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粉絲留言求助,說自己為孩子幾乎付出了所有,想把孩子培養的很優秀,但結果發現,孩子變得特別自私。
這位媽媽分享了一些孩子生活中的事情,感覺自己養出了一個【白眼狼】。
飯桌上有他喜歡吃的雞腿,他霸占一整盤,家里人都不讓吃。
爸爸硬夾了一個吃,他直接把整盤雞腿都倒到垃圾桶里。
嘴里還說著:“搶我的吃的,倒垃圾桶里都不讓你們吃?!?/p>
當時自己就很震驚,孩子怎么變成這樣了。
還有孩子老師也跟自己反映,孩子在學校不跟同學互幫互助。
他可以借別人的東西,但自己的東西從來不借給別人。
在家也從來不做家務,吃飯不等人,只顧著自己吃的。
有次自己生病臥床休息,請孩子倒杯水都遭到了拒絕,說別傳染她了。
這位媽媽特別傷心:“從小就對他那么好,幾乎是要什么給什么,沒想到現在變成這樣,以后長大了還不知道怎么樣?!?/p>
為人父母,起初都是想把孩子教育好,不一定要功成名就,但至少孝順懂事。
但有些父母忙碌大半輩子,最后得到的只有孩子不斷的“吸血”和“索取”。
不得不說,并不是所有父母都會教育孩子,都會正確表達對孩子的愛。
即使再心疼孩子,這3個方面建議不要過多幫助孩子,不然小心養成白眼狼。
一、 事事替孩子包辦
很多家庭幾個人帶一個孩子,孩子放個屁都有人捧場點贊。
從穿衣、刷牙,到出門玩耍,事事有人做,孩子張嘴就行,有時候甚至不用張嘴。
家里人全方位包辦,事無巨細。
這樣只給孩子愛,但不教孩子規矩,過度溺愛的家庭,特別容易教出自私自利的孩子。
因為孩子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習慣動口去指使別人。
能力和想法高度不匹配,孩子只會索取,不懂得付出。
生活中常見的一個現象就是,如果你一直對一個人好,時間長了,對方可能就習慣了。
如果你某次不對他好了,反而他覺得是你有問題,不會念著你的好,反而開始怨你。
教育孩子也是這樣,孩子長期被寵溺,當父母老了,或者不能再像以前付出財力、物力、人力。
孩子可能就會抱怨:“父母不夠好?!?/p>
二、 對孩子無條件順從
盧梭在《愛彌兒》中寫過:“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會讓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對他百依百順就好了?!?br/>
如果說事事都替孩子做了,那孩子不用思考,不用動手。
那么對孩子百依百順,則是會讓人性的惡發揮到極致。
李玫瑾教授說:“6歲之前是給孩子立規矩的關鍵期?!?br/>
在和孩子談規矩的年齡,千萬不要過度追求自由。
面對孩子不合理的需求,父母一定要堅決拒絕,并積極引導。
而不是讓孩子自由成長,只要他開心就好。
我們需要教會孩子一些規矩和禮儀,孩子才會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替孩子解決問題
如果說事事包辦抹殺了孩子動手的能力;
對孩子無條件順從則是讓孩子不分對錯,毫無同理心;
替孩子解決問題則是連孩子思考都被阻止。
父母著急替孩子解決問題,是在模糊孩子的責任感。
當一個人只有權力,但沒有責任和義務時,想想就覺得很可怕。
孩子覺得自己學習是在替父母學;
遇到問題就推卸責任或逃避,因為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想要孩子愛人,就要培養孩子愛人的能力。
什么都替孩子做了,孩子感受到困難,同樣也收獲不到成就。
不想孩子未來變成“白眼狼”,就一定切記,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孩子想做的事情嘗試做。
父母陪伴同行,適當給予幫助就行,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會更懂父母艱辛,更有韌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