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研究表明,近五分之一的年輕人寧愿畢業后工作,也不愿接受職業培訓。專家警告稱,從長遠來看,這群人最終可能陷入“低級工作”,這將給他們自身和經濟帶來嚴重后果。
職業培訓受最低工資擠壓
德國零售協會發出明確警告:明年最低工資標準從12.82歐元上調至13.90歐元,給年輕人帶來的激勵后果是災難性的。該協會負責人Stefan Genth警告,“最低工資標準上調,直接進入勞動力市場對年輕人的吸引力可能比職業培訓更大。” 也就是說,最低工資標準“對雙柜制培訓的吸引力構成了威脅”。
其他行業協會也發出了同樣的警告,貝塔斯曼基金會“2025年培訓展望”青年調查的最新數據也顯示,19%的中學學歷受訪者不想先去學徒或大學深造,而是想先工作。學歷較低的畢業生的這一比例高達25%。
貝塔斯曼基金會稱這一趨勢“令人擔憂”。研究指出:“在技術工人短缺和人口結構變化的時代,必須盡早讓年輕人了解職業資格的優勢和個人利益。否則,無需職業培訓的幫工市場會以更快、更好的短期收入前景吸引他們。”而且這些年輕人將長期困在這些低技能崗位上,日后無法作為合格的專業人員被企業聘用。德國經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去年德國全國范圍內缺乏57萬名合格勞動力,這對德國的經濟地位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貝塔斯曼基金會職業培訓專家Helen Renk表示,“獲得職業資格對年輕人來說必須比從事非技術性工作更具吸引力。如果沒有定期培訓,失業或繼續留在低薪行業的風險就會增加”。“在技術工人短缺和人口結構變化的條件下,我們無法承受這一后果。”
年輕人對職業培訓的期待
年輕人對職業培訓持積極態度。86% 的受訪者認為,職業培訓仍然是“職業生涯的良好基礎”。43% 的受訪學生希望成為學徒,40% 的受訪者明確表示希望繼續深造。
低學歷
在學歷較低的學生中,近九成的受訪者表示,未來有意愿從事學徒職業。然而,他們明顯對自己能否獲得培訓機會更加悲觀,其中35%的人不相信或不確定自己能否獲得培訓名額。他們認為自己在職業培訓道路上的障礙困難是申請材料難寫或缺乏所需資質。貝塔斯曼基金會職業培訓專家Clemens Wieland提出,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年輕人尤其需要從學校過渡到職場的支持。
高學歷
另一方面,那些拿到了大學準入資格(Abitur)的學生對職業前景更加不確定。近30%的學生表示,他們不會選擇職業培訓、進入大學學習或工作。調查顯示,這可能是他們缺乏職業方向和高度不確定性的結果。56%的高中畢業生尤其抱怨,職業培訓課程和大學課程中提供的職業指導信息匱乏。
在調查學生對學徒制職業教育的了解方面,文理中學畢業生最差,只有36%。而普通中學和實科中學的畢業生的了解率分別達到54%和47%。
對大學信息的了解也非常欠缺。三分之一持有Abitur的學生表示,對大學學習“了解”或“非常了解”,但也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不了解。而低學歷和中等學歷的受訪者有一半表示,很少或根本沒有收到有關大學學習選擇的信息。企業實習目前是所有受訪者最重要的職業指引途徑,其次是企業參觀和個人咨詢。
總體調查顯示,缺乏方向感仍然是尋找職業培訓機會的最大障礙。
貝塔斯曼基金會指出,德國的職業培訓市場仍然存在技能匹配問題。截至2024年9月30日,共有70400人申請69400個培訓職位空缺。研究指出,“部分原因是地區供需不匹配,再或者是提供的職位與年輕人的職業興趣不匹配。” 此外,公司經常抱怨申請人的資質不足。“由于雙方對彼此的期待過高而導致培訓失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