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群島,中國東海的東部外圍,南北總長度達1000余千米,呈東北西南走向,共有60余個有名稱有人居住的島嶼和400多個無名小島。
琉球群島
歷史上,琉球群島曾長期屬于中國的勢力范圍。
《隋書》上記載:“萬濤間遠而望之,蟠旋蜿蜒,若虬浮水中,故因以名琉虬……”這一般被認為是“琉球”名稱的起源。
據琉球國史及各種史料記載,自洪武十六年(1383)起,歷代琉球王都向中國皇帝請求冊封,正式確定君臣關系。
洪武二十五年(1392),朱元璋“更賜閩人三十六姓”入琉,中國移民主要向琉球傳授中國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琉球王國也曾主動請求賜人,請賜明人歸化。
此后,琉球王國一直使用中國的年號,奉行中國正朔。
明朝后期,日本薩摩藩主島津家久一直對琉球虎視眈眈,對外吹噓琉球是其附屬地,在為豐臣秀吉到琉球征收軍費時,卻遭到琉球拒絕。
豐臣秀吉出兵朝鮮被中朝聯軍擊敗,薩摩藩主島津家久出兵出財耗費巨大,陷入財政窘境,希望洗劫琉球的財富來彌補財政赤字,甚至想迫使琉球屈服,控制并取代琉球的貿易地位。
豐臣秀吉死后,日本朝政被德川家康掌控,由于立足未穩,德川家康并無實力控制薩摩藩等實力強大的藩屬,自然默許薩摩藩出兵琉球的決定,希望進一步消耗薩摩藩的實力。
1609年(明萬歷三十七年、日本慶長十四年)三月初四,薩摩藩主島津家久以樺山久高為大將、平田增宗為副將,率領精兵3000人,攜帶火繩槍等精銳武器,出動戰船100余艘,自九州山川港出發,渡海攻打琉球。
薩摩藩攻打琉球的借口為琉球沒有負擔豐臣秀吉入侵朝鮮時的兵費,而是由薩摩藩代為墊付,事后琉球“不予償還”,所以出兵討要,并聲稱琉球怠慢禮數,才出兵討伐等。
薩摩藩入侵琉球
聞知薩摩藩來襲,琉球國內開始爭論和戰問題。
以馬良弼為首的懼日派認為琉球不是日本對手,主張放棄抵抗。
以鄭迥為首的主戰派主張奮戰求生,并招募義勇,購買火器,修筑那霸炮臺,加強城防。
面對薩摩藩的入侵,鄭迥派人向明朝求援,此時明朝正值多事之秋,北有努爾哈赤虎視關內,國內災荒不斷,朝廷政治腐敗,各處時有災民揭竿而起,根本無暇顧及遠在海外的琉球,琉球人只得自救。
三月初六,樺山久高所部100條戰船駛近琉球北面的奄美大島。次日早晨,薩摩軍300人在軍艦和火繩槍的掩護下,從西間切海灘登陸,守島的3000余名民兵被火繩槍的射擊聲嚇得四散而逃,奄美大島的大親(島上最高長官)被俘。
三月二十,樺山久高的船隊駛離奄美大島,當日攻入德之島的秋德港,并準備次日進攻德之島東岸、琉球軍的駐地龜津。
鄭迥的女婿翁盛棟負責駐守德之島,為避免傷亡,他親率300余名義勇軍,駐扎在龜津附近的山林,準備反擊。
由于臨時招募的義勇軍武器裝備極為簡陋,甚至只有菜刀、竹刀,或用石頭投擲敵人,最終寡不敵眾,300余名義勇軍大部分殉國,翁盛棟因手臂、小腹中彈,被薩摩軍生擒。
三月二十四,薩摩軍離開德之島,進犯沖永良部島,島上無人抵抗,當薩摩軍登陸時只見到一名當地僧侶,薩摩軍隨即離開沖永良部島,進逼琉球本島。
