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李天佑曾經感慨過:我打了一輩子仗,沒被毛主席批評過,沒想到卻在這土匪上摔了跟頭。
這位四野名將之所以如此難過的,就是因為建國初期在廣西剿匪一事上沒能很好地完成任務,使得主席致電訓斥:“廣西是全國剿匪成績最差的一個省,領導方法存在嚴重的缺點!”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起義過來的另一位四野名將陳明仁,雖然參加革命的時間晚,但陳明仁廣西剿匪的表現(xiàn)卻頗為亮眼,得到中南軍區(qū)乃至中央的多次嘉獎,堪稱他本人及21兵團的翻身仗。
明明是底蘊很雄厚的老革命,為何卻不及“后來者”呢?關于這個問題,可以從李天佑、陳明仁應對匪亂的不同做法中找到答案。
廣西這個省份,從民國時期開始就比較特殊,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對蔣介石國民政府一直聽調不聽宣,擁有很強的獨立性。
李、白將廣西當成自己的老巢,費了很大心思經營,有一定的群眾基礎。白崇禧在撤離廣西前,又特意安排部隊化整為零打游擊,復雜的地形和特殊的民情,都給解放軍帶來了很大麻煩。
而中央最開始讓張云逸、李天佑、莫文驊等本土人士“桂人治桂”,無意間又給事情增加了幾分難度。
中央想的是熟悉風土人情的廣西籍干部,有助于加快局勢穩(wěn)定的速度。但他們都有強烈的鄉(xiāng)土觀念,執(zhí)行了比較溫和的剿匪政策,導致“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當時李天佑等人柔和到了什么程度呢?有一個政策就體現(xiàn)得很直觀——每個縣都只殺一名土匪頭子,其余匪眾教育后就釋放。
他們本意是好的,希望土匪們能夠迷途知返痛改前非,于國于民都是好事。但其中一部分人早就決定一條路走到黑,根本不會有任何感恩之情,因此放走不久又復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鐘祖培,此人是桂系老將,奉白崇禧之命在廣西恭城發(fā)動暴亂,聚集三千多人攻打縣城、搶掠公糧,殺害新中國軍政工作人員164名。
叛匪人數(shù)不多,很快被平定下來,但李天佑抓住鐘祖培后,只是進行了一番教育,在得到其從此安分守己的承諾后就放掉了。
然而鐘祖培出去沒多久又聚眾鬧事,這才被判處死刑。還有匪首伍達歐,足足被俘了十次。此類首惡都不誅,其余土匪的待遇可想而知。本來就反動,還沒有威懾力,廣西的局勢因而遲遲無法穩(wěn)定。
1950年7月,廣西明面上的匪亂總算被平息,此時朝鮮半島的戰(zhàn)火愈演愈烈,第四野戰(zhàn)軍主力就陸續(xù)抽調北上,只留下45軍繼續(xù)執(zhí)行剿匪任務。
可惜在懷柔政策下,那些土匪只是暫時隱匿,見大量野戰(zhàn)部隊離開后,其又死灰復燃。一時間多個縣市接連發(fā)難,趨于失控狀態(tài)。
如此形勢,調守備軍在短時間內難以奏效,唯有倚靠野戰(zhàn)部隊。此時能以最快速度增援的就是正在湖南整訓的21兵團,軍情如火,只能調動該部了。
一開始大家都不太看好21兵團,畢竟其是在1949年8月起義,改變陣營后還沒有經歷實戰(zhàn),難道表現(xiàn)還能比四野的老部隊好?
而接到命令的陳明仁卻很激動,他知道,證明自己的時刻到了。
在軍事方面,陳明仁也是有自傲資本的,東征惠州,他有先登之功;抗擊日寇,他率部攻克回龍山,確保滇西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解放戰(zhàn)爭,他在四平讓林總無功而返...
