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儲能年發貨量增長150%,服務項目數量增長205%,遠信儲能憑借業績的逆勢增長成為儲能行業的一股清流。
值得關注的是,公司從成立到現在的5年里幾乎完全游離于儲能產業的價格戰之外,直到23年才完成了A輪融資,后續再無融資動作。
然而,遠信每年年底的凈現金流均高于當年利潤,大部分的資金都來源于業務積累。
拒絕大規模墊資是公司持續保證正向經營現金流的關鍵。
與此同時,遠信看準了新型儲能+低空產業的藍海機遇,21億巨額投資啟動10GWh無人機固態電池及儲能裝備制造項目;在海外,將目光投向了適用于廣大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光、儲、柴”項目。
在寧德等企業下場固態電池、陽光等企業入局海外儲能、重資加持產品技術迭代的儲能行業之中,遠信儲能有能否持續交出凈賺的獨特范本?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新能源行業新進展(不建群),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
以下是正文:
01
逆勢增長的儲能清流
2019年,深圳市遠信儲能技術有限公司成立,專門從事電池儲能產品的研發、集成設計及生產。
董事長王堉在大學畢業后便加入新能源行業,從事風光電力的開發、投資、運營,在上市公司主導建立新能源發電BU,并帶領團隊較早開始了國內甚至海外儲能示范性項目的探索。
彼時西北五省棄風棄光限電率高居不下,少數地區棄風棄光率甚至達到40%以上,但該地區上網電價卻相當可觀,王堉較早嗅到了儲能行業的市場機遇。
正是棄光棄風的項目盤活利用產生的示范價值,讓“新能源+儲能”有了最初的收益來源,也將遠信帶上了儲能行業的牌桌。
2019年,遠信交付新疆光儲80MWh項目,是年單體最大的光儲項目;2020年,遠信又成功交付了西藏崗巴200MWh光儲項目,也是當年最大的光儲項目。
自此,大規模新能源配儲隨后遍地開花,儲能市場開始加速邁向商業化階段,從那之后,遠信儲能開始向大型國央企提供產品及服務。
從成立初期的不到十人,壯大為如今四五百人的團隊,遠信儲能的出貨量也直線上升。
憑借自身深厚的新能源和儲能的技術、行業經驗和資源整合能力,遠信陸續獲得了大型客戶的垂青,與國家電網旗下的南瑞集團、平高集團、長園深瑞等行業龍頭建立合作關系。
根據公司官網數據,2023年公司儲能年發貨量增長150%,至5GWh,服務客戶33家,服務項目數量達67個,增長205%。
與此同時,根據InfoLink Consulting的最新數據顯示,24年全球上半年儲能系統出貨量達90GWh,遠信儲能斬獲全球直流側儲能系統集成商Top4的佳績。
公司現已經累計為全球提供超100個項目,規模超10GWh,位列彭博BNEF全球一級儲能廠商榜單,預計2024年國內訂單出貨量不低于5GWh,海外訂單量1GWh,年收入不低于25億元。
面對著21年后,碳酸鋰價格飛漲,帶動電芯價格大幅上漲,給市場應用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遠信一方面通過技術研發提高系統效率,另一方面通過自研產線、自建產能降低成本。
公司布局有江蘇、云南生產基地,還將籌建甘肅金昌生產基地,年綜合產能達20GWh,有效滿足西北地區客戶的需要,同時,儲能系統轉化效率達到87%-90%,位列業內前列。
02
擁抱海外市場
伴隨著儲能市場的迅速升溫和規模的擴張,國內儲能市場出現了高端產能不足,低端產能無序擴張的格局。
在前端登陸資本市場受阻情況下,眾企業低價競爭甚至踩踏的發生就不可避免。
而反觀海外市場,其基礎電價大概是國內的兩到三倍,海外現貨交易市場也比較完善,儲能峰谷電價差較大,為儲能業務留下了足夠的盈利空間并緩解了前期資金投入壓力。
從22年開始,遠信開始重點布局海外市場,并已經輻射到東南亞、北美、歐洲、中東等國家,成立了新加坡遠信、美國遠信、歐洲遠信等,并在中東迪拜、非洲的科特迪瓦和肯尼亞特設辦事處。
2024年,因海外訂單增加,公司年出貨量預期略高于之前預測,預計海外市場將交付近1GWh儲能系統,公司海外與國內訂單金額占比也有望從三七分野走向平分秋色。
而面對國內儲能企業紛紛入局的海外戶儲業務,遠信相關人員表示,“2022年大火的戶儲市場,我們完全沒有去參與,因為不是我們擅長的事情。”
而就公司關注的大儲及工商業儲能而言,涉及到電網這一國家的核心戰略資源,由此業務拓展存在一定難度。
同時,遠信儲能在海外以項目開發為主,重點是不單純依靠低價賣設備,而是以項目源頭的開發來把握住生產,即用自己生產的硬件來驗證自己開發的軟件。
值得關注的是,遠信把目光投向了適用于廣大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光、儲、柴”項目。
這類項目既非純粹的大型儲能,也不同于一般的工商業儲能方案,它以光伏+儲能+柴油發電機的能源組合,可以脫離電網運行,滿足當地小、零、散而靈活的能源獨立的市場需求。