鄭迥在琉球本島的那霸港修筑防御工事,準備固守那霸港,又將附近的屋良座森城、三重城修理整頓成兩座防御要塞,修理城防大炮,添置炮彈,操練用炮之術,共同保衛王城首里。
那霸
三月二十五,薩摩軍進抵琉球本島附近的古宇利島,次日在運天港登陸。古宇利島設北山監守,由琉球王族向克祉駐守在北山的今歸仁城。
琉球三司官之一的馬良弼以1000兵力馳援今歸仁城,向克祉率兵出城主動攻擊登陸的薩摩軍,結果大敗,向克祉重傷被薩摩軍俘虜,后不治身亡。馬良弼隨即與薩摩軍議和,卻被薩摩軍劫持,今歸仁城被薩摩軍焚毀。
此后,薩摩軍先后在琉球本島大灣渡口、小灣濱等地登陸,向首里城逼近,薩摩軍攻陷浦添城后,四處洗劫放火,圍困琉球王宮首里城,與守城的琉球兵對峙。
鄭迥率數百精兵,突襲薩摩軍,殺傷三百余人后退入首里城。至此,琉球大規模抵抗結束,各地只有零星突襲。
首里王城
由于軍需不足,薩摩軍不敢戀戰,一邊在首里城周圍燒殺搶劫,一邊命令琉球攝政尚寧王之弟尚宏和三司官之一的浦添朝師出城前往薩摩軍營做人質,商量退兵事宜。
四月初四,薩摩軍要求琉球尚寧王入住三司官之一的馬良弼宅邸,接受薩摩軍的軟禁,才肯退兵。
琉球國王被迫接受薩摩軍的條件,并打開城門放侵略軍入城。
薩摩軍接管首里城的防御,將城中的財物寶貨盡收囊中。
首里王城
四月十六,琉球國王尚寧前往薩摩軍大本營崇元寺,與樺山久高等人簽署降約,答應聽命于日本,年年向日本朝貢。
五月十五,薩摩軍安排親日主降的馬良弼留守首里城,并留下部分薩摩軍駐守,隨后押解琉球國王尚寧、王弟尚宏和王子尚朝倉、尚熙,以及琉球各地君臣百余人,乘船離開琉球,前往日本,指揮抗戰的鄭迥、浦添朝師均被收監押往日本。
六月二十三,琉球國王尚寧等一行抵達薩摩鹿兒島,鄭迥與國王尚寧被分開關押。
在薩摩軍的威逼下,琉球國王尚寧被逼簽署“誓表”宣誓對日本永遠忠誠、永遠聽命,同意由日本薩摩藩控制琉球對明朝貿易、官員任命、外交政策等。
九月十九,鄭迥被押往刑場執行斬刑。
鄭迥畫像
1610年5月,日本幕府大老(日本古官職名)本多正純寫信給薩摩藩主島津家久,命其按接待朝鮮使節的規格將琉球國王送往江戶。
至1611年9月底,琉球國王尚寧才結束牢獄之災,帶著一身傷病返回琉球。
琉球國王尚寧想象圖
按照與薩摩藩簽署的降約,琉球每年向薩摩藩繳納貢米六千石、芭蕉布三千段、上等布六千段、下等布一萬段、唐芋一千三百斤、綿子三十石、棕櫚繩一百捆、黑網一百條、牛皮二百張、席子三千八百張。
在江戶幕府不知情的情況下,薩摩藩要求琉球割讓奄美列島、吐噶喇列島和大隅諸島等五大群島(面積2488平方千米,占琉球國土總面積大半)為薩摩藩私有領地;規定琉球對中國的朝貢貿易必須由薩摩藩管理,實現薩摩藩取代琉球貿易地位的戰略目標。
至1654年,因畏懼琉球國王請求大清派兵復仇,薩摩藩與琉球談判,最終從琉球撤出全部軍隊,返還割讓的五大群島,琉球也終止對日本的朝貢外交。
參考書目:《悲憤琉球》,唐淳風編著,東方出版社。
圖片除特別說明外,均來自網絡,如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