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霾,氣溫-2°C至11°C,空氣質量輕度污染,16名驢友隨㊣御飛龍休閒客棧群,徒步大山嶺古道。
早晨5時30分,準備好午餐和足夠的熱水,駕車到附近早餐店吃過豆漿、小籠包子,順道接上同車的驢友,驅車約1小時20分到達柿樹垟徒步起點。
當車行至導航定位點時顯示結束,可這里既不是村莊也沒有明顯的標志,不知已經到達目的地,試探著繼續往前走,車行至徒步終點小井村才意識過了起點,立即調轉車頭返回。
到了起步點,同車的驢友下車,跟另外兩輛車開至本次徒步終點小井村,停好車再坐擺渡車至徒步起點。
人員到齊,整裝出發,來來回回耽誤了點時間,高山氣溫相對低些,在此等侯的驢友忍受不住寒冷先上山了。
大山嶺古道是浙江省林業局認定的一級古道,路基比較寬的,石砌的路面平整,古道穿過竹林,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輝,給人以視角沖擊,無限美感。
隆冬季節竹園長有冬筍,土層被挖過的痕跡比較明顯。
經過一段小小上坡,翻過一座山凹便是平緩小道。腳踩在枯萎雜草和厚厚落葉鋪滿的路面上,松松軟軟,十分舒適。
大約3公里的坦途中,有一處年久失修的涼亭,破敗不堪。
古道被一條機耕路切斷,前方便是西坑村。這是一座擁有700余年滄桑的古村落,依山而建,文化底蘊深厚,民風純樸,書香滿溢。
西坑村人才濟濟,孕育了眾多秀才與貢生,村內古宅林立,尤以五對貢生桅桿腳為標志性遺存,它們靜默地訴說著往昔的輝煌。
青石桅桿墩上,徐崐等貢生之名鐫刻其上,與“五福臨門”、“三元及第”、“松鶴延年”等寓意吉祥的浮雕相映成趣,每一處細節都透露著歷史的沉淀與文化的韻味。
一幢裝修講究的住宅,客廳墻上掛有一首詩:“白云深處探西坑,古道幽幽見故人。天外有天聞一曲,孰言鄉野不如城”,經男主人點撥,感覺這詩寫得應景,寓意恰當,有濃厚的文化底蘊。女主人為人熱情,燒了好多開水,讓大家喝上熱乎乎的高山清泉。
這里不過是主人家休閑時的休憩地,平時生活在城里,空閑時來此小住,尋回短暫的寧靜和舒適。
參訪過西坑村后,出村沒有走原路,直接穿插小井林場,可惜此段山路被殘枝、枯草淹沒,走在前頭的驢友用砍刀劈草砍柴,16人的隊伍硬生生踏出條路,幸好路途不是很長,又經過好大的一片竹林,到達本次徒步終點——小井村。
本次徒步從柿樹垟開啟,經大山嶺頭、西坑、小井村全程9.17公里,耗時4小時30分鐘,累計爬升558米。
這是一條在海拔千米之上,平坦而舒適的古道,不僅是交通要道,還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展示著先民們的聰明才智,是了解當地歷史文化的絕佳途徑,不得不令人敬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