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禮傳承
典韻悠揚
——青島市青島市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教學研討會側記
寒冬已入深,陽曦滿枝頭
教研芳自遠,非是藉清風
傳統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與靈魂,它蘊含著先輩的智慧、道德規范與審美意趣,承載著歷史的記憶,是塑造民族靈魂的重要力量。
為了讓傳統文化在現代教育中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與學生的文化素養,12月11日,青島市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教學研討會在青島新世紀市北學校舉行。出席本次活動的有青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馬偉林老師、青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馬建華老師、市北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教研室王馨悅主任、各區市小學地校課程教研員老師,以及全市范圍內熱衷傳統文化教育的骨干教師們。活動現場氣氛熱烈,大家滿懷期待,在這場教研盛會上共研教學良方,齊賞文化瑰寶。
舞韻輕啟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伊始便精彩紛呈,新世紀市北學校二年級一班的同學們帶來了一場令人眼前一亮的精彩表演——《采茶歌》。學校緊扣“品山海文化 享自然之美”這一主題,巧妙構思、精心編排,帶領著孩子們將詩歌創作、朗誦以及舞蹈等多種藝術形式有機融合在一起。舞臺上,孩子們用靈動的舞姿、飽含深情的朗誦以及充滿詩意的創作,生動且形象地展現出了那充滿生機與韻味的采茶場景,仿佛將大家帶入了一片綠意盎然的茶園之中,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深切感受到了學校在傳統文化學習方面所收獲的豐碩成果,以及獨樹一幟的教學風采。
杏壇風采
在課堂展示環節,青島新世紀市北學校邵鏡霓校長執教了《詩經里嶗山花木》一課。本課是在四年級傳統文化課《花木有神》一課拓展延伸的校本課程。
邵校長憑借其極具感染力的語言和豐富多樣的評價鼓勵方式,營造出了輕松愉悅、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邵校長巧妙創設情境,以學校的吉祥物小sunny作為文化傳承小精靈,帶領同學們暢游傳統文化館。借助《詩經》中描繪嶗山花木的精美詩文,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深入誦讀、細致品析,了解嶗山花木的特點,并通過音樂和表演形式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在本堂課的尾聲,邵校長匠心獨運地設置了詩詞的創作、嶗山花木文創的設計環節,巧妙地借由學校的征集活動,搭建起課堂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橋梁,讓傳統文化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融入他們的日常生活。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課堂中引入以VR呈現的立體自然博物館,這一創新為課堂注入了強大的科技活力。
與此同時,整堂課通過巧妙整合多學科資源,充分挖掘各學科與傳統文化的交融點,成功實施了全面而深入的美育教育。從多個維度、多個層面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全方位強化了其文化自信根基,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與長遠成長奠定了堅實且深厚的文化基石。整堂課亮點紛呈,贏得專家、老師一致好評。
專家品鑒
展示課后,青島明德小學姜莉老師和市南教育中心儀琳老師對課例進行點評。兩位老師都認為傳統文化課要以學生發展為本,提升核心素養,把課上“活”。邵校長的課堂教學設計獨具匠心,教學過程流暢自然,為學生開啟了一場深入探究《詩經》與嶗山植物文化的精彩之旅。亮點頻出:
1
課程內容有巧思
《詩經里的嶗山花木》將傳統文化與家鄉青島的山海文化、植物文化相融合,使抽象的傳統文化變得具象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熟悉的家鄉文化元素更好地把握傳統文化內涵,既培養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又促進了文化的傳承發揚。
2
音樂元素巧融入
詩經本來就是有曲調的,可以去配樂演唱,教師精心挑選了與《詩經》意境相符的古典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在誦讀詩句時,音樂的烘托讓詩句更具感染力,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到其中的韻律美,還可以邊誦讀邊做動作,理解其中的內涵。使傳統文化在學生的歌聲中、表演中真正“活”了起來。
3
文化資源巧融合
邵校長在傳統文化課上整合多方面內容,獨具魅力且有深度,課程內容融合多種文化元素,增強了學生的親近感與學習興趣。創作文創作品環節,學生們在實踐中深化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鍛煉了創新思維與動手能力。多樣的教學元素融入,前沿的三師課堂理念,都賦予了傳統文化新時代的價值與活力。
研思并舉
經驗共享促提升。活動中,青島新世紀市北學校宮黎瑋主任以《品山海文化 享自然之美》為題,對學校開展的傳統文化跨學科主題與項目式學習進行了經驗交流。
學校積極打破學科壁壘,讓學科之間實現多元的交融共生。憑借傳統文化課程,不僅有效提升了教學成果,還大力增強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并且憑借此收獲了多項榮譽。同時,學校精心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豐富學生的體驗,像非遺面塑進校園活動、各式各樣的研學之旅、環境教育基地掛牌以及承辦書畫展等等。學生們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得以茁壯成長。
此外,學校深度挖掘文化與課程的內在聯系,一方面通過食育課程傳承文化,另一方面在全學科滲透傳統文化,全力助力學生提升綜合素養,進而營造出了濃厚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使得每一位學生都積極爭做傳統文化的傳承人。
通過分享,讓我們真切感受到傳統文化教育是我們教育事業中一項意義深遠的使命。我們也看到了學校在傳統文化課程教學形式上力求多樣化,充分開發和利用課內外多種學習資源,更加明確了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專家引航
活動最后,市北區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史文輝老師進行了總結講話。史老師肯定了活動中三節精彩的課例,她認為在市教科院的指引下,通過一次次交流、打磨,老師們的課堂都設計清晰,體現特色。史老師指出在青島市倡導的傳統文化課程大方向下,傳統文化老師要以教材為本,鼓勵校本化實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打造校本化特色課程,從而達到明義、明理、導行。同時,史老師對傳統文化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老師們要提升自身國學素養,為學生營造更佳的學習氛圍;要扎實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深入淺出,化繁為簡;要以傳統文化為軸心,進行跨學科融合教學;要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賦能我們的課堂。史老師的講話給予我們方向性的引領以及落地的、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在座的老師們在傳統文化教學研究方面深受啟發。
相信,我們所有傳統文化教師能夠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學的點點滴滴中,讓學生們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