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跨國藥企繼續加碼中國市場,多家巨頭宣布在中國增資擴產或新建項目。12月初,賽諾菲也宣布斥資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76.6億元)在北京新建胰島素生產基地,投資額再創新高。
這也是賽諾菲進入中國42年來最大的單筆投資。新基地建成后,將主要生產胰島素生物制劑活性物質,為賽諾菲北京工廠現有胰島素制劑產品供給生物原料。
作為能夠有效降糖的激素,胰島素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藥物之一,全球市場規模一直在持續增長中,中國患者需求也在逐步釋放。而有著超過一百年糖尿病領域積淀的賽諾菲,在全球和中國胰島素市場都處于領先地位。
賽諾菲首席執行官韓保羅(Paul Hudson)表示,新的生產基地將進一步幫助賽諾菲增強供應鏈韌性,更高效地滿足不斷增長的中國糖尿病患者需求。
除了此次在胰島素生產線的巨額投資,賽諾菲旗下針對1型糖尿病的創新藥Tzield?也正在海南博鰲“先行先試”,并已獲得國家藥監局優先審評資格。這款全球首個且唯一用于延緩1型糖尿病發病的重磅新藥,有望加速引進,推動我國1型糖尿病的診療關口前移,實現臨床早篩、早診和早期干預。
中國是賽諾菲全球第二大市場,近幾年,賽諾菲進一步加快了在中國市場的前進步伐。特別是2023年一年之內,就上市了12款創新產品/適應證,提前兩年完成5年引入25款創新藥物/適應證的目標。
不難看出,賽諾菲對在中國市場長遠發展抱有堅定信心。賽諾菲大中華區總裁施旺近期表示,中國有超過 1.4 億名糖尿病患者,其他各類慢性病患者也數以億計,并且隨著老齡化程度加深,數量還在增長,這是非常龐大的健康需求,對待中國市場,一定要靜下心來,著眼于中長期,更好地服務患者。
中國胰島素市場需求仍待釋放
糖尿病是一種由胰島素絕對或相對分泌不足以及利用障礙引發的,以高血糖為標志的慢性疾病。將血糖維持在正常范圍,防止或延緩各類并發癥、防止急性代謝紊亂,是糖尿病管理的關鍵。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隨著全球糖尿病人群快速增長以及生物醫藥研發的不斷進步,糖尿病藥物也是百花齊放。尤其是GLP-1受體激動劑,這幾年風頭正盛。盡管如此,胰島素在糖尿病治療領域的核心地位并未動搖。
糖尿病分為1型、2型、妊娠糖尿病及其它,2型糖尿病占比超過90%。根據臨床指南,對于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藥聯合治 療仍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應盡早開始胰島素治療;對于1型糖尿病,則必須長期注射胰島素來維持生命。
中國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國家,國際糖尿病聯盟(IDF)發布的《世界糖尿病地圖(第10版)》顯示,中國成年糖尿病患者已達1.4億,預計到2045年,這一數字將超過1.75億。我國糖尿病發病率顯著上升的同時,患者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都處于較低水平(不到50%)。隨著國家糖尿病防治行動的開展,糖尿病規范管理水平提高,胰島素市場需求必將進一步釋放。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中國糖尿病患者往往確診較晚,在確診時胰島功能損傷程度至少已達50%,而隨著病程逐漸延長,胰島功能還會進一步受損。當胰島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降低血糖,就更加凸顯補充外源性胰島素的重要性。
此外,醫保對各類胰島素制品的覆蓋,以及集采降價,都有助于胰島素可及性的進一步提升。2021年胰島素專項集采,中選品種平均降價48%。今年4月,胰島素接續采購,中選產品又降價3.8%。據國家醫保局公布的數字,集采前,全國公立醫療機構胰島素年用量約2.5億支;集采后,中選胰島素22個月用量達6.5億支,平均年用量約3.5億支。
接續采購報量中,胰島素總量增長約14%,可見在GLP-1的強力沖擊下,胰島素市場需求仍然穩固。“當前中國的基礎胰島素份額大約是30%,而在西方成熟市場這一比例在70%左右,說明在中國還有很大的空間。”施旺說。
