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詩俗了人。千百年來,踏雪尋梅,無論是達(dá)官貴人,還是一介寒士,都是一件風(fēng)流雅事,欣賞著凌雪盛開的梅花,即興賦詩一首,便可稱得上大雅了。
呂本中,字居仁,號紫微,世稱東萊先生,今安徽壽縣人,兩宋交接之際的南渡詩人、詞人、道學(xué)家,江西詩派的重要成員,曾戲作《江西詩社宗派圖》,使“江西詩派”得以定名。
呂本中算是世家子弟,其祖上出過兩任宰相,其父是東萊郡侯呂好問,也是一位名士,他官至中書舍人,后來,因為頂撞了奸臣權(quán)相秦檜,而被罷官,享年六十二歲。
呂本中早年過著詩酒風(fēng)流的生活,詩作頗豐,他效法陳師道、黃庭堅,詩風(fēng)輕松流美,清芙可愛。他的詞作數(shù)量雖少,但題材多樣,且整體風(fēng)格清雅明麗,流動自然。
那年冬天,呂本中獨自踏雪尋梅,看著漫天雪花和凌寒盛開的梅花,不由得回想起昔日與心上人一起踏雪尋梅的情景,心中泛起思念之情。于是,寫下一首《踏莎行·雪似梅花》,詞作原文如下: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fēng)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探梅時節(jié)。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這首詞的大意是:
雪花像梅花一樣潔白,梅花又仿佛雪花一般晶瑩,無論是像,還是不像,兩者都是奇妙絕倫的,一樣的絕美。
可這絕美的雪與梅,卻勾起了我的愁思,這種惱人的情味,又有誰知道呢?請您問問那南樓上的明月吧。
記得那年,也是這樣的時節(jié),我和你一起踏雪尋梅。
歲月流逝,我也年歲漸老,那些往事也成為陳年舊事,再也沒人提起。
我醒了又醉,醉了又醒,這樣的頹廢、沉淪,都是為了誰?
直到現(xiàn)在,我還在悔恨,悔恨當(dāng)初那樣輕易地離開了你。
呂本中這首《踏莎行·雪似梅花》是一首借梅懷人詞。
整首詞開篇先以“似”與“不似”寫梅與雪交相輝映的奇絕之景,梅花和雪花形似而神不同,朦朧月色之中,雪白梅潔,暗香浮動,這確實是種奇妙的境界。
接著,筆鋒一轉(zhuǎn),來了一個自問自答。看著眼前美景,本來應(yīng)該高興才對,自己卻觸景添愁,這個愁緒誰能知道呢?只有南樓的明月作證。
然后,繼續(xù)敘說愁緒的緣由,原來是那年梅花開放時節(jié),曾同心上人共賞梅花,如今,時光流逝,人也漸漸老了,那些美好往事都成了回憶。
最后,由寫景到敘事,點明全詞的情感核心,就是令自己沉溺于醉生夢死之中,一再沉淪,歷經(jīng)歲月沉淀,至今難以釋懷的離別之痛。
全詞語言清麗,委婉含蓄;詞寫別恨,情從景生;情景交融,感情真摯;層層遞進(jìn),渾然天成;意境朦朧,耐人回味。
突出特點是全詞透著朦朧美,先著力描寫雪花與梅花交相輝映的奇妙景象,設(shè)下重重迷障,層層云翳,然后驅(qū)霧排云,通過見雪興懷,睹梅生情,在探梅時節(jié),對景追憶往事,從而引出自己對當(dāng)年一同踏雪尋梅的那個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抒發(fā)了自己當(dāng)初輕易離開心上人的悔恨之情,以及如今無法排解的刻骨銘心的離愁別緒。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