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完前四集,總體感受是情節低幼,追不下去。
第三集,戶部侍郎之子周立出場時,半張臉都在陰影中,與此同時,歡快的音樂變得低沉,說明此人不懷好意,要搞事情。
光天化日之下,許玲月被欺負,許七安解圍。
周立仗勢欺人,許七安反抗不公,雙方矛盾根源不是周立見色起意,而是要和許七安算碎銀案的賬。
這個反轉,有點傻。
刑部小領導配合周立,利用刑部名義抓許七安,收益大,風險更大。
即便許七安被滅口,司天監和最高領導人早已經知道碎銀案是有人背后搗鬼。周立陷害許七安,周立的親爹戶部侍郎就會被盯上。
再者說,許七安制造金屬鈉,成功證明碎銀案有蹊蹺。按照劇情設定,司天監可被視為大奉國的科技中心,而制造金屬鈉是司天監都未能掌握的先進技術。
那么請問,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碎銀案的幕后主使是如何搞出這么多金屬鈉的?
我不知道后面會不會解釋?
即便真的有解釋,我恐怕很難喜歡《大奉打更人》了。
因為整部劇給我的感覺就是一部披著古裝外殼的輕喜劇,正派和反派的過招太小兒科了。
況且,前四集的爽文設定,是很腐朽的價值觀。
例如,許七安能化險為夷,暫時打敗在周立,因為他有云鹿書院和司天監的關系。底層邏輯是,讓一個草民不受權貴傷害的辦法,是我能找到更高的權貴為我撐腰。
在一部歷史背景濃郁的古裝劇中,這樣講,沒毛病。
但《大奉打更人》就是個架空劇啊,咱不能啥便宜都占吧。
比如許七安的職業身份竟然是“皂快役快手”。
古代衙役分“皂班”和“快班”,類別不同,工作也不一樣。
“皂班”主要負責站堂行刑等內勤工作,而“快班”則分為“步快”和“馬快”,主要負責緝捕罪犯等外勤工作。“快手”是“快班”中的一種,專門負責維持治安和抓捕盜賊。因此,“皂快役快手”將兩個不同的衙役類別混淆在一起,是不準確的。
再舉一例。
許家連個使喚丫頭都沒有,也好意思叫許府。
事實上,“府”通常只有世襲藩王和王公侯爵的住宅才有資格。在明朝中期,國家對建筑規制的界定更為森嚴,據《明史·輿服志》記載:“藩王稱府,官員稱宅,庶人稱家。”
清朝時期,府更是成為皇族王公貝勒的私家宅邸,一般的臣工住處都不能以府相稱。
當然,《大奉打更人》是架空劇,不能將這個視為缺點。
但我不能忍的是,它不講歷史規矩,又拿封建王朝那種關系就是生產力的價值觀推動劇情,啥便宜都想沾,這種處理讓《大奉打更人》的階級斗爭顯得非常過家家。
一個辛苦工作的社畜,穿越一下就成神通廣大干啥啥成的厲害角色,角色的考驗和磨難在哪里呢?
再者說,前四集的推理非常過家家。思考一下就能破案,看看卷宗就是神探。
這比福爾摩斯都猛多了。
咱要有這技能,在當代社會做社畜是為了體驗生活嗎?
除了主角那讓人別扭的發音,我很難接受一個現代人,突然闖入古代,沒有多少糾結就開始在大奉國打怪升級的設定。
我本來是抱著期待看這部劇的。
從演員陣容到導演(拍過《贅婿》《與鳳行》),都能看出騰訊希望憋一個大的,希望《大奉打更人》成為下一部《慶余年》。
恕我直言,就《大奉打更人》前四集的表現,它很難成為第二部《慶余年》——當年《慶余年》也是靠著口碑發酵,逐漸修成劇王金身。
而《大奉打更人》未播先熱,搞了各種喜訊,這種營銷能為劇集刷存在感,也會讓觀眾在提高期待后失望,“就這?”
從觀后感來講,兩者的精氣神差多了。
《慶余年》懂得塑造一個強大的反派對手,男主看似順滑的人生實則是步步驚心?!稇c余年》動人,因為它有一股不被世界改變,而要改變世界的英雄氣。
而《大奉打更人》在前四集中關于磨難的設置相對小兒科。我們感受不到權力對弱勢群體的壓迫,磨難也只是逗人笑的滑稽戲,例如刑部的人押走許七安時,兩人還沒有許七安高大。但凡導演想要拍出權力對弱勢群體的碾壓,完全可以讓身材更高大強壯的捕快押走許七安。
然而,如果這樣處理,或許會讓那些流量的粉絲們不滿吧。
一個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網絡平臺,將S級?的項目拍成過家家一樣的滑稽戲,咱就別做對標奈飛的夢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