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袍羅漢 千年首創
——記著名畫家方傳軍的羅漢圖
文/周晶
羅漢,乃阿羅漢的簡稱,梵名(Arhat)。自唐代中期起,玄奘法師譯《法住記》后,其中便有對“羅漢”的闡釋,稱其能斷盡一切煩惱,達涅槃之境,超脫生死輪回,修行圓滿且具引眾生向善之德,為堪受人天供養的圣者。佛祖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阿難等所修即為“阿羅漢”果位。因羅漢修行貼近大眾,故而深受大眾喜愛,“羅漢信仰”漸于社會流行。唐末,眾多畫家著手繪制羅漢圖,像盧楞伽繪有多尊羅漢圖,僧貫休繪過十六羅漢圖。至宋元時期,北宋李公麟有白描五百羅漢圖,另有趙孟頫所繪《紅衣羅漢圖》尤為著名。明代陳洪綬首創高古游絲描的羅漢圖,頗具古意,清代揚州八怪中的金農、羅聘也都有造型奇特的羅漢作品。當代畫家范揚擅畫紅衣羅漢圖,使其成為自身極具特色之作。千年來,羅漢圖多以白描和紅衣為主,而當代著名畫家方傳軍借畫僧貫休被蜀王授紫袍之典故為突破口,開創了千年未有的紫袍羅漢圖。此舉打破千年以來羅漢圖創作固有圖式,承古而出新,對中國畫傳承與發展意義非凡。細觀其紫袍羅漢,特色有三:
其一為以形寫神。作為佛教題材人物畫,有別于傳統歷史畫、風俗畫與肖像畫,需體現特定氣質與精神內涵,畢竟羅漢是修行之人。方傳軍畢業于中央美院,早期素描造型準確且生動。其繪制羅漢圖時,參考后周佛造像“瘦削樣”,與山東青州出土佛造像特征相近。唐代禪宗文化盛行,修行者倡導“一日不做,一日不食”,即出家人除日常早晚功課和禪修外,還需參與社會勞動,這使僧人身體能量消耗增加,且提倡“過午不食”,過了中午十二點除白開水外不食他物。依此修行,日積月累,修行者必然面目削瘦但精神抖擻,而方傳軍巧妙地捕捉到這一精髓,將這種獨特的精神氣質不著痕跡地融入每一尊羅漢之中,使其畫作散發出一種靜謐而深邃的力量,“精神矍鑠”一詞恰如其分地契合方傳軍的造像風格。
其二為墨淡意雅。在歷代羅漢圖中,貫休以造型奇異聞名,趙孟頫憑“紅衣羅漢”的色艷而奪目,陳洪綬借高古游絲描排線讓造像更具裝飾性,金農的羅漢圖愛題長款,富有文人畫韻味。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以自然淡遠為審美根基,中國畫向來以墨淡意雅為高格調、高品位之象征。方傳軍的紫袍羅漢圖常以小寫意筆觸細致描繪羅漢形象,配景卻極簡略,多以大寫意筆法勾勒樹木、山石與河流,一張一弛,形成了疏密有致、濃淡墨韻的對比,相較《紅衣羅漢圖》少了煙火氣,畫面清新自然,禪意氤氳,更具禪宗修行之氣息。
其三為意境生動。明代畫家龔賢提出創作山水畫應有“筆法、墨氣、丘壑、氣韻”,與謝赫“六法”相較,其中“丘壑”點明山水畫與人物畫創作的最大差異,此“丘壑”亦可理解為“境界”。清初畫僧石濤晚年所提“畫出人間無有之境”,此“境”與“丘壑”類同。方傳軍深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法,羅漢形象不應高高在上,而是身邊的一位修行者。故而,方傳軍喜歡把羅漢隱于山水間,或獨自修行,或傳道授業,甚至與虎獸相伴。恰似唐末畫僧貫休詩文《題宿禪師院》所云“身閑心亦然,如此已多年”,羅漢修行心境與自然、生活環境相呼應,方能知行合一,畫面意境鮮活,令人感悟。
紫袍為高僧之服,象征人間修行至高境界,亦是祥瑞之兆。方傳軍繪制紫袍羅漢,意在弘揚佛法,勸誡蕓蕓眾生勤勉修行、善待萬物,如此皆會心有所屬,達成所愿。從創作層面看,方傳軍筆下的紫袍羅漢,亦展現其內心省思,于物欲橫流之世放下功名利祿,持續凈化心靈,塑造真如自在、發人深省的羅漢之境。因此,方傳軍的紫袍羅漢值得藝術界點贊與關注。
養慈堂周晶
2024年11月15日晚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一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二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三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四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五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六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七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八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九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十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十一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十二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十三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十四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十五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十六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十七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十八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十九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二十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二十一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二十二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二十三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二十四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二十五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二十六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二十七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二十八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二十九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三十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三十一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三十二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三十三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三十四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三十五
◎方傳軍 紫袍羅漢圖之三十六
藝術家簡介:
方傳軍,號尚谿,范揚先生入室弟子,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獲學士學位。現為中國現代水墨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國畫創作班導師助教,榮寶齋合作畫家、榮寶齋畫院簽約畫家、北京石齊藝術研究會畫家、北京鑒藏書畫院院長、十竹齋畫院簽約畫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