完善本土胰島素供應鏈,確保產品穩定可及
目前,賽諾菲在中國銷售的胰島素產品主要包括兩款基礎胰島素和一款基礎胰島素/GLP-1RA復方制劑甘精胰島素利司那肽(賽益寧?)。
其中,20年前引進中國的甘精胰島素U100(來得時?),也是全球首個長效胰島素類似物,改變了當時糖尿病患者一天多針的治療現狀。2020年,新一代超長效基礎胰島素類似物甘精胰島素U300(來優時?)也進入中國。在2021年胰島素專項集采中,這兩款產品同時進入A類名單。今年4月,胰島素接續采購開標,來優時?連續A類中標。
基礎胰島素/GLP-1RA復方制劑是糖尿病治療領域的新興力量,不僅從血糖控制方面可以兼顧空腹和餐后血糖,還可以達到體重的平衡。目前全球市場上只有兩款產品,甘精胰島素利司那肽正是其中之一。2023年,該產品完成在中國獲批、上市到進入醫保的三級跳,以一針“雙效”破局中國患者特有的空腹餐后血糖“雙高”難題。
中國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中,約70%選擇預混胰島素,在使用預混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超50%的患者血糖仍不能達標。今年6月公布的SoliD研究(磐石研究)結果顯示,在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效果不佳的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甘精胰島素利司那肽相比對照組(德谷門冬),在空腹血糖降幅相當的情況下三餐后血糖進一步下降25%,低血糖事件發生率降低29%,體重相對獲益1.5kg。
精心打造適合中國糖尿病患者的治療方案的同時,賽諾菲近年來也在不斷增加胰島素本土生產的投入,以確保產品(特別是集采產品)供應的穩定性,提升產品可及性。
賽諾菲中國生產基地
1995年落成的北京生產基地,是賽諾菲在中國的三大生產基地之一,經過30年發展,已成為賽諾菲亞太地區最大的注射劑生產基地。2020年至2023年,賽諾菲對該基地連續投資7億元,擴建胰島素新制劑生產線,已實現甘精胰島素的本土化生產和復方制劑的本土分包。
再斥巨資新建胰島素生產基地,進一步擴大了賽諾菲在中國的產能。這也是跨國藥企首次在國內布局生物制劑原料藥生產,在胰島素制劑原料主要依賴進口的中國市場,此舉可以大大增強賽諾菲本土供應鏈條的穩定性,為滿足更多患者的用藥需求提供保障。
而在供應自家工廠之外,賽諾菲顯然也希望通過生產供應布局的拓展,加強與中國本土產業鏈上下游的合作,從而更加深度融入中國醫藥產業。
持續創新,推動糖尿病治療步入免疫時代
除了繼續增加對傳統產品線的投入,賽諾菲還在嘗試突破邊界,在免疫療法領域挖掘糖尿病治療的新方案,針對1型糖尿病的Tzield?(替利珠單抗注射液(擬))便是其代表性產品。
1型糖尿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因胰島β細胞受免疫系統攻擊,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甚至“匱乏”。替利珠單抗正是通過干預免疫系統,減少自身胰島β細胞受到的攻擊,從而減緩胰島功能的下降趨勢。研究數據顯示,持續14天使用該藥,延緩3期1型糖尿病發病近3年。
從聚焦日常血糖管理的對癥維持治療,到從病因入手,延緩發病甚至在未來實現根治,這稱得上是糖尿病乃至慢病領域一個劃時代的跨越。
縱觀當前全球生物醫藥研發,免疫療法無疑是最熱門的賽道。比如重磅藥物修美樂、K藥和賽諾菲旗下的達必妥,已經給腫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療帶來了革命性變化。如今,較少受到關注的1型糖尿病也開始步入免疫治療的新時代,未來還有多少可能,不妨拭目以待。
據了解,賽諾菲未來還將布局更多的糖尿病管線,在更好地滿足中國患者不斷增長的胰島素需求的同時,也聚焦仍未被充分滿足的多元化治療需求,持續創新升級“中國方案”。
這的確是一個著眼長遠的戰略舉措,在施旺看來,經濟發展有周期,行業投資也有周期性,中國醫藥市場可能在短期內存在起伏,但放眼未來,潛力仍然可觀。“在周期比較低的時期,反而是去堅定投入的最好時間。”用施旺的話說,賽諾菲今天對中國市場的堅定投入,就是要確保“未來40年我們能夠在這里面繼續參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