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指出,對于與職稱評審無關的中介等其他社會機構假借職稱評審名義開展的違法違規活動,將作為各地職稱評審環境專項整治的重點內容,要求地方人社部門會同公安、市場監管、網信等部門依法對其進行處罰處置。
新京報記者 | 慕宏舉
實習生 | 張皓雯
編輯 | 甘浩
校對 | 趙琳
眼看著年底別人的職稱評審結果陸續出爐,張寅卻還陷在與代辦機構協商退費的拉鋸戰里。
“代發的論文根本查不到,想退錢說只給退10%。”張寅聊起自己找機構代辦職稱的經歷,直言后悔當初“圖省事”的小心思,沒有踏踏實實地去準備職稱申報。
2024年3月,張寅花了3萬元在網上找的“一站式托管”辦理機構,從報名、論文發表、材料準備等都由機構代勞,但當他收到對方“代寫”并“發表”論文的PDF文件后,發現上了當:這篇署著他名字的論文在相關期刊上根本查不到。
張寅只是眾多職稱代辦機構的受害人之一。不少受害者表示,他們在電商平臺、短視頻平臺、網站上看到機構“一站式托管”“不過全款包退”的廣告后交錢代辦,然而交付幾萬元的代辦費后,遲遲等不來職稱證書,一查才發現不僅所謂的已發論文查不到,有的甚至連職稱評審的名都沒報。
某電商平臺上的職稱申報商家多宣稱為“一站式指導服務”,咨詢后的“代辦服務”收費高達數千甚至數萬元。網絡截圖
已“發表”的論文查不到
7年前,張寅在河北某公司拿到了自己的中級職稱。由于工作調到北京,今年3月,張寅想著在北京評一個高級工程師的職稱。
他了解到,要申請北京高級工程師職稱,需先申請北京中級工程師職稱。但張寅目前工作業務和要申請的專業關聯度不高。他聽說北京這邊正規渠道“卡得嚴”,便動了找中介機構幫忙的“歪心思”。
在短視頻平臺上,張寅以“職稱辦理”為關鍵詞搜索后看到了“職上網”職稱代辦機構。他私信并留下了微信號,當天就有一位職上網的工作人員找上門。
對方稱張寅只需提供居民身份證電子版、電子版照片、最高學歷畢業證電子版等7項高級職稱評審所需資料,便可一站式托管辦理。此外,這名工作人員告訴張寅,北京的社保可以報名申請天津的職稱,因為天津的職稱更好通過,“不用再申請中級。”
張寅同意申請天津職稱并交納3萬元費用后,滿心期待地等著高級職稱,直到收到論文PDF文件。
“期刊上根本查不到這兩篇論文。”張寅說,這兩篇論文的PDF文件,是職上網另一位負責論文的工作人員于7月中旬發過來的。
新京報記者獲取這份PDF文件顯示,這兩篇論文分別發布在《前沿科學》雜志2024年第7期和《贛商》雜志2024年第6期。值得注意的是,PDF文件上并沒有顯示論文編號,而是直接將張寅的身份證號放在上面。
此外,記者登錄萬方數據平臺查詢發現《前沿科學》雜志為季刊,一年只有4期,2024年目前只出到第3期,并無機構給出的封面圖片中顯示的第7期,更未找到機構發布的名為《現代建筑工程xx研究》這一論文。12月25日,《前沿科學》工作人員也向新京報記者證實,該雜志只有4期,目前出到第3期,沒有第7期這一說法。“論文發表頁最多寫個作者簡介,比如性別、民族等,不可能會寫身份證號的。”
另外,該工作人員表示,《前沿科學》只要有稿件被收錄,一定會給予作者用稿函。但張寅告訴新京報記者,機構工作人員從未給他用稿函和論文編號。
當事機構給出的另一篇論文所刊發的《贛商》雜志PDF文件顯示,其封面與正規《贛商》雜志一貫的封面排版方式不一樣,封面上固定的二維碼標識也沒有。新京報記者登錄維普網搜索發現,《贛商》2024年第6期的目錄上,也查不到機構所說的署有張寅姓名的《基于xxxxx與優化研究》一文。
同樣的問題也發生在楊林茗身上。
在和廣州遠佑教育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遠佑機構”)簽署委托服務協議前,該機構工作人員告訴楊林茗,公司內部和政府部門“關系比較硬”,且“有穩定的內部渠道和名額指標”,全程一站式托管辦理,費用為13800元。
之后,遠佑機構給楊林茗發了論文原文和《工程建設標準化》雜志社的《用稿通知》。《用稿通知》里提到,楊林茗和另一名叫張輝的人共同撰寫的文章《建筑工程xxxxxx管理探索》經審閱符合用稿要求,擬安排《工程建設標準化》2022年第9期刊登。
記者登錄該雜志官網,在搜索稿件一欄填入編號,未有任何文章出現。記者查閱《工程建設標準化》雜志2022年所有期刊,也并未搜到楊林茗的名字和《建筑工程xxxxxx管理探索》一文。
交了錢查不到申報信息
相對于論文刊發造假,肖華還有更糟心的事:代辦機構連職稱申請的名都沒給報,“查無記錄。”
2022年3月9日,在廣州工作的肖華與深圳市優建教育咨詢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建教育”)簽署了《山東高級工程師職稱咨詢服務協議》,支付了48000元服務費,并提供了身份證、畢業證等材料后委托對方代辦職稱。
當肖華問起自己的職稱評審情況時,機構工作人員只是說“正在辦理”“正在準備”,之后便不再正面回復。當年年底,山東省各系列職稱評審結果陸續出爐,肖華一查詢才發現,系統里竟沒有自己的報名信息。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現,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的公告提到,“外省專業技術人才委托我省職稱評審委員會評審的,需向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提交外省省級職稱綜合管理部門開具的委托評審函。”據此,肖華應先前往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開具委托評審函,并將其提交給山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才能報名申評職稱,但代辦機構并未給他出具或讓其自己去開具委托函,這也意味著肖華不具備申請山東省高級工程師職稱的資格。
