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美元,腦海中總會浮現一個“硬通貨”的強勢形象。無論是國際貿易還是外匯儲備,它都占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然而,美元的強盛并非天然形成,而是美國通過復雜的金融操作和戰略布局精心維系的結果。甚至連美國的盟友,也在這個體系中被牢牢鉗制。近年來,“去美元化”的呼聲漸起,但現實卻是,這條路比想象中更艱難。
美聯儲降息,美股暴跌,美元卻逆勢上漲
12月19日,美聯儲宣布年內第三次降息,幅度是25個基點。按理說,降息是釋放流動性的信號,應該帶來股市上漲、美元走弱的連鎖反應。但這次卻完全翻了劇本:美股暴跌,美元指數反而飆升到108,創下新高,而人民幣等非美貨幣卻接連下跌。
這是怎么回事?問題出在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的一句話上。他在宣布降息的同時表示,2025年的降息次數可能只有兩次,而市場原本預期是四次。這種“少給承諾”的操作,直接讓市場信心崩塌。換句話說,鮑威爾一邊遞給市場一顆“降息”的糖,另一邊又扔了一顆“降息放緩”的炸彈。這種復雜的信號管理,讓美元非但沒有貶值,反而進一步升值。
這一現象其實并不罕見。美聯儲通過“預期管理”牢牢掌控市場情緒,收割全球資本。降息時,美元漲;加息時,美元還是漲。美元的強勢地位就在這些“反邏輯”中越發穩固,非美貨幣只能在夾縫中艱難求生。
歐元下滑:俄烏沖突后的“去歐元化”
如果美元的強勢是市場的“慣性選擇”,那么歐元的表現就是另一個極端。最新的SWIFT數據表明,2024年11月,美元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攀升至47.68%,創下新高。與此同時,歐元的支付份額跌至22.29%,僅僅一個月內又下降了0.6個百分點。
歐元的困境并非一日之寒。十年前,歐元的支付占比曾經接近美元,有一舉超越的勢頭。然而,自從俄烏沖突爆發后,歐元的國際地位急轉直下。能源危機、通脹壓力、制造業萎縮,這些問題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接連倒下,讓歐元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
德國作為歐元區的經濟支柱,首當其沖地感受到了沖擊。多家制造業巨頭宣布裁員,大眾汽車更是計劃關停國內的三家工廠,整個國家的制造業正迎來“至暗時刻”。經濟基本盤被消耗,歐元的競爭力自然大打折扣。
更耐人尋味的是,美國在這場“去歐元化”的進程中扮演了“推手”的角色。表面上看,美國是歐洲的盟友,但實際上,歐元在國際支付中的每一次衰退,背后都有美元的“無形之手”在操控。歐盟對美元的依賴加深,從某種意義上說,歐元正淪為美元的“半殖民貨幣”。
人民幣的崛起:“被低估”的全球貨幣
在美元和歐元之外,全球支付體系中還有其他競爭者。其中,人民幣和日元在第四大支付貨幣的排名上一直在“掰手腕”。根據SWIFT最新數據,2024年11月,人民幣的支付份額達到3.89%,再次反超日元的3.44%。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貿易規模常年位居世界第一,人民幣的國際化早已是大勢所趨。但為什么人民幣的支付占比看起來依然偏低?原因在于統計口徑的局限性。SWIFT的數據只統計通過其系統完成的交易,而中國在國際貿易中,越來越多地采用本幣結算和貨幣互換,這些交易并未被完全納入統計。
比如2023年,中俄貿易總額達到2400億美元,其中超過90%的交易是通過人民幣和盧布直接結算的。未來五年,這一數字可能突破3000億美元。此外,中國與中東、南美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越來越多地采用本幣結算,人民幣的實際國際使用率遠高于SWIFT的數據。
與此同時,中國建立的CIPS(跨境支付系統)正在快速崛起。這一系統是SWIFT的替代方案,專門服務于人民幣的跨境支付需求。隨著CIPS的推廣,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將進一步提速。
“去美元化”:一條漫長而曲折的路
雖然“去美元化”早已成為不少國家的目標,但現實是,美元的霸權根基依然牢不可破。從全球貿易結算到外匯儲備,美元的使用范圍和影響力幾乎無所不在。這不僅僅是因為美元背后有強大的美國經濟,還因為美國通過一整套國際金融體系牢牢掌控著全球貨幣流通。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并沒有削弱美元的霸權,反而讓美元在全球化中更進一步。SWIFT支付網絡、石油美元體系,這些都是美元賴以統治全球的關鍵工具。即使一些國家嘗試用本幣結算取代美元,也仍然難以撼動美元的核心地位。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去美元化”毫無進展。近年來,中俄貿易的本幣結算比例不斷攀升,人民幣等新興貨幣在國際支付中的存在感也在逐步增強。雖然這些變化目前還微不足道,但它們卻是“去美元化”進程中的重要一步。
從美聯儲的精密操作,到歐元的步步退縮,再到人民幣的潛力嶄露,全球貨幣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美元的霸權看似堅不可摧,但未來的貨幣格局或許會更加多元化。
結語
對于人民幣來說,國際化的道路還很漫長。這不僅需要經濟上的持續增長,還需要更高的金融市場開放度和國際信任度。與此同時,人民幣的競爭對手不僅是美元,還有歐元、英鎊等老牌強勢貨幣。如何在規則制定中爭取更多話語權,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
總的來說,全球貨幣的未來注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博弈。美元的霸權不是一夜建立起來的,自然也不會在短時間內被打破。但可以肯定的是,每一次微小的變化,都可能成為撬動全球貨幣格局的杠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