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3月,在東野結(jié)束冬季攻勢并拿下四平之后,整個東北國軍的據(jù)點僅剩長春、沈陽以及錦州等,并且這幾個據(jù)點也陷入了東野的戰(zhàn)略包圍之中,成了幾個孤城。
這其中,形勢最為危急的莫過于長春,早在1947年,長春與沈陽的鐵路交通線就已經(jīng)被東野切斷,導(dǎo)致該城的補給完全靠空運才勉強維持,但由于東北國軍的運力有限,所以物資供給也是杯水車薪。
局勢演變到了這種程度,其實長春對于當(dāng)時的國軍來說已經(jīng)成了死守?zé)o望,但丟棄又可惜的“雞肋”,包括衛(wèi)立煌本人也是這么想的,但由于蔣介石不肯丟掉長春,因此衛(wèi)立煌只能硬著頭皮繼續(xù)經(jīng)營。
但他本人自然是不可能坐鎮(zhèn)長春的,這個時候就需要派一個信得過的大將出馬,思來想去,衛(wèi)立煌找到了鄭洞國。
之所以會找上鄭洞國,是因為不管是論資歷還是論能力,鄭洞國都比較合適。
但問題就在于,鄭洞國也不是傻子,當(dāng)時長春的情況是個人都能看出來兇多吉少,讓他去坐鎮(zhèn)長春,這不明擺著把他往火坑里推嗎?留在沈陽還有跑路的可能,要留在長春,那絕對會落入東野的手中。
所以最開始,鄭洞國說什么都不肯去,任憑衛(wèi)立煌磨破了嘴皮子,依舊說不動鄭洞國。
鬧到最后,衛(wèi)立煌沒了辦法,只得把老蔣搬了出來,讓老蔣親自給鄭洞國打電話,正是在這種強壓之下,鄭洞國不得不同意赴任長春。
估摸著鄭洞國當(dāng)時的心理,起碼有一萬句問候語。
但不管怎樣,他都得去長春,由此,鄭洞國帶著“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悲涼心情,在1948年的4月初抵達長春正式上任。
不過,至少在當(dāng)時,雖說鄭洞國心情悲涼,但對于守住長春,他還是有一定信心的。
信心的來源,有兩個方面,第一是長春城防堅固,當(dāng)初日軍占領(lǐng)長春時期,就在這里建造了諸多牢固工事,像什么地堡、戰(zhàn)壕等比比皆是,此外長春城內(nèi)的一些重要建筑同樣修建的極為堅固,而這些便是鄭洞國的信心來源。
當(dāng)然,僅靠著這些還是不行的,鄭洞國最大的倚仗,便是手里的十萬大軍。
當(dāng)時整個東北,國軍總體的兵力大約在55萬,其中,衛(wèi)立煌與廖耀湘各率一個兵團,合計兵力在30萬上下,范漢杰則率一個兵團約15萬人,而剩下的十萬人,便都在長春這里。
不過,雖說長春有十萬人,但這十萬人也不全是正規(guī)軍,其中有接近五萬為地方保安團這樣的武裝,其他五萬多的才是國軍正規(guī)部隊。
這五萬多人,分為兩個軍,即國軍60軍(軍長曾澤生)和新編第7軍(軍長李鴻)。
相比之下,新7軍的戰(zhàn)斗力要比60軍的稍微強一些,為啥呢?因為新7軍的主力部隊便是38師,熟悉近代軍史的人都知道,38師那可是當(dāng)初孫立人帶出來的部隊,曾參加過遠征,雖說之后幾經(jīng)改編,但戰(zhàn)力還是不容小覷的。
并且,38師也是中央軍,相比于以云南滇軍組成的60軍,還是38軍更值得鄭洞國信任一些。
所以,既有堅固堅固,還有值得信任的中央軍,這自然讓鄭洞國有了一定信心,并且在他上任之后,又對長春城防做了進一步的加固,自然就讓他對自己能堅守住長春這孤城有了更大的底氣。
但讓鄭洞國萬萬沒想到的是,長春的局勢居然會惡化的這么快,而引發(fā)局勢驟變的,則是源自他的一個命令。
前文講過,長春本身就處在東野的戰(zhàn)略包圍之中,因此鄭洞國上任之后,自然要做長期打算,而想做長期打算最基本也是最關(guān)鍵的一點,就是得備足糧食。
當(dāng)時的長春,尚有一定的儲備存糧,但鄭洞國認為遠遠不夠,并且因為運力受限制,做不到從沈陽大批運送糧食過來,因此,鄭洞國就開始自己想辦法。
想什么辦法呢?沒別的,指揮部隊外出搶糧,因為只有這種辦法才是“最高效最省勁”的。
19485月下旬,鄭洞國安排了兩個師(38師和60軍的暫61師)的主力部隊,自長春西門而出,沿著大房身機場一路往西劫掠糧食,且不說他有沒有搶到,單說這兩個師剛一出城,就被東野得知了消息。
本身東野正因為長春守敵固守不出,沒機會將其殲滅而苦惱呢,如今其居然主動出來了,這可是難得的好機會。
于是,東野首長迅速下達指令,要求距離長春最近的1縱、6縱星夜進發(fā),同時要求包圍長春的獨立師部隊予以配合,務(wù)必要吃掉這股露頭的敵人。
最終經(jīng)過激戰(zhàn),雖說并未達到徹底殲滅這股敵人的戰(zhàn)略目的,只消滅了大約五千人,但卻取得了另一個巨大的戰(zhàn)果。
