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你來啦,我是瑾辰,謝謝你來看我~~??
亞里士多德曾說:
“人是社會性動物。”
在紛繁復雜的人際關系中,智慧與愚昧往往在一念之間。
愚蠢之人,常于人際關系中頻繁做這三件事,不僅傷了和氣,更失了人心。
01.
習慣性反駁
在《魯豫有約》的訪談節目中,主持人魯豫有時會在嘉賓給出的回答不符合她的預期時,不自覺地回應:“真的嗎?我不信!”
這樣的反應常常讓嘉賓感到不自在,甚至一時語塞。魯豫本人在一次脫口秀中也自嘲了這一習慣。
當她剛開始在鳳凰衛視主持《鳳凰早班車》時,工作非常繁忙,她擔心身體的狀況,于是,在一次體檢中,醫生對她說:“你看起來很健康,工作應該不太累吧。”
魯豫立刻反駁:“我每天工作超過十個小時呢!”
醫生隨即以同樣的語氣回應:“真的嗎?我不信!”
這讓魯豫感到有些尷尬,并在后來的節目中調侃道:“這位醫生的回應方式真是讓人難以接受。”
魯豫的這種反應,其實是心理學中所說的“習慣性反駁”現象的一個例子。
擁有這種心理傾向的人,無論別人提出什么觀點,他們第一反應就是否定,似乎總想與他人對立,難以接受外界的不同觀點。
在爭論中,他們追求的不是真理,而是言語上的勝利,一旦在口頭上占上風,就會感到自豪。
托馬斯·杰斐遜說:
“反駁別人,并不能提升自己。”
習慣性地反駁別人并不能增加我們的價值,相反,可能降低我們的信譽。
02.
以自我為中心
由萊昂納多主演的《華爾街之狼》是一部喜劇犯罪電影。
它里面講述了喬丹·貝爾福特的故事,喬丹是一名華爾街股票經紀人,但為了個人利益,利用低價股票來欺騙投資者,從而獲得巨額利潤。
隨著財富的增長,喬丹過著極度奢侈的生活,包括豪華游艇,私人飛機和無盡的派對,但他的生活完全出于個人的欲望,并不考慮對家庭的傷害。
在婚內,他多次出軌,甚至在妻子懷孕期間也是如此。
后來他的欺詐行為被揭發,被判入獄,在獄中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并在出獄后成為一名勵志演說家,教導他人如何避免走上他曾經的道路。
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他們傾向于從自己的視角看待世界,很難理解或關心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他們通常難以感受到他人的情緒,對他人的痛苦或快樂缺乏共鳴,在人際交往中,他們的行為可能使他人感到不舒服或被忽視。
佛陀說:
“自我中心是所有痛苦的根源。”
很多痛苦都是來自于人的“自我”觀念而產生的,人執著于“自我”,執著于我的所有,因此,凡是不利于我的所有,那就是痛苦。
03.
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別人
電影《血觀音》,其中由惠英紅飾演的棠夫人,她就是一個喜歡把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家族成員的角色。
棠夫人為了給家族謀利益,通過各種手段控制孫女棠真的生活,包括她的婚姻,社交和情感,使棠真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甚至在棠真遭遇性侵之后,仍然要求她為了家族的利益保持沉默。
在棠夫人的長期壓制之下,棠真從一個純真的少女逐漸變得冷漠和勢利,最終成為棠夫人權力的游戲的一部分。
像棠夫人這類人往往有強烈的控制欲,希望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發展,不愿意接受不確定性或他人的不同意見。
鬼谷子有一句忠告,不要把別人不情愿的事強加給別人。
《殺死一只知更鳥》中說到:
“你永遠不會真正了解一個人,直到你站在他的鞋子里,走過他走過的路。”
要真正理解一個人,我們必須超越自己的視角和經驗,設身處地地考慮他人的處境和感受。
我們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于人,代替他人的成長。更別妄想用自己的經驗,去糾正別人的錯誤。
04.
德國哲學家康德說:
“請接受任何一個獨立靈魂的存在,哪怕有些你并不認可,但也盡可能試著去理解。”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應專注于自己的道路,不必強迫他人跟隨我們的腳步。
認可個體之間的差異是一種高尚的品德,而能夠接納并尊重這些差異則是一種超凡的境界。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應尊重這份獨特性。
點個【在看】,愿你做人有度,做事有尺,在人際中保持自己的底線,也能尊重別人的選擇。
-THE E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