正面作戰(zhàn)他都無懼,何況這小小的土匪。陳明仁憑借已有的情報,立即做出針對性部署,麾下52軍聯(lián)合柳州、平樂、梧州、宜山等地的地方部隊,在大小瑤山地區(qū)展開剿匪行動。
53軍則開赴百色地區(qū),對桂西一帶的土匪進行打擊。另外,原先被批“剿匪不力”的45軍,在得到最新指示后也在桂南重拳出擊。三個軍齊心協(xié)力,誓要盡快撲滅匪禍。
1951年1月15日,參與剿匪的作戰(zhàn)部隊基本完成了對目標匪巢的合圍,陳明仁親率的52軍在最開始還是遭遇了麻煩。
自古以來,大小瑤山地區(qū)就因地勢險要、溶洞眾多而匪患猖獗,廣西基本解放后,頑固的散兵游勇通通匯聚于此。到陳明仁率部來剿時,土匪武裝已多達3.8萬人。
白崇禧為了讓他們效力,還一路封官許愿,劃為8個軍、13個師、2個縱隊、7個支隊等等,各種官職中將、少將都有。
陳明仁率主力進攻時,這些土匪就借助地形逃竄隱藏,等解放軍撤下去,他們又出來作亂。即便陳明仁身經百戰(zhàn),一時間也沒什么好辦法,難道真的全部燒光不成?
在他苦惱之際,5萬多名原先受壓榨的翻身農民自發(fā)組織起來,他們高喊著“打倒惡霸,消滅土匪,討還血債”的口號,為52軍帶路。
土匪依仗的無非是熟悉地形,這些農民都是本地人,哪里能藏人、藏物資都門兒清,他們開進深山進行拉網式搜索,匪眾無所遁形。這就是人民戰(zhàn)爭的力量啊!
在這樣的獨特攻勢下,僅僅過了十來天就有8000多名土匪被俘。另外在群眾的奔走呼吁下,還有上萬名土匪下山投降。剩下的那些死硬分子知道當?shù)仉y以生存,便準備找機會逃亡越南。
不過百姓早早就自發(fā)建立封鎖線,無論他們往那邊走,都會被偵察到,最終在40多次戰(zhàn)斗后。這些土匪全軍覆沒,大小瑤山的匪亂平定。
1951年3月,陳明仁將戰(zhàn)況致電中央,共消滅土匪38037名,繳獲火炮16門,電臺3部,長短槍37500支,輕重機槍170挺。隨后陳明仁馬不停蹄率部趕往桂北四十八?。
此處有72個大型溶洞、48處天險,同樣易守難攻、地形險要,盤踞著2.9萬土匪。
最喪心病狂的是,這些土匪為了避免出現(xiàn)大小瑤山地區(qū)的情況,大肆殺戮周邊的百姓,美其名曰“堅壁清野”。
其中一名匪首廖世祥5天內劫掠7個村莊,殺害眾多無辜村民,甚至還沖擊了區(qū)公所。
為了恐嚇百姓不與解放軍合作,他們每進攻一個地方,就把房屋通通燒光,一些跟解放軍交好的百姓還會被他們分尸示眾。
土匪以為這種殘忍手段會讓人產生畏懼,殊不知反而激起更多人的怒火、將一些猶豫不決的兩面派都推遠了。
往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附近百姓新成立農會,很快拉起上萬民兵,沿途設立檢查站,如發(fā)現(xiàn)匪情就向解放軍報告,主力進山圍剿時他們也積極配合,很快就把土匪打得崩潰。
匪首向天雷、廖世祥、范廣鑒、曾祥斌等人經公審后處決。
最后就是桂西,此處情況比較復雜,西靠云南,北鄰貴州,屬于三省交界處,古代往往是“三不管”地區(qū)。
桂西的土匪能得到云、貴土匪的支援,而那兩省是由二野剿匪部隊負責,所以想清除桂西土匪,除了要克服地形等因素外,還要跟二野協(xié)調好。
陳明仁畢竟是起義過來的,二野一開始就跟21兵團沒什么默契,有些事情也不太配合。上級見狀,將隸屬于二野的剿匪部隊及有關各軍分區(qū)的地方武裝,通通交由陳明仁來指揮。
獲得如此信任與權力后,陳明仁非常感動,于1951年4月15日正式打響桂西剿匪戰(zhàn)斗。
他動用53軍的兩個師大舉進攻山地,因為有民眾配合,敵無法阻擋。本來陳明仁想一舉將土匪消滅在桂西,但土匪狡猾,還是有上千人逃到了云南的廣南縣和貴州的安龍縣。
如果是以往,陳明仁說不定就只能將情報告知二野,然后停止追擊腳步。但此刻他是總負責,就讓53軍繼續(xù)追剿,二野的部隊也在對面堵。最終在南盤江畔將匪“西南第七集團軍”最后的數(shù)百人殲滅。
陳明仁憑借剿匪立下的功,為自己、為21兵團打了個翻身仗。而他也通過剿匪戰(zhàn)斗明白了解放軍能打敗國民黨軍的重要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