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哲學不提供答案,它就是讓你不斷思考,最終自己去解答自己的人生試卷,而不是去抄別人所謂的人生正確答案。
——坤鵬論
第十一卷第九章(1)
這一章是對《物理學》第三卷第一、二、三章論述的摘要,
特別是其中第三章關于潛能、現實和運動的論述。
原文:
有些事物只是實現地為事物,
如某一個本體,
有些只是潛在地為事物,
如具有某一個量,
又有些則是潛在地與實現地為事物,
如其它各范疇。
解釋:
有些事物僅僅是現實地是事物,
比如某一個實體,
有些則只是潛在地是事物,
比如某一個數量,
有些是潛在地和現實地是事物,
比如其他各個范疇。
這里,亞里士多德指出,事物存在的方式大體可分為三種:
現實的;
潛在的;
潛在的和現實的。
第三種就是指該事物正處于運動中,而這個運動就是從潛能向現實的轉化。
原文:
離開事物就沒有運動,
變化常按照實是的范疇進行,
各范疇間不相通變。
解釋:
由于在事物之外沒有運動,
所以,變化的發生只能遵循著實是的各個范疇而進行,
各個范疇之間不為相互變化。
原文:
每一范疇中一切事物之成是者,必于兩個方式中擇取其一,
例如,
于個體,其—類為“正面形式”,另一為其“闕失”;
于“質”,其一為“白”,另一為“黑”;
于“量”,其一為完整,另一為“不全”;
于空間運動,其一為“向上”,另一為“向下”,
或是一物為“輕”,另一為“重”;
這樣,有多少類實是就有多少類動變。
解釋:
每一個范疇中所有事物之所以成為是者,必定是兩種方式中選擇其一,
換言之,每一個范疇都以兩重方式中的一種依存于相應的所有事物,
比如:
對于實體,其一為“正面形式”,另一為其“缺失”;
對于性質,一為白,另一為黑,
對于數量,一為完全,另一為不完全;
對于空間運動(地點),其一為向上,另一為向下,
或是一物為輕,另一物為重;
所以,有多少類的實是就有多少類的運動。
原文:
在潛能與完全實現之間,別有一級事物,
我稱潛能的這種實現過程為動變。
由下行列事實可以見到我們所言為不誤。
解釋:
在潛能和完全實現之間,還有一級類的事物,
我將潛能的這類實現過程命名為運動。
通過下面的例子可以知道我們的所言不虛。
換言之,潛能和現實的區別存在于每一類的事物中,
而運動就是那樣的潛能的現實化。
原文:
當磚石正在被用于建筑時,亦即在建筑過程之中,
我們認為這些磚石是“可建筑物”,
這些可建筑物就正實現地為“可建筑物”。
解釋:
當磚頭正在用于建筑時,也就是說正在建筑過程中,
我們把這些磚頭當作“可建筑物”,
這些可建筑物就正在實現成為“建筑物”。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未經同意謝絕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