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書接中篇,和隔壁西安府子嗣艱難的秦藩相比,歷代晉王的生育能力都相當不錯,而且分布范圍又廣。到了成化年間,晉藩宗室聚居的地方有三處:太原府、平陽府(今山西臨汾)和汾州府(今山西汾陽)。
其中生活中汾州府的慶成王以及永和王后裔,由于天高皇帝遠,且和晉藩大宗血緣疏遠的關系,一向無法無天。對于這些晉藩始祖晉恭王朱棡的后裔,我們集中在下篇之中講一講他們在成化年間的故事。
晉恭王一脈
朱棡,太祖高皇帝朱元璋第三子,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為晉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之國太原,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去世,謚曰恭。
晉恭王朱棡劇照
晉恭王共七子,其中長子朱濟熺、第三子朱濟熿先后獲封晉王,也先后被廢為庶人。
- 高平王家族
朱濟燁,晉恭王次子,建文年間封為高平王,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遷居平陽府,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去世,終年二十九歲,謚曰懷簡,無嗣除國。
王妃王氏,自懷簡王薨逝后便一直生活在平陽,期間曾資助照顧流落至此的定王一家,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去世。高平國雖除國,但懷簡王的墳園卻一直沒斷香火。到了明世宗嘉靖年間,晉藩宗室甚至還為此大起爭執。
先是慶成王府鎮國將軍奇泫、陽曲王府輔國將軍奇瀚、晉府冠帶庶人表楑,以爭奪高平王府奉祀,訐奏不已。晉王新?因請特賜宸斷,以絕妄爭。—《明世宗實錄卷二百五十三》
- 晉庶人家族
朱濟熿,晉恭王第三子,原封昭德王,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改封平陽王,永樂十二年(公元1414年)進封晉王,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以“潛蓄逆謀”的罪名,被削爵廢為庶人,發鳳陽守皇陵。
鳳陽明皇陵
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鑒于朱濟熿已死,朝廷同意其子朱美塤、朱美埝等返回太原,由晉王朱鐘鉉管束。到了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憲宗不但增加了對晉庶人一家的貼補,并且允許他們與民間良家女子為婚。
癸丑,命量增晉庶人美埝、鐘釨、鐘鋡、鐘鐱日給,并賜其子十一人名,聽與良民子女為婚。初美埝等以宣德間祖父濟熿坐事謫為庶人,衣食皆給于有司。至是以謫久,家口眾多,衣食窘薄,具奏乞恩。上念親親之誼,故有是命。—《明憲宗實錄卷一百二十八》
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憲宗又命山西布政司準備銀叚等物,作為晉庶人后裔的婚嫁之費。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前聞喜王朱美塤上奏朝廷,稱自己三個女兒已經成人,但家里太窮“不能聘嫁”,憲宗又命有司“給以財禮”。
晉恭王墓位置圖
- 慶成王家族
朱濟炫,晉恭王第四子,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封為慶成王,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遷居汾州府(今山西汾陽),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去世,謚曰莊惠。
朱美埥,慶成莊惠王庶長子,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襲爵,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去世,謚曰恭僖。
朱鐘鎰,慶成恭僖王庶長子,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襲爵。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的時候,朱鐘鎰之子朱奇澗、朱奇潡,弟弟朱鐘錎“奸占樂婦,奪人財產”,遭到巡撫右僉都御史秦纮的彈劾。
汾州府城墻
秦纮,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進士,以清廉著稱。他這次彈劾郡王反被誣陷,抄家之時僅搜出敝衣數件。憲宗于是命正在太原查辦方山王一案的尚亨、張錦對此進行徹查,將朱奇澗等三人革去官職祿米,朱鐘鎰也為此被削去三分之二的歲祿。秦纮贖徒還職后,改巡撫河南。
慶成王以不能教子又隱情妄奏,革祿米三之二,仍下敕切責之。杖所收樂人送晉府幽閉,所生男女隨住,永不許請封。—《明憲宗實錄卷二百八》
慶成王殿下可能也沒想到,自己不惜誣告也要死保兒子,朱奇澗居然還會“抗拒父命”且杖死平人,因而被降為庶人,發守晉恭王墳園。晉王朱鐘鉉大感頭痛,怎么什么人都往我這丟,于是他上奏朝廷,又把朱奇澗打發回汾州,去看守慶成莊惠王的墳園。
- 寧化王家族
朱濟煥,晉恭王第五子,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封為寧化王,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去世,謚曰懿簡。
太原拱極門
朱美壤,寧化懿簡王庶長子,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襲爵。為了爭奪這個郡王爵位,懿簡王第三子鎮國將軍朱美垎,曾奏稱兄長并非父王所生之子,引發了一場巨大的風波。