而亞非拉地區人口占比超過50%,有很廣泛的市場需求。
遠信儲能已交付了非洲乍得的光儲柴項目,該項目在光伏和柴油機組外配置6.4兆瓦時的儲能,形成離網供電體系,可大幅降低近1/3的電力成本。
然而,當前亞非拉市場的開發還不是一個非常市場化的模式,和其他成熟市場完全不同,從零開始創造的商業模式對公司全鏈條合作生態建設提出了考驗。
03
低空經濟+新型儲能的固態電池押注
24年7月14日,遠信儲能的遼寧子公司的10GWh無人機固態電池及儲能裝備制造項目成功啟動,項目總投資21億元。
該項目規劃分為三期建設:一期為10GWh儲能裝備制造基地及綠色能源項目;二期為無人機關鍵部件、固態電池制造項目;三期為4000P新能源智算中心即算力中心項目。
隨著鋰電池逐漸陷入技術瓶頸,固態電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長循環壽命的優勢必然成為鋰電池升級方向。
政策端,國家層面對固態電池的支持也在不斷加大力度。
2020年10月首次將固態電池研發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發布《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固態電池研發和標準體系研究;2024年6月工信部發助力固態電池新政策。
值得關注的是,固態電池與低空經濟撞了個滿懷。
由于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遠高于液態電池,可以有效助力提升飛行器的續航能力,眾企業紛紛投身于這一片新興藍海。
早在遠信之前,寧德時代、合源鋰創、恩力動力等多個企業關注新型儲能技術+低空經濟產業的結合。
寧德時代表示,新能源電池的應用范圍很廣闊,除了乘用車新車的滲透率,其他領域的電池應用未來仍有十倍以上空間,其研發的凝聚態電池正在進行與民用電動載人飛機項目的合作開發。
而已完成億元級Pre-A輪融資的合源鋰創,同樣在今年2月宣布其固態電池10GWh智慧工廠項目在江蘇淮安區開工建設,未來將為eVTOL、無人機、無人船、無人車、航空航天、便攜式儲能等領域客戶提供定制化固態電芯及PACK產品。
巨頭競爭之下,遠信的巨額押注能否實現應有的成效,在藍海領域占據先機仍有待觀瞻。
04
不大規模墊資的雙輪開發模式
從成立到現在連續5年里,遠信儲能幾乎完全游離于儲能產業的價格戰之外,拒絕大規模墊資是公司持續保證正向經營現金流的關鍵。
作為一家始創于2019年的儲能企業,遠信儲能創立之初,所有的資金投入均來自于股東,在2023年年中才完成了A輪融資,而后也再沒出現融資動作。
在沒有依賴外部融資的情況下,從2019年成立至今,每年年底的凈現金流均高于當年凈利潤。所有的擴張、研發投入以及海外市場開發的投入,大部分的資金都來源于業務積累的利潤。
遠信儲能聯合創始人張佳婧曾透露,“從目前的財務情況來看,遠信儲能應收賬款規模小,壞賬率為0。”
在創立遠信儲能之前,張佳婧曾任職于杜邦新能源事業部和申港證券投行部,負責海外新能源市場及渠道開發,這些經歷也建立了她敏銳的資本視角。
在張佳婧的視角下,過早過多的融資或受限于投資人的要求,反而會令企業的動作變形。
因此,遠信新變成了“開發+制造”雙輪驅動的策略。
在項目開發上,遠信采取兩種主要策略,一是自主研發項目,二是與下游核心客戶如央企電力公司等聯合開發。
這種合作模式使遠信儲能不僅僅局限于產品供應商的角色,而是深度參與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更好地確保項目的真實進度、質量以及資金流的閉環運。
同樣,可有效避免儲能項目開發中的“三角債”問題,進一步有效規避了項目回款難題,有效保障公司的資金流動性,為穩健運營提供了堅實保障。
要知道,儲能行業在近兩年的無序繁榮后,前端資本市場的收緊,使得依賴融資驅動-IPO退出這一經營模式的企業騎虎難下,行業內產品同質化和內卷加劇。
遠信的不大規模墊資方法論或給儲能行業提供了發展新思路。
然而,在儲能行業的重資入場之下,遠信的獨立式發展又能否抵抗住巨資之下的產品迭代與復制,穩住訂單呢?
05
尾聲
在如今儲能行業,市場需求不及預期、價格競爭激烈、應收賬款偏高時有發生。
2024年,在儲能行業這片競爭激烈的戰場上,20萬家儲能企業或有半數將面臨出局。
遠信儲能又能否憑借其經營理念穩立潮頭,向儲能行業交出一份獨特的商業范本?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ristodemus0403,深入交流更多新能源行業新進展(不建群),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
- NEBR -
喜歡就獎勵一個“”和“在看”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