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要開展這場哲學對話?我們為何要堅持哲學對話?因為這一行為能讓我們體悟‘人之為人’的最高境界。而這種境界,唯有通過彼此協作才能抵達。”7月23日,班貝格大學教授 Marko Fuchs以“友誼的概念”為核心,在“中國心學與世界”中德哲學對話暨2025避暑季研修活動開幕式上分享了他的思考。
Fuchs從“對話”的本源談起。“‘對話’(dialogue)一詞源于古希臘語,字面意思是透徹地探討某事,比如一個問題、一種情境,或是更寬泛意義上的‘人存在于世界并觀察世界的方式’。 ”在他看來,“透徹地探討”意味著承認并權衡事物不同方面與不同視角,最終通過這種話語過程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或達成對世界更整體全面的認知。
他特別引用亞里士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的觀察:當我們“漂洋過海前往異國他鄉”時,會發現盡管人類文化往往存在巨大差異,但“人與人之間仍有著深厚的關聯與友愛”。亞里士多德將這種關系稱為“人類之間的友愛”,而這種友愛源于自然賦予人類的一種基本渴望 。對人類而言,這種渴望更揭示了一項核心能力,即言說與推理的能力。
“哲學對話聚焦于一種特殊的友愛,只有人類能實現的‘對智慧的愛’,這種友愛只有通過對話才能滋養。”Marko Fuchs指出,哲學對話的核心是對對話伙伴的相互尊重與接納,以理性為基礎的論點交流。而對話的目標是追尋真理,人類試圖通過智慧觸及的真理。
“期待本次會議能成為這一永無止境的探索中的重要一步。”最后,Fuchs表達了對本次活動的期待。
記者 明雪 趙相康 黃若佩 周梓顏/文
來源:貴州日報天眼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