向代辦機構交納了13800元代辦費的黃立中,也遇到機構未給報名的情況。機構回復他承認是工作疏忽,未將材料送審。
除了收完錢未報名等問題外,機構甚至在非職稱報名時間內欺騙楊林茗說證書會下達。
2023年1月31日,代辦機構工作人員告訴楊林茗,為讓他盡快拿到職稱證書,公司決定為他免費加報貴州省高級職稱,并稱“貴州補錄職稱七八月份就可下來”。同年6月3日,機構工作人員稱貴州職稱證書已經確定會下發。
然而時間已過去了一年半,楊林茗仍未拿到貴州省的相關職稱證書。
新京報記者查詢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相關通知獲悉,該省2022年工程系列職稱個人申報時間為8月1日8時至8月5日17時,2023年工程系列職稱個人申報時間為當年8月28日8時至8月31日17時。相關通知還明示“工程系列全部評審工作應于12月31日前完成,不得跨年評審”。
也就是說,明明在貴州省職稱申報的非報名時間,該機構卻承諾楊林茗可以跨省辦理高級職稱。“那段時間根本就沒法報名,更別提通過評審了。”楊林茗說,申報系統里根本查不到自己的信息。
某短視頻平臺上職稱代辦商家發布的多條廣告,涉及多個省份。網絡截圖
遭遇退費難多人起訴維權
論文的發表是偽造的,報名也是子虛烏有,“不過全款包退”的說辭自然也不可能兌現。
“代辦機構一直在忽悠。”楊林茗說,當他找到代辦機構質詢沒報名的事,對方又以“貴州報名人數多,省里領導怕被舉報”等理由,讓楊林茗再去申請吉林的職稱評審。
無法忍受代辦機構欺騙和推諉的楊林茗,提出了退費,但代辦機構以各種理由拒絕。反復溝通無果后,楊林茗選擇了在社交平臺曝光代辦機構,最終對方以合同未到期、論文成本費等原因扣除了3000元,將剩余款項退給了他。
發現代辦機構的貓膩后,張寅也要求代辦機構退款,對方以材料已經完備為由,只同意退原費用的10%。
在黑貓投訴上,記者以“職稱辦理”為關鍵詞輸入后,共有1700多條投訴信息,眾多受害者表示,自己在代辦機構交錢后未辦理成功且難以退費。有受害者稱,自己與某職稱機構簽約后,經過兩個評審周期,該機構都未能提供資料和培訓等相關內容,嚴重違背合同協議上所寫的責任和義務條款。
由于退費困難且詢問機構辦理事宜沒有得到有效回應,2023年1月29日,肖華以“優建公司違背協議約定和誠信原則,提供虛假的信息,夸大機構的能力,利用不對稱信息優勢誘導”,以及“對《山東高級工程師職稱咨詢服務協議》的合同內容、注意事項未盡到充分、明確提示與說明的義務”等理由起訴對方,請求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法院判決協議無效并要求被告退還費用。
2023年6月13日,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法院裁判該案為服務合同糾紛,認定優建機構未提交證據證明其已依約為原告提供代為申報評審山東省專業高級職稱服務,最終判決被告優建公司向原告肖華退還90%的服務費43200元。
黃立中也因機構未提供報名服務起訴,以合同違約立案。法院認為,黃立中已依約支付被告服務費,杭優機構未按約提供2022年度的評審申報服務,構成違約。最終法院判決解除黃立中和杭優機構簽訂的《2022年中級工程師職咨詢服務協議》;杭優機構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黃立中13800元;杭優機構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黃立中違約金2000元。
“若機構多次漏報名,且事后理由如出一轍,則機構顯然具有較大的主觀惡意性,其真實目的就是非法占有申請人的錢財,此種情況下,機構涉嫌詐騙。”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趙良善說。
趙良善表示,商家在非職稱報名時間卻承諾職稱證書已辦理完,很明顯存在虛構事實的情形涉嫌詐騙,當詐騙金額達到3000元時,則達到立案標準。依據《刑法》第266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以詐騙罪論處,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即使詐騙數額達不到刑事立案標準,即未達到3000元,仍可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9條規定,對詐騙分子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趙良善指出,職稱代辦亂象之所以頻出,主要是機構抓住了申請人過于信賴機構、嫌職稱評定過于繁瑣占用其時間、會因維權成本較大而息事寧人等心理,不履行合約甚至主觀上實施詐騙。
涉學術造假將被列入評審黑名單
