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完善區域一體化發展機制,構建跨行政區合作發展新機制,深化東中西部產業協作。作為長江經濟帶上的兩顆璀璨明珠,同時也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樞紐城市,上海與成都,各自在推動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國家戰略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上海作為國際大都市,擁有雄厚的科技創新能力以及高度開放的國際市場環境;而成都則以其先進的制造業基礎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西部地區的重要經濟增長極,當前正是促進兩地產業經濟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的有利時機。
今天(12月2日),由成都市廣播電視臺和成都市總工會聯合主辦的《天府工匠》大型技能挑戰融媒體節目第三季,走進上海市青浦區,在數字創新生態園區“青翼谷”擺下擂臺,進行《天府工匠》第三季第十場外場錄制。
滬蓉工匠攜手挑戰 長三角數字創新生態園見證匠心
上海作為我國的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航運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擁有高度發達的經濟體系。它不僅是中國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全球舉足輕重的中心城市。上海的經濟總量在中國城市中位居前列,其產業結構廣泛,涵蓋了金融、貿易、航運、制造等多個關鍵領域。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的青浦區,坐落于上海市西南部,地處太湖流域下游、黃浦江上游,是江浙滬三地的重要交匯地帶,素有“上海之源”的美譽。近年來,青浦區積極促進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及高新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其GDP增速在上海市各區域中表現突出。今天,《天府工匠》的競技舞臺設在了青浦區的青翼谷。青翼谷是一個集數字創新生態于一體的園區,由三座10層高的建筑圍合而成,內部呈現出獨特的山谷形態,并被豐富的植被所覆蓋。園區內精心打造了沐光森林、碧波瀾庭等景觀,努力實現人、建筑、自然與工作的和諧共生,致力于發展成為長三角乃至全國智慧照明領域一流的產業功能平臺和科創資源高度集聚的“硅谷”。
上海工匠精神的傳承歷史悠久,其淵源可追溯至近代工業發展的初期。自1843年上海開埠以來,上海的工匠們便以其卓越的手藝和嚴謹的工作態度,在機械制造、紡織、造船等諸多領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隨著時代的演進,上海工匠精神得以持續傳承與發展,并逐漸演化成獨具特色的海派工匠文化。今天,來自成都的四名工匠將與四名上海工匠攜手,兩兩合作,展開精彩絕倫的挑戰。
技藝與創意齊飛雙城“技”各顯神通
在合作的主題下,來自滬蓉兩地的工匠們,以兩兩合作的創新方式,共赴一場高難度的技藝挑戰,寓意著滬蓉兩地優勢互補、攜手并進的美好愿景。其中,上海青翼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工程師、上海工匠、上海市首席技師王輝,與來自成都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七一九工廠增材制造工程師、全國技術能手、四川工匠、成都工匠郭子平強強聯手,帶來了一場名為《蓉燈初“上”》的震撼挑戰。他們將合作完成一件融合兩地特色的作品,郭子平需要用各種建材搭建一個近5米高的東方明珠電視塔,而王輝則要用燈光材料制作一只大熊貓登上電視塔的場景,同時還要為此場景設計燈光照明方案,讓整個作品呈現出燈火輝煌的絢麗效果。該挑戰,不僅是一場技藝的較量,更見證了滬蓉兩地工匠們在合作中共創輝煌,也寓意著兩地未來在更多領域的攜手共進與繁榮發展。
上海國際計算機圖形圖像學會主席、上海市技師協會數字創意專委會主任、“上海工匠”葉維中,攜手四川巨精匠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成都工匠學院研發轉化中心領辦工匠、“成都工匠”雍發權帶來的挑戰名為《“趕”蟹有你》。在挑戰中,雍發權需在限定時間內,用牽引繩操控數控銑床制成的大閘蟹,在模擬的水底世界尋找金幣,同時保持手部穩定,確保彈珠不掉落。每拾一枚金幣,葉維中即可解鎖一個游戲操作設備,最終完成從數字雕刻、模型拓撲、材質繪制、動畫以及游戲藍圖交互各個環節,并將其植入虛擬水底世界,生成一個游戲關卡。當主持人操作完成游戲任務,才算挑戰成功。此挑戰不僅考驗了工匠們在精密操作與創意設計上的高超技藝,更通過團隊合作,展現了雙方在面對復雜任務時的默契。
上海美特幕墻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長三角大工匠”“上海工匠”朱齊飛與四川航天有色金屬焊接組組長、“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四川航天貢獻獎”“四川工匠”“成都工匠”羅龍飛,聯袂呈現了一場名為《如“鋁”薄冰》的極限挑戰。挑戰現場,朱齊飛需要在鋁合金幕墻的基礎上將其進行延長加固,設計構建一座足以讓小型轎車安全通行的橋梁。設計完成后,羅龍飛則需要將材料一一焊接成型。只有當小轎車平穩駛過橋梁,且焊縫穩固時,這場挑戰才宣告成功。
上海浙申家具有限公司技術總指導、“上海工匠”蔣曉東和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副主任兼技術總監、四川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四川工匠”“成都工匠”魯萌,共同迎接了《時間“補”手》這一創意挑戰。挑戰以模擬文物發掘為背景,一張受損圖紙在混雜的紙堆中被“發現”。在限定時間內,魯萌需從紛亂的紙張中挑選并拼接出完整圖紙,同時對其進行修復。而蔣曉東則需依靠圖紙指引,在一系列含有迷惑元素的木質組件中,蒙眼僅憑手感精準挑選所需部件,并將其復原為圖紙所示的形狀。這些挑戰,不僅是對雙城工匠技藝的極致考驗,更是滬蓉兩地文化與技藝的一次精彩碰撞。
新賽道、新引擎、新動能 《天府工匠》第三季外場錄制收官
一直以來,《天府工匠》大型技能挑戰融媒體節目以宣傳尊重勞動、崇尚技能創新創造的鮮明文化特質為己任,營造“勞動最光榮、奮斗最幸?!钡臅r代新風尚。節目立足成都、聯動全省、覆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采用“大型季播綜藝節目+系列工匠短視頻”的內容生產方式,以“優秀工匠”即“匠人”為內在核心,以“技能挑戰”為外在形態,采用“大型綜藝演播室+大型外場實景巡回錄制”相結合的模式,充分植入典型城市場景和產業地標,大力展示全川包括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現代產業發展優勢和機遇。2022年《天府工匠》第一全網曝光量11.8億,2023年第二季全網曝光量超過15億,獲得了超出預期的積極反響,推動形成“工匠熱”,加快掀起了“技能潮”,同時《天府工匠》榮獲了國家廣電總局2023年“全國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典型案例”。
據了解,本季《天府工匠》十場外場錄制已順利結束,之后,節目將回到成都進行演播室內場拍攝,于今年年底全網同步推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