老哥倆就此結下心結,此后幾十年的時間里始終磕磕絆絆,直到生命的最終時刻,還在互相傷害。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二月初六日,朱美垎又上奏朝廷,揭發兄長的罪行。朱美壤不甘示弱,連朱美垎的女婿劉江、張圭、郝驥都一起告發。
憲宗除了派刑部郎中陸泉、錦衣衛百戶潘旺前往太原進行調查,還降敕書對朱美壤、朱美垎兄弟進行了嚴厲地斥責。
爾等受有封爵,正宜安分循理,永保富貴。卻乃挾私逞忿,大肆非為,反覆訐奏,連年不已。攪擾官府,貽累下人。揆其情罪,美垎尤甚。本當依祖宗之法處置,但念宗室再加寬貸。—《明憲宗實錄卷八十八》
憲宗朱見深畫像
不知道是不是氣著了,當月二十三日,寧化王朱美壤去世,享年六十歲,謚曰僖順。宮人高氏、崔氏自縊以殉葬,追封為寧化王夫人。
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九月,寧化僖順王次子鎮國將軍朱鐘鈵進封寧化王。
- 永和王家族
朱濟烺,晉恭王第六子,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封為永和王,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遷居汾州府(今山西汾陽),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去世,謚曰昭定。
朱美塢,永和昭定王嫡長子,正統十一年(公元1446年)襲爵,正統十三年(公元1448年)因“烝其庶母,亂其妹”的罪名,被削爵廢為庶人,永和國除封。
汾陽文峰塔
朱鐘鋏,朱美塢與庶母所生之子,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恢復宗室身份,封為奉國中尉。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朱鐘鋏上奏朝廷,援引寧藩弋陽王復爵的例子,請求襲封永和王。
當年弋陽王朱奠壏,也是因為亂倫的罪名被賜死,憲宗即位后以“罪人不孥,罰弗及嗣”的理由,命其子朱覲鐰襲封弋陽王。有此成例在先,憲宗也同意了朱鐘鋏的請求,命其襲封永和王。其實兩者之間是有差別的,朱奠壏大概率是冤枉的,而朱美塢則罪證確鑿。
臣尚念臣祖生受王者之爵,死不得享王者之祭,日夜憂惶。伏見皇上自即位以來屢赦天下,凡有罪犯俱蒙宥免。文武官員降調者,多復舊職。近時弋陽王亦以罪廢,其子覲鐰陳奏,許令襲爵。謹援例以請。—《明憲宗實錄卷六十二》
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八月,永和王朱鐘鋏去世,終年三十一歲,謚曰順僖。
朱奇淯,永和順僖王嫡長子,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襲爵。永和王一脈的家風確實很成問題,但這一次出問題的不是朱奇淯,而是他的生母順僖王妃張氏。
憲宗朱見深劇照
這位張王妃人老心不老(可能也不算太老,大概率在如狼似虎的年紀),和太原衛卒王銳以及一個和尚淫亂。王府儀賓陳諫看不下去,不但寫詩嘲諷,還打算面見朱奇淯,請求將王銳等人逐出王府。
陳諫是首封永和王朱濟烺的女婿,比張氏還高一輩。但是張氏膽大包天,不但將陳諫騙入王府活活打死,還派自己的宮人對這位老儀賓進行栽贓。陳諫之子憤而告御狀鳴冤,張氏畏罪自盡,憲宗又施展雷霆手段對相關人員進行了嚴厲懲處。
有旨:此曹出入王府,肆為淫亂。又謀殺人,悖理殊甚。銳與僧俱斬之。與宮女通四人,同謀殺人者一人,皆絞。宮女三人賜自盡。從殺人及知其事者十三人,俱發充邊軍。永和王其下敕切責。—《明憲宗實錄卷二百四》
太原皇廟:明代晉王府家廟
至于朱奇淯本人,也沒有好到哪里去,他跟著儀賓王瑛之子王鐸偷偷出府“挾妓歌飲”,最終被革去一半的歲祿,王鐸也被勒令自盡。
- 廣昌王家族
朱濟熇,晉恭王第七子,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封為廣昌王,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去世,謚曰悼平。
朱美堅,廣昌悼平王庶長子,宣德七年(公元1432年)襲爵,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去世,謚曰安僖,無嗣。去世之前,這位廣昌安僖王將堂兄云丘王朱美堣的次子朱鐘?,立為自己的嗣子。
丙子,致書廣昌王美堅曰:"承喻已立兄子為嗣,特賜名鐘?。"—《明英宗實錄卷二百四十一》
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二月,安僖王生母劉氏上奏朝廷,請求以朱鐘?襲封王爵。憲宗認為“過繼子封王無例”,封朱鐘?為鎮國將軍以承廣昌王祀。
太原古縣城
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朱鐘?去世,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晉王上奏朝廷,請求讓朱鐘?之子朱奇澢襲封王爵。禮部官員認為朱奇澢只應該按例封為輔國將軍,憲宗更絕,將廣昌王原賜儀仗、印冊一并收回,也就是此事不必再議。
禮部覆奏安僖王無子,妃劉氏奏以兄子鐘?為嗣,乞封王爵。以無例止封鐘?為鎮國將軍,管王府事。今其子奇澢,止應封輔國將軍。上諭晉王曰:"承襲王爵,宜遵祖宗成憲,毋再煩擾。廣昌王印,其即遣人赍送來京。"—《明憲宗實錄卷二百十六》
結語:從本文的梳理來看,慶成王府、寧化王府、永和王府,這三家晉恭王的后裔,都把日子過得極其雞飛狗跳,讓人不忍卒讀。究其原因,慶成王、永和王是遠在汾州沒人管,而寧化懿簡王是當年為現任晉王家族翻案的主要功臣,也沒人管他們。
針對廣昌王爵位是否可以傳承,憲宗皇帝早已給出了明確結論:過繼子不可封王。可惜后世的那些文官,非要把世宗過繼給孝宗,不然就不承認他皇位的正統性。如此恪守禮法,卻眼睜睜看著孝宗真正的兒子武宗絕嗣,也不愿意給他過繼一個兒子,是不是很可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