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理學的集大成者朱熹曾在武夷山生活、著書、講學累計長達五十余載,使得朱子理學在這里萌芽、成熟并傳播開來。今晚20:30,由江蘇衛視與嗶哩嗶哩聯合出品的大型文化紀實探訪節目《中華書院》第三期將打卡武夷精舍,尋找這片土地上的朱子印記。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武黎嵩,江蘇衛視著名主持人李響,中國政法大學國際儒學院教授李春穎,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楊寧,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考亭書院山長、紫陽書院山長朱杰人將共赴武夷精舍論學,感受生生不息的朱子理學文化積淀。
左右更多
朱杰人詮釋處世之道:
正其義不謀其利
武夷精舍位于福建省武夷山九曲溪中段,是朱熹親手營建的一座著名書院。武夷精舍建成后,朱熹著書講學,帶動了一大批理學名家相繼來到武夷山擇地筑室,為理學的薪火相傳奠定了生生不息的基礎。
節目中,嘉賓們在武夷精舍開啟了一場有關朱子思想的漫談。朱杰人表示,讀書不應該有任何功利的思想,“把過程做正確,功利自然會來。如果過程不正確,那功利來了也是白來。”他引用董仲舒名言“正其義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謀其功”(此句被朱熹收入《白鹿洞書院揭示》)來詮釋處世之道,認為做學問也理當如此。
對此,楊寧深以為然。他認為,“利”是可見的、可衡量的,得到之后會讓人有安全感。相比之下,“義”就顯得比較虛無。“義和利看似很宏大,是一個非要二者選一的問題。它其實就是一個,你到底看中的是眼前那些具體可見的東西,還是要一個不可見,但是能夠讓你安心的東西。”楊寧說道。
李春穎談原生家庭之困
教養方式影響孩子成長
作為朱熹第二十九世裔孫,朱杰人長期致力于朱子及朱子學的研究與組織工作,他始終堅信“經典永不過時,活水奔流不息”。朱杰人表示,朱家后人從開蒙起,就要求熟讀《朱子家訓》。而這份家訓,也一直成為以朱杰人為代表的朱家后人處世、治學的準則。
順著《朱子家訓》,嘉賓們紛紛談論起原生家庭對于個體的影響。武黎嵩表示,家是一個人最初認知社會、理解社會,獲得最基本的教養的場域。李春穎則分享了自己的家庭故事。她表示,自己的媽媽其實經歷了一個不甚理想的原生家庭,“但她從這里汲取到的是,她以后要以一個更好的方式去對待她女兒。”于是,來自父母的愛,貫穿了李春穎整個成長過程。“它曾給過我們滋養,曾經是我們扎根的那塊土地,”李春穎說道。
“朱子讀書法”讀透天下書
打破“快速閱讀”的誘惑
錢穆先生在《學龠》一書中寫道:“朱子教人讀書法,其實人人盡能,真實平易,而其陳義之深美,卻可使人終身研玩不盡。”關于如何讀書,在朱熹浩如煙海的作品中所占比例甚少,但他總結的讀書方法,經過弟子和后人整理,形成了一本《朱子讀書法》。
節目中,大家也聊起了當代學習、閱讀時會面對的種種迷思,面對快速發展的社會,如何應對未來諸多的不確定性呢?嘉賓們紛紛表示碎片化的閱讀不可取,循序漸進、熟讀精思的學習,才是應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唯一法門。李春穎也認為,碎片化的閱讀是不能帶來完整的體驗的,“我們在經歷人生任何一個坎坷和波折的時候,心靈都有極大的震撼,這個震撼一定是包含成長在其中,而不只是要一個答案。”李春穎表示。
今晚20:30,鎖定江蘇衛視與嗶哩嗶哩《中華書院》,一同走進理學圣地武夷精舍,品讀傳承千年的文化精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