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學生家長們,你們有沒有遇到過家里初中娃沉迷手機的糟心事呀?現在這科技發展得跟坐火箭似的,手機都成了人們生活里的“貼身小跟班”,對初中學生來說,手機那吸引力就像磁鐵吸鐵一樣,根本抗拒不了。但你知道嗎,過度沉迷手機對他們學習和身心健康那影響可老多了。那咱心理咨詢師該咋開導這些沉迷手機的初中學生呢?
先來說說傾聽與理解。發現娃沉迷手機時,可別一上來就開批,跟點了火藥桶似的。先找個輕松的時候,像和朋友嘮嗑一樣和他們聊聊。比如說晚飯后出去散散步,問問他們最近在手機上玩啥、看啥。耐心聽他們講喜歡的游戲、視頻或者社交軟件。讓他們覺得你是真關心他們生活,不是來興師問罪的。舉個例子哈,如果孩子喜歡玩某款游戲,你就說:“我聽說你玩的這游戲老有意思了,給我講講哪兒好玩唄?”這么整,就能走進他們的小世界,理解他們從手機里得到的快樂。只有娃感覺到被理解了,才愿意和你掏心窩子,后面溝通也能順順當當的。
接著是分析利弊。等和孩子聊得熱火朝天了,就和他們一起掰扯掰扯沉迷手機的好處和壞處。好處嘛,手機確實能讓他們快速學到知識、放松心情,還能和朋友保持聯系。就好比學習上碰到難題,手機上的學習軟件能幫大忙;課余時間玩會兒小游戲,還能給學習壓力“放放假”。但也得讓他們清楚壞處。過度沉迷手機會讓學習成績像坐滑梯一樣下滑,因為注意力全被手機勾走了,根本沒法專心看課本。長時間盯著手機屏幕,眼睛就像蒙了一層霧,視力直線下降,身體也跟著遭殃,像頸椎疼、睡不好覺啥的都來了。可以講點具體案例,讓他們更直觀地感受這些危害。
然后是制定規則。等孩子知道沉迷手機的危害后,就和他們一起定個合理的手機使用規則。規則得具體、明確,能照做才行。比如說,周一到周五每天只能玩1個小時手機,還得是做完作業之后;周末可以多玩1個小時,但時間得安排好。同時,要和孩子商量好違反規則咋罰、遵守規則咋獎勵。要是孩子違反了規則,就扣他們下次玩手機的時間;要是遵守得好,就給點小獎勵,像帶他們看場電影、買本喜歡的書啥的。這樣既能讓孩子有點約束感,又能激勵他們自覺遵守規則。
還有豐富生活。好多孩子沉迷手機是因為課余生活太無聊了。所以得幫他們把生活整得豐富多彩的,讓他們有更多好玩的事兒干。可以鼓勵他們參加興趣小組,像繪畫班、音樂班、體育俱樂部啥的。這樣既能培養興趣愛好,還能交一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可以周末或者假期帶孩子去戶外溜達溜達,像爬山、露營、參觀博物館啥的。讓他們和大自然來個親密接觸,感受不同的文化和風景。等孩子生活變得有滋有味的,對手機的依賴自然就少了。
最后是樹立榜樣。孩子可喜歡學家長的樣兒了。要是家長自己整天手機不離手,還讓孩子少玩,這不是瞎扯嘛,一點說服力都沒有。所以家長得以身作則,少玩點手機。比如說在家的時候,少刷手機視頻、少玩游戲,多和孩子一起干些有意義的事兒,像一起看書、下棋啥的。家長的榜樣作用可大了,孩子看到家長能合理用手機,他們也會跟著學,自覺控制玩手機的時間。
其實啊,開導初中學生沉迷手機這事兒,得有耐心、理解和智慧。通過傾聽他們心聲、分析利弊、制定規則、豐富生活和樹立榜樣這些辦法,能幫他們正確用手機,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地成長。各位家長,你們打算試試不?
主講人:北京知名青少年心理咨詢師郭利方,國家心理咨詢師、家庭教育指導師;主要咨詢領域為兒童與青少年、工作職業、心理成長等,特別擅長兒童青少年學習與心理問題、職業發展與人際關系問題、性格分析與應用等,解決了大量的疑難兒童青少年心理問題,為社會提供了專業的服務。解決從幼兒、小學、中學、大學、職場青年大量疑難心理個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