤離;要么干脆地撤離,連大貿也不要了。至于裁剪產能等收縮戰(zhàn)略,只是過渡狀態(tài)。一旦進入死亡螺旋,很難改出。
跨國企業(yè)要不要留在中國,這是個偽命題。因為如果能選的話,都應該留下,哪怕不賺錢。因為一旦離開,就喪失了對新能源前沿市場敏感和跟進的能力。從這一角度,除了超豪“七姐妹”,所謂的輕資產運營,基本上是哄騙董事會的話術。就地組織生產,利用本地供應鏈,都打不過中國品牌,憑什么就能認為走進口大貿渠道,扛著關稅和消費稅,反而能打過。比如三菱、FCA(Stellantis的一部分),都說要輕資產,但進口數(shù)據(jù)慘不忍睹。
不過,眼下出現(xiàn)了“第三道路”。已經撤出中國的雷諾(理論上還剩下),目前正在上海以全資子公司“安倍”的名義招兵買馬,重組在華研發(fā)能力。只是脫離供應鏈單獨在中國做研發(fā),還沒有成功例子。
所有的跨國企業(yè),都要好好想想,如何存續(xù)中國業(yè)務。
擴張還是收縮,取決于攤子
如何才能留在2025年及以后的牌桌上,很多企業(yè)提出過“銷量門檻”、“市占率門檻”、“ 海外運營門檻”、“財務門檻”(專為新勢力設置)、“供應鏈門檻”,但都可以歸結為“工程門檻”。簡單地說, 即達到供應鏈和生產組織都能形成足夠的規(guī)模效應,攤薄運營成本。新勢力就有能力,從“面向投資者”管理轉向“面向市場”管理,即向成熟企業(yè)過渡。當然,有些“新勢力”一上來組織度就比較成熟,比如小米汽車。
對于新勢力來說,重要的是建立起足以賦能的產品體系。
11月份的銷量成績挺好看,零跑上了4萬,小鵬上了3萬,深藍上了3.6萬,小米上了2萬。這些取得突破的品牌,除了小米是順勢操作,其余都在價格體系上調整到位,不管是以新車系、副品牌的名義,還是官降、優(yōu)惠……他們都抵達了市場期待的價位。
越近年底銷量搶占越是激烈
這套操作只須兩步走:智駕為首的技術向下普惠,打穿15元級價格線;生產組織和供應鏈跟上訂單擴張節(jié)奏。兩者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回事,即壓降研產成本,做低價產品也能保毛利率。
小鵬一直萬把輛徘徊不溫不火,現(xiàn)在取得銷量突破,大部分應歸功于Mona系列和P7+的成功。所謂的“鷹眼視覺”,就是依靠純視覺替代激光雷達,降低了BOM成本。便宜、供應可靠、方便大規(guī)模生產,這就是典型的工程化思路。以前那么多SKU,大部分時間都在亂打。
蔚來也有類似的思路,但并不典型。原因是樂道同時意在擺脫400V的換電架構,這樣造成的尷尬是“青春版蔚來”比原版電氣架構更先進。
以前新勢力共同的毛病,就是訂單拿了但生產跟不上,眼睜睜看著訂單跑路。原因大多是小門小戶、以銷定產,導致產能事實上萎縮(與設計產能相去甚遠)。訂單快速膨脹后,削減的產能來不及回歸。表面上是產能爬坡太慢,背后是采購和生產組織不夠、成本太高的先天性問題。
和新勢力需要大膽謀求擴張相比,傳統(tǒng)車企需要做的是收縮。原因是攤子鋪的太大,內部競爭過度,以至于削弱了整體競爭力。有的打出旗號,諸如吉利“臺州宣言”、廣汽“番禺行動”。多數(shù)沒起名字,但做了收縮的實務,比如上汽、長安、東風、長城等。
操作上沒什么可說的,旗下彼此賽道重復、定位相近的品牌,需要大刀闊斧去蕪存菁,關停并轉。連帶著很多管理崗位消失,這個得罪人的活,需要具備威望的領導者來干,需要整個組織體系革命,當然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許多當年建立、收購的子品牌,市場邏輯不清晰,運營方向彼此傾軋,現(xiàn)在都吃到了苦頭。內部資源掙得厲害,外部又沒本事單獨開疆拓土,內戰(zhàn)內行、外戰(zhàn)外行。歷史已證,“削藩”越晚,付出的代價越大。現(xiàn)在運營資源不夠分,確實不是最好的時機,卻是現(xiàn)在及將來最好的時機。
雖然2025年不會出現(xiàn)競爭終局,但在2023確認、2024加速的馬太效應,到2025年將成為市場的主導趨勢。頭部名單業(yè)內都有數(shù)。經營走弱的企業(yè)中,新勢力更脆弱。一旦傳出資金鏈出問題,哪怕問題沒那么大,也會被聞聲而來的供應商擠兌。解決就業(yè)、帶動上游能力更強的合資和民企,即便資金有問題,也會在地方政府和銀團的力保下維持下去。這樣的“預期管理”下,更加劇了新勢力的脆弱性。
2025年,我們大概率能看到新勢力的突然終結,卻很難看到某些跨國和民企的久治不愈。
注:圖片部分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非主流”布局,吉利再賭甲醇全球性潛在危機,日系請注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