雖然網絡上關于代辦職稱評審的投訴、維權不少,但很多職稱代辦機構仍活躍在電商平臺、短視頻平臺及社交軟件上,以“專家坐鎮”“一對一服務”“一站式托管”“有內部渠道”等話術引流攬客。
11月底至12月初,新京報記者在社交平臺上接觸了多家職稱代辦機構,部分機構稱只能代辦園林類、工程類的職稱,而類似“教師中級職稱”等需要參加國家考試的職稱目前沒有代辦業務。
某平臺職稱代辦商家給出的“一站式”代辦流程,包括代寫代發3篇省級期刊論文等內容。網絡聊天截圖
某機構負責職稱評審的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們可做全國職稱代辦,“經濟、會計、統計、審計等類別的高級職稱,目前已經取消了評審,必須都要參加考試。一般而言,考試通過后,要在規定時間按材料上傳要求整理好繼續教育的課時證明、業績、論文、專利、軟著等材料,材料評審通過后才能獲得高級職稱。”
對方稱,如果購買他們的業務,申請人不需要考試,只配合機構提交資料等待評審通過即可。“我們有內部渠道,認識人,在這方面(指考試)可以幫忙疏通關系。”
該工作人員表示,即便代辦高級職稱,申請者也只需要提供自己的身份證、學歷證明、2寸藍底證件照,他們就可以全程代理幫忙申報。剩余材料,包括電子注冊備案表、省級論文3篇、近3年繼續教育學時結業證、近3年的業績和業績綜述、由同專業的兩名正高級工程師寫的專家鑒定等,他們都可包辦。
“機構承諾的代寫代發論文、代辦繼續教育學時結業證等內容,已經涉及學術造假了。”陜西恒達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趙良善表示,《科學技術進步法》第104條明確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虛構、偽造科研成果,不得發布、傳播虛假科研成果,不得從事學術論文及其實驗研究數據、科學技術計劃項目申報驗收材料等的買賣、代寫、代投服務。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2024年7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提出,對個人違規行為實行信用管理,職稱評審中的失信行為將作為申報評審職稱或參與職稱評審工作的重要參考,嚴重失信行為將納入職稱申報評審失信黑名單并依法予以失信懲戒。
“職稱評審沒有中介代辦這個說法”
對于部分代辦機構宣傳“有內部渠道”等說法,多地人社部門表示,從未與任何第三方代理機構或個人合作,或委托其開展任何形式的代辦、咨詢職稱評審等活動。
人社部門強調,申報職稱應按照要求提交相關材料并按程序規范評審。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職稱評審監管暫行辦法》也指出,對于與職稱評審無關的中介等其他社會機構假借職稱評審名義開展的違法違規活動,將作為各地職稱評審環境專項整治的重點內容,要求地方人社部門會同公安、市場監管、網信等部門依法對其進行處罰處置。
例如安徽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在2024年8月27日發布聲明,稱對于虛假宣傳職稱評審政策、信息,誤導、誘導專業技術人員參與職稱評審及騙取錢財的行為,有關部門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山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工作人員提醒:“職稱評審沒有中介這個說法,一定注意不要上當受騙。”
貴州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工作人員也表示,貴州省目前不接受任何異地社保人員申請的職稱評審,也無“職稱加報”這一說法,過了報名申請時間就不能再報名。這位工作人員提表示:“不要相信中介,很多申請人找中介代辦我們省的職稱都被騙了。有些中介會辦假的職稱證明,這個是違法的,一旦被查到后果很嚴重。”
人社部門相關工作人員提醒,在職工作人員只能通過單位的賬號進行申報,申報人所在工作單位應當對申報材料進行審核,按照職稱評審管理權限逐級上報。自由職業者申報職稱評審,可以由人事代理機構等履行審核、公示、推薦等程序,代理機構只能報送檔案在該機構的人員的職稱材料。該工作人員表示,所謂的“全程代評”“全程代辦”是弄虛作假,顯然違背職稱評審相關規定。
經歷機構代辦風波后,張寅、楊林茗、黃立中等人都準備“自己踏踏實實地申評”,其中黃立中已經通過了浙江省中級工程師職稱評審,拿到了證書。
黃立中告訴新京報記者,實際上職稱評審并不是件難事。他于2023年8月嘗試申報,根據要求準備好各種申報資料后,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拿到了中級工程師職稱證書。
“一般是自己的材料不夠,會有網站和短信消息提醒自己補充材料。提醒一般會在自己提交材料的兩天內發到手機上。”黃立中說,評審職稱過程中,他僅交了180元,感覺完全沒必要找中介,“評職稱的流程很方便,只要平時注意保存材料,不要快到評職稱時才找材料就好。”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張寅、楊林茗、肖華、黃立中均為化名)
星標?“探針News”
及時接收最新文章
· 往期推薦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