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南方的細雨似乎永無止盡,伴隨著泥濘的路,數萬新兵背著沉重的裝備,走向了中越邊境。
他們中的很多人入伍才2月,連槍的扳機都還沒摸熟??蓱馉幍奶柦且淮?,有的新兵慌亂到拿樹當遮擋,結果敵人的子彈毫不留情地擊穿了這道“屏障”……
小伙子剛剛穿上軍裝沒多久,一場打下來,就永遠回不了自己的家了!
戰場上的新兵們:一場悲劇的開場
戰場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最無情的老師。1979年在廣西某邊境,幾千人的部隊正在向前推進,其中大多數士兵才剛剛剃了頭,手心里攥著的步槍比他們的臉還熟悉。
剛剛下過雨,濕噠噠的紅土黏在腳下像是給鞋底涂了一層漿糊。但即便如此,也每人有心思去關注它,因為這是戰場,隨時都可能有子彈從暗處射過來。
戰士們的精神高度緊繃,警惕地關注著周圍的情況,林木中一只小動物跑過去都會讓大家忍不住握緊槍。他們所要面對的,是經歷幾十年戰爭的越軍老兵。
果不其然,沒走多遠戰斗就打響了。隱藏在碉堡中的敵人從山頭上向下掃射,火力猛烈,一個新兵一看這情形下意識地就近躲到了一棵大樹后面,他以為這課粗壯的樹能幫人抵擋住對面的子彈。
可他哪知道,在強大的火力面前,樹是充當不了掩體的,看看旁邊有經驗的老兵就知道了,大樹這么多卻沒一個人往它們后面躲。
隨著一聲槍聲,重物倒地的聲音傳到四周,他的戰友們立刻就知道這是中槍了。這樣的場景,在那幾天的戰斗中反復上演,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射擊的新兵不在少數。
但這不能怪那些新兵們,因為他們大多都是1978年年底才響應號召參軍的。兩個月的時間,對不少年輕人來說連幾個數學公式可能都琢磨不透,何況是打仗呢!
他們匆忙上陣,沒有足夠的訓練更沒有過實戰,戰場上在異常緊張的情況下反應不過來是能夠理解的。只是令人心痛,為此所要付出的代價是傷病甚至生命。
那么,為什么非要在戰前臨時擴兵呢?
簡編師的由來和擴兵
這就不得不提軍隊當時的制度了:簡編師。顧名思義,簡就是精簡的意思,編則是編制,總結在一起就是編制縮減的師級單位。
上世紀70年代,我軍進行了一次比較大的改革,此次采用了簡編師的制度,最具標志性的特點就是把陸軍的師分成了甲和乙兩種。
他們的區別主要是看人員的數量,如果這個師是滿員的,那不用問它一定是甲種;反過來,它要是只有額定數量的一半,大概五六千人的樣子,百分之百是乙種師。
這么做的初衷是節約資源,平時不滿員開支也就少,戰時再緊急擴充。因為當時的經濟情況不是很好,養一支人數龐大的軍隊是個挺大的負擔。
且不提裝備等軟硬件,單看數量就知道乙種師的戰斗力肯定要弱很多。何況乙種師不僅手里的裝備是“老破小”,就連日常訓練都不夠,有的還要承擔地方建設的任務,可想而知戰斗力在什么樣的水平。
在面對突然爆發的戰爭時,弊端立馬顯現出來:擴充兵員的速度比打雞血還快,1979年一爆發,乙種師的兵力瞬間從5000多人擴充到一萬多人。
好家伙,這么一來,五成以上都是“新兵蛋子”,事實上新兵的比例可能不止于50%。征兵時間是在1978年年底,滿打滿算也才兩三個月,能把槍摸透了都是腦子比較靈活的,更別提比較復雜的戰術問題了。
你以為只有乙種師有大量新兵嗎?非也,甲種也有不少。因為這是真的要去打仗,不可能一個營一個連全都是新人,總得有有經驗的老人來起帶頭作用。
所以,甲種師被抽走了不少老兵,補充進來的都是新兵。這樣下來,幾乎每支部隊都有比例不低的新人。
其實,簡編師的問題不僅僅是新兵缺乏經驗,它還牽扯到整個后勤與戰斗配合的問題。擴編等于是臨時湊的一支隊伍,大家彼此不熟悉,毫無疑問是會影響到戰斗力的。
就像是原來小廠房突然擴建成大工廠,生產線上的工人都還在學習怎么操作,就直接給下達了一個艱巨的任務,這能不出問題嗎?
戰場上也是一樣,新兵不知道該如何與坦克、炮兵協同作戰,敵人打炮的時候坦克撤退,他還站在原地不知道該往哪跑;敵人的火力射過來了,還不知道該怎么選擇掩體……
有個戰士后來回憶,槍炮聲一響他整個人就嚇傻了??吹缴磉叺膽鹩训瓜?,他慌了手腳心里想著“這可咋辦?”結果越慌越亂,戰友們都往前沖鋒了,他卻腿軟得動不了。
更有甚者,有大喊大叫暴露我軍位置的,導致原本的偷襲計劃泡湯變成了強攻,最終雖然拿下了陣地卻傷亡慘重;有行軍途中,死活不肯繼續前進挨了軍法的……
而對面則恰好相反,戰斗經驗非常豐富,和美軍不是白打的。于是,一場場戰斗下來,新兵的傷亡數目節節攀升。
戰爭前的準備不足
其實這跟當時的歷史背景密切相關。首先,當時的大背景是整個國家剛剛從十年浩劫中走出來,還處于一個恢復的階段,在長期荒廢的情況下,武器裝備和訓練水平全都跟不上時代了。
比如槍支故障、手榴彈扔出去連點兒動靜沒有的現象不是少數,這些問題要擱可以慢慢整理修補,但打仗的時候遇到怎么辦?
1978年在決定是否出兵的時候,其實剛剛經歷了新的一輪裁軍。而和越南打仗,打的可不僅僅是越南,必須得提防它背后的蘇聯出手。
所以,在南方的大軍往中越邊境調動的同時,北方也進入了高級別的戰備:蘇軍本就在那里囤積了大量兵力,隨著中越上空戰爭的陰云不斷增強,它也在往中蘇邊境增兵。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戰時擴兵會有種種問題也不得不進行。而戰后,高層也意識到了問題,做出了針對性調整。只是這一戰,不得不付出這樣的代價,為國家安全與發展鋪路,為軍隊建設吸取經驗。
所以,當年那些敢于拿槍上戰場的年輕人,無論打得怎么樣,都是國家與民族的英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