啥戰(zhàn)果比殲滅敵人還大呢?沒別的,正是占領(lǐng)了長春對外唯一的一個機場,大房身機場。
這就意味著,鄭洞國與外界唯一空中通道沒了,更意味著長春無法再繼續(xù)獲得穩(wěn)定的物資、糧食補給了。
當(dāng)然,沒有機場國軍的飛機在之后依舊來過,但由于地面被東野占領(lǐng),導(dǎo)致國軍飛機根本不敢降低高度,飛機上的物資也只能隨便一扔就趕緊逃走,最終,物資起碼有一半都落到了東野的防區(qū)內(nèi)。
總而言之就是,隨著大房身機場的丟失,長春的糧食問題迅速凸顯,并很快演變成一個危及生存的嚴重麻煩。
據(jù)記載,到了長春被東野圍困至七八月份時,像國軍60軍的存糧已經(jīng)見底,士兵們不得不靠著酒槽、豆餅之類的充饑。
而到了九月底十月初,就連豆餅這玩意兒都沒了,另一邊新7軍的情況,也比60軍好不到哪里去。
正所謂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但由于糧食的匱乏,士兵們幾乎每天都處在饑腸轆轆之中,在這種情況下,混亂便開始發(fā)生。
不僅有因為一點糧食而大打出手的,還有干脆縱兵搶奪老百姓糧食的。
這些情況都讓鄭洞國極為苦惱,但他也沒有辦法,只能是聽之任之,就這樣,在極度的煎熬中,鄭洞國熬到了十月份,而最終的結(jié)局,并不是蔣介石派兵來解圍,而是東野成功解放了長春。
而問題就出在這里,既然當(dāng)時鄭洞國已至絕境,干嘛不拼一把呢?畢竟他手里尚有十萬大軍,真要是拼死突圍的話,至少還能帶出去一部分吧,也不至于十萬大軍都全軍覆沒了。
實際上,就當(dāng)時的情況來說,鄭洞國不是不想突圍,而是他根本就做不到。
在糧食問題日趨嚴重之后,國軍的整體士氣也隨之越來越低,悲觀絕望的情緒更是一發(fā)不可收拾,加上被東野圍的鐵桶一般,幾乎絕大多數(shù)人都能看出來兇多吉少。
因此,自然就有部分士兵開始琢磨著給自己找退路。
與此同時,東野利用這個機會,加大了心理攻勢,最終,包括新7軍和60軍以及部分保安團共計七千多人主動投誠。
這還僅僅是開始,不久之后,經(jīng)過慎重考慮以及東野方面的積極溝通,60軍軍長曾澤生最終決定,率部正式起義。
60軍起義的事情,極大的刺激了留在城內(nèi)的新7軍,致使新7軍軍心大亂,最終,在新7軍副軍長史說以及參謀長龍國鈞的領(lǐng)導(dǎo)下,新7軍大部也選擇放下武器。
據(jù)資料統(tǒng)計,不含前期投誠的七千多人,單說在曾澤生起義后,僅60軍就起義了26000余人,新7軍則有22000余人投誠,加上愿意放棄抵抗的地方武裝,共計起義、投誠人數(shù)為73400余人。
這么一來,鄭洞國手里的十萬大軍,十成里僅剩下兩成,而這兩成還不包含數(shù)次戰(zhàn)斗中損失的兵力,若是再減去損失的,那么鄭洞國手里就沒啥人了。
既然都沒啥人了,還拿什么去突圍?
退一步講,即便是沒有這么多國軍官兵起義和投誠,鄭洞國照樣也無法突圍成功,為啥呢?有兩個原因。
首先,長春當(dāng)時已成孤城,出城之后差不多方圓百里之內(nèi)都是解放區(qū),并且,城外就是東野大軍,在這種情況下,你讓鄭洞國怎么突圍?
更要命的是,當(dāng)時國軍在東北的據(jù)點,也就剩下沈陽和錦州等少數(shù)幾個,因此,鄭洞國若是突圍,距離最近的就是沈陽,但問題就在于,他真能到的了沈陽嗎?
答案不言而喻,肯定到不了,一旦他出來,那就等著被東野大軍殲滅吧。
其次,在長春城內(nèi),鄭洞國尚能依靠城防堅固死守,同時也能攏住手底下的兵,但若是出城的話,怕是就做不到了。
畢竟當(dāng)時長春國軍已經(jīng)是士氣渙散,如果出城的話,恐怕就會馬上潰散,到那個時候,鄭洞國即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攏不住一群毫無士氣的潰兵。
所以說,鄭洞國出城之日,就是潰敗之時,而這一點他十分清楚。
再者說,我們在前文也講到,鄭洞國最大的倚仗,就是新7軍的主力38師,可38師在經(jīng)歷了數(shù)場戰(zhàn)斗后,已經(jīng)損失極大,完全擔(dān)負不起出城后與東野硬碰硬的任務(wù),所以,假設(shè)鄭洞國勉強能攏的住手下不至于潰散,但依舊還是會被東野先分割再殲滅。
要想突圍成功,起碼要具備兩個基本條件,第一是自身有強有力的尖刀部隊,第二則是需要有強援接應(yīng),兩者加在一起,才有突圍成功的可能。
沒有這些,即便強如張靈甫的74師,照樣還是被困死在孟良崮,想必鄭洞國不會自信到覺得自己比張靈甫還厲害,更不會認為自己的部下比74師還能打,既然這樣,那還談啥突圍?就只有放下武器